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史(巴洛克音乐的诞生和特点)

提到文艺复兴想必不再陌生。它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大陆上,由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二百多年内,欧洲文艺呈现出喷井式爆发,催生出一大批欧洲古典文艺大师及其作品,涵盖文艺界的方方面面。文艺复兴的出现,欧洲开始由粗犷的黑暗时代一步步跨进文明开化的大门。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文艺创作方向和社会思潮,乃至21世纪的今天,欧洲人民尚思"文艺复兴"的遗风。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史(巴洛克音乐的诞生和特点)(1)

油画·文艺复兴下,欧洲社会生活写实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偏门领域——音乐来说,当时的音乐家根据欧洲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要,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音乐为基础,对音乐的体裁、音律、乐器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催生出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巴洛克音乐。

什么巴洛克?巴洛克是葡萄牙语,原意是一只大而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单从它的字面意思来看,便能体味它的不同之处。巴洛克强调不规则的艺术创作美,与文艺复兴讲求"思想柔和和表现规则"的理念完全相悖。即注重音乐作品的个体价值,追求随和自然的音乐美感。

上述文字是从创作理念上,笼统地描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有关它的诞生以及与传统欧洲音乐有哪些创作风格的不同,还得从以下方面具体分析。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史(巴洛克音乐的诞生和特点)(2)

即兴表演·是巴洛克音乐诞生的源头

一是乐器种类更加多元化

早在文艺复兴以前,欧洲的音乐乐器基本已经成熟完善。主流的乐器有三大类:1.键盘类包括管风琴、古钢琴、击弦古钢琴;2.弦乐类包括琉特琴、维奥尔琴;3.管乐类包括木管竖笛、长笛、肖姆管、木管号、铜小号和萨克布号。虽然乐器种类繁多,但是音乐的表现极其单一。

因为此时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教会统治的巅峰时期,主流音乐仍然以宗教体裁为主,对于乐器伴奏有着严格的规定,最初教皇不允许教堂伴奏,直到15世纪,教会对音乐伴奏的控制才有所宽限,只允许用键盘类——管风琴单一伴奏。处于权力金字塔尖的教会不提倡,使得巴洛克音乐出现前,欧洲音乐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阶段。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史(巴洛克音乐的诞生和特点)(3)

图为主流西洋乐器

在文艺复兴的带动下,巴洛克音乐派出现后,大胆地采用管风琴、拨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为表现形式。另外,还将普遍流行于家庭的曲颈拨弦乐器——鲁特琴运用到乐曲创作中。鲁特琴原本是欧洲各国的家庭独奏乐器,因为易学易懂、便于上手的特点,无须专业的演奏常识,可以边唱边跳、边弹边唱受到巴洛克音乐家的青睐。同时期的竖琴、小钢琴、维奥尔琴、小号、长号、短号、木笛、低音管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巴洛克音乐。

比如,巴洛克音乐的经典代表作品——巴赫的《受难曲》,整曲共371首众赞歌,分《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两大部分,若是完成演出必须由两个合唱团,另需两架管风琴和长笛、双簧管伴奏队才能完美地呈现演奏音效。

二是复合式声乐节奏特点,突破宗教"规矩式"限制

中世纪的欧洲音乐为宗教服务的属性十分明显,宗教音乐没有宛转悠扬、复杂多变的旋律感,从开头到结尾基本上采用同一个基调。文艺复兴后,宗教对欧洲大陆的束缚逐渐式微,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突破旧有的宗教旋律,创作符合资产阶级雍容华贵的音乐风格,巴洛克音乐因此得以产生。

既然巴洛克音乐是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了区别宗教音乐刻板单调的特点。巴洛克音乐在乐风上更加突显"复合"的特性,以级进为主,加入歌唱的元素,伴奏的级进与朗朗上口的歌词复合出更有律动感的音乐节奏。

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顶峰时,音乐家的创作风格更加大胆。伴奏与歌词"参差不齐",和声部分更加拉长。和声与伴奏空前地华丽复杂,大量的装饰音被运用到作品中。【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临时音符,多用来丰富曲调,给乐曲增加特色与效果】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史(巴洛克音乐的诞生和特点)(4)

拉莫与他钟爱的“装饰音”

作为巴洛克音乐晚期的代表人物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也是装饰音的极力推崇者,在1722年出版(1750年再版)的作品《和声基本原理》中,对自己原有作品的装饰音做过很大“添加”,理由是"为了适应钢琴的需要"。

由于诸多装饰音的加入,使得巴洛克音乐的曲调多带有形象化、虚拟化的特性,节奏上既保留工整规则的特点,又有类似solo方式的自由伴奏。宣叙调与咏叹调、托卡塔与赋格、奏曲与舞曲等元素穿插进行,音乐节奏如同涓涓细流贯穿作品,较以往的教会式"规矩音乐"应该算是一次质的突破。

三是创作技法新颖,音乐作品带有"小资"情怀

宗教音乐作为欧洲音乐的起源,已是毋庸置疑。宗教音乐创作起初都是采用单声部调式,拒绝任何伴音和变音,仅仅是建立在单音节基础上,使用纯人声伴奏的创作技法。

经过数百年才逐渐发展出12个复调式的创作技法,但对于和声部分一直没有形成完备的创作体系,仅在结尾处采用和弦来烘托气氛,缺乏完整的和声创作技法,来构造音乐的松紧变化。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史(巴洛克音乐的诞生和特点)(5)

宗教音乐节奏单一,缺乏情感表达

直到16世纪,教会音乐的全面终结,巴洛克音乐慢慢成为主流。出现5个或以上声部的复合调式,兼顾整体与局部的主调和谐性。曲式的创作也更加率性而为,特别是对作品结尾的处理上,用复调模仿性曲式取代宗教音乐以诗歌为主的分段性曲式。

最具代表性的是帕莱斯特里那的《马塞勒斯教宗弥撒》,整部曲子高、中童音各1个,高、低男音各2个,是一部典型的六声部音乐作品。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成为帕莱斯特里那本人创作风格的里程碑,也是巴洛克音乐派创作技法上的集大成者。

巴洛克音乐的产生,是欧洲音乐由教会调式向世俗调式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从和声的角度来看,形成主属关系的和声体系,使用非协和、非对称的和音来烘托情感表达。比如拉莫的歌剧《卡斯特尔和波鲁里波普》中咏叹调表达"大自然和爱"的部分,就是采用半音和声的技法,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悲痛。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史(巴洛克音乐的诞生和特点)(6)

《卡斯特尔和波鲁里波普》中,咏叹调"大自然和爱"

巴洛克音乐派很多新颖的技法经过层层改进,衍生出大量的音乐创作元素。这些技法中"对比与即兴"成为巴洛克音乐创作技法的另一特点。由这些新生元素与新颖技法创作出的新乐曲,使得巴洛克音乐较以往的传统音乐,更加"接地气",用今天的话说是更有"小资"情怀。比如器乐类曲目中的奏鸣曲、协奏曲就是那个时代产生的。

单从历史与音乐的角度来说,16世纪以前是教堂音乐的"全盛时期",教堂音乐只注重社会信仰,忽视个体的情感需要。巴洛克音乐借助文艺复兴的时机,一步步从教堂音乐中脱离出来并发展壮大。虽然最初没有脱离为教会歌功颂德的服务属性,但它能够从音乐艺术的角度,立足人的实际生活,小心翼翼地探视人的精神世界,从人们精神需求的层面上,将音乐创作的方向逐渐地向人文关怀靠拢,这无疑是音乐界和历史界的一大跨越。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史(巴洛克音乐的诞生和特点)(7)

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

在教会专制的黑暗时代,在无法分辨道德、法律、教规的欧洲大陆,巴洛克音乐用充满朝气、富有活力的方式,突破音乐作品的呆板、冰冷,将欧洲音乐带向浪漫与人文主义的发展道路,巴洛克也由音乐派系上升到历史符号的高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