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长的野草什么野草能吃(宁阳城西的野草)
前些日子回老家宁阳时,在路边地头散步,拍下了这些野草。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有些野草的名字只知道它的俗称——据说种了一辈子地的人也认不全本地究竟有多少种野草?
看看这些图片,你认识几种?在你们那里它们又叫什么名字?
这挂满铁丝网的,可不是农民专门种植的什么农作物,而是灭不完除不掉的拉拉秧:打除草剂几天又死而复生,挖又挖不到根。笔者小时候没见过,近二十年宁阳城西才有这种草。
它的学名是葎草,是一种攀援植物。它通常生长到4到5米,茎枝上和叶柄上都有倒钩刺,叶子边缘还有锯齿。会在秋天的时候开花,花朵很小,多生长在路边、荒地里或者是沟边,如果生长在麦地里,那一片麦子就要绝产——据说拉拉秧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通筋活络的功效,是一味中草药。
这是苋菜: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大的话高度可达两米,如果玉米地偶然有一棵,会和玉米一般高一样粗,茎杆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幼时有毛或无毛——嫩叶可以烹调做菜,老了就是杂草。一棵和玉米一样高的老苋菜能有一大捧种子,而它的种子却极小,还不如小号缝衣针的针鼻儿那么大。
苦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几乎成了宝贝,开黄花或者白花,也是一味中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甘中略带苦,有清肝明目、清除心火、降低血压的功效。
现在成片生长达到一米多高的黄蒿,已经不多见了——搓一把它的叶子一闻,有很强的刺激味道。
这种不知学名叫啥,当地叫“馍馍留(音)”——能长到一米多高,也不知道有啥什么用处。又别名“薅棵(音kuo)子”,羊比较喜欢吃。
这是莠草,本地称“扭草”,俗称“狗尾巴草”,和谷子幼苗非常相似(谷子圆梗,莠草扁梗),非常难分,小时候经常用它结出的毛毛头编织成小老鼠、小兔子玩儿——它在《诗经》中就被认定为是害草,成语“不稂不莠”就是它的贡献。
这种草本地俗称“土秧子”,葡伏生长,每个草结处都可生根,生命力极强,有时锄下多天都晒蔫了,一下雨又能成活。
这个到现在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和性能。
还有这个?
中间的这棵学名“七七芽(音)”,学名“小蓟”,小蓟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通常群生于撂荒地、耕地、路边、村庄附近,为常见的杂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两面有白色丝状毛,边缘有刺;夏季开粉紫红色花朵,就像爆炸头发型——小时候割这种草喂猪,还担心会扎猪嘴,结果猪不但不嫌扎,还非常喜欢吃。它是以前农村常见的植物,现在也比较少见了。
马蜂菜,学名“马齿苋”,小时候母亲经常用它烙菜饼吃,现在是网上商城的畅销绿色食品。
这种草俗名“抢子棵(kuo)”,学名苍耳,结的果实是一种带刺的小球,经常附着于动物身上到处都能播种——因为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的功效,已有人当作药材专门种植。
这种叫做“胖叶草”,生存能力极强,未知其学名与功效。
这种草俗名“草墩子”,学名“牛筋草”,根系极为发达,是一种极难清除的杂草——小时候把一棵草墩子握在手里,拚尽全力也拔不下来。
秋季还有俗名叫做“铁锨头”“马爮秧”“黄连秧(学名菟丝子)、“猪耳朵棵(蕨菜)”、“妈妈头子”(学名地黄根)、“灯笼棵(学名红娘子)”等野草,春天则有“荠菜”、“花尖子”、“灰灰菜”、“白蒿”、“婆婆丁(学名蒲公英)”、“节节草”、“掐不齐”、“蛤蟆酥”、“猪毛菜”……林林总总应该有上百种,这些野草以前庄稼的大敌,全靠农民用锄头消灭,怎么也灭不干净,好在科技昌明,有了除草剂,这些杂草现在大部已不能为害庄稼,有的甚至作为中药专门养植才能留存——像"铁锨头”、“马爮秧”已经成了极为罕见的物种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