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不越雷池(成语故事之旅尾大不掉)

成语故事不越雷池(成语故事之旅尾大不掉)(1)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尾大不掉

典故

王曰:“国有大城,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卫蒲、戚实出献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左传·昭公十一年》

春秋时,有一年春天,楚灵王在申地设埋伏,诱捕了蔡侯,不久又把他杀害了。接着,楚灵王派大将公子弃疾率兵包围了蔡国,到了冬天,楚军灭了蔡国。然后,楚灵王任命公子弃疾为蔡公,统治他刚刚征服的土地。

某天,楚灵王问手下的大臣申无宇:“公子弃疾将蔡地治理得怎么样啊?”申无宇说:“天底下只有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也只有君王最了解自己的臣子。公子弃疾在蔡地政绩卓著,做得很好,您的选择是正确的。”

可是,申无宇话头一转,继续说:“但是我听人们说,在正常的情况下,和君王亲近的人是不会任外职的,而从他国来的人也不应该担任内官。但是我国的情况是,公子弃疾远在蔡国,而郑国的公子丹却在国都官居要职,您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提早防范。”

楚灵王听了,想了想说:“国都建有高大的城墙,虽然楚国国内有些人的封地面积很大,但我想应该不会对国都构成威胁,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申无宇听了之后非常无奈。在当时,楚国内部暗波汹涌,许多地方上的分封势力,已经威胁到了楚灵王的统治,而楚灵王自己浑然不觉。申无宇只好直截了当地说:“郑、宋、齐、卫都曾因封地势力过大而发生动乱,卫国的蒲邑、戚邑就是两个大封地,封地之主就凭借自己强大的势力驱逐了卫献公。献公的城墙也和您的一样高大,但是却遭到了这样的厄运,就是因为下属的势力太大之后就很难听从君主的指挥。这就好比动物的尾巴如果太大了就不容易摇动,树梢的枝叶如果过于茂盛就很容易导致整棵树折断。我想我说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吧。”

可是楚灵王并没有在意,后来被推下王座。他自己孤身逃离,最终自杀。

释义

原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成语故事不越雷池(成语故事之旅尾大不掉)(2)

成语故事不越雷池(成语故事之旅尾大不掉)(3)

成语故事不越雷池(成语故事之旅尾大不掉)(4)

发稿:烦烦

审稿:赵嫒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