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老舍个人信息(骆驼祥子的八十年)

王海波 人民文学出版社

骆驼祥子老舍个人信息(骆驼祥子的八十年)(1)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骆驼祥子》的八十年

文 | 王海波(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

来源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从1939年3月上海人间书屋首次出版单行本,到今年整整80年了。这部作品聚焦变革时代的中国城市下层社会,以人力车夫这个当时的新兴行业为题材,描写了以祥子为代表的从业者艰辛坎坷充满血与泪的生活和命运。作品问世以来,无论在文学界还是在普通读者中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视角,《骆驼祥子》与《家》《子夜》等一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都是中国新文学成熟繁荣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现代意义和形态的长篇小说。同时,《骆驼祥子》又为“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创作拓展了题材范围,具有特殊的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骆驼祥子》以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内容和风格使其受众面更加广泛,从象牙之塔到十字街头,祥子成为为数不多的被大众熟知的文学形象。由此带来的是作品的销量经久不衰,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常销常新的经典。

骆驼祥子老舍个人信息(骆驼祥子的八十年)(2)

1936年老舍在青岛创作《骆驼祥子》时的留影

《骆驼祥子》诞生在青岛,是老舍先生辞去教书的工作,决定专心从事写作的第一部作品。在这之前他通过朋友了解车夫生活,拟定写作计划,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他每天按部就班地写作,到1936年9月16日,《骆驼祥子》开始在上海陶亢德先生主编的《宇宙风》半月刊第25期上连载。老舍先生计划每期刊登一章,全书二十四章,正好一年登完。没想到1937年连载到第二十章,七七事变爆发。8月中旬,日军在青岛登陆前夕,老舍先生一家匆忙离开青岛,又回到济南齐鲁大学。9、10两月华北大片土地被日军占领,青岛、上海也先后沦陷。9月,《宇宙风》在上海的抗日战火中暂停了一个月,《骆驼祥子》也因此延期至10月1日出版的《宇宙风》第48期才刊完了全文。到此,这部被老舍先生自己称为“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的作品,才完整地问世了。但战事导致交通阻塞,刊物寄送不便,外地读者大多难以见到《宇宙风》的第47、48期。老舍先生也不例外,没能见到“祥子”的结尾。11月15日在济南即将被日军攻陷的危急情况下,老舍先生毅然离开妻子和三个幼小的儿女,只身奔赴武汉。1939年3月在沦陷的上海,由陶亢德主持的人间书屋出版了《骆驼祥子》初版本,当时正在重庆流亡的老舍根本无法看到。直到1941年11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设法买下人间书屋的纸型,重新出版了《骆驼祥子》,老舍才见到这个“四川印的土纸本”。他后来感叹说:“‘祥子’的运气不算很好。”

骆驼祥子老舍个人信息(骆驼祥子的八十年)(3)

老舍《骆驼祥子》手稿。(陶洁供图/图)

1950年5月赵家璧与老舍合办的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又将《骆驼祥子》编入“晨光文学丛书”出版。前两个版本弥失在战火硝烟中,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骆驼祥子》最早的版本基本就是这个晨光版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51年建社以后,一直把整理出版优秀的“五四”新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近70年来出版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郁达夫、沈从文、冰心、丁玲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全集、文集、选集和作品单行本。

《骆驼祥子》首次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1955年1月,直到2017年老舍作品进入公版,基本上都是作为保留书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专有出版。作品每年不间断地重印,并收入各种丛书当中。在《骆驼祥子》80年的出版历程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占有65年的历史时段。65年来出版社的编辑更换了几代人,但《骆驼祥子》的出版一直都在传承延续,这也见证了读者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热爱。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现存最早的记录中,《骆驼祥子》首次出版时间是1955年1月10日,这是当时总编室最初见到样书的时间。这个版本为大32开,平装,竖排,繁体,共212面。封面是朴素的白色,上面印有绿色的书名“骆驼祥子”和作者“老舍”。书后有1954年9月老舍先生为这次出版所写的简短《后记》,其中谈到这个版本在文字上做了一些处理,“删去些不大洁净的语言和枝冗的叙述”。这话听起来比较轻松,但实际上修改的动作还是很大的,老舍删去了原著第二十三章的后半部分和第二十四章的全部,也就是删去了祥子穷途末路的结尾。这次的印数在版权页上的正式标注是3.7万册,另外还有160册的样书。因为当时使用的是第一套人民币,所以定价是7300元。在平装本印行一个月之后,1955年2月25日,又首次出版了精装本。内文与平装本相同,外装帧是浅褐色布面硬封,烫金书名。精装本的版权印数是1千册,定价是16500元。这个版本在出版以后的几年中相继重印,比如在1956、1957、1958年连续重印4次,累计印数达到5万多册。1957年,《骆驼祥子》重印时开始按照第二套人民币计价,定价为0.7元。

1962年12月《骆驼祥子》印行第二版,重新排印,小32开,平装,定价0.61元,印数1万册。

与巴金的《家》等现代文学作品一样,《骆驼祥子》的出版到“文革”前的1962年就停止了,累计印数为10万1千册。在1963年到1978年9月这16年的时间里,没有《骆驼祥子》的出版记录。

“文革”之后《骆驼祥子》的印行从1978年9月16日开始有记载。由于长期的文化禁锢,造成了“书荒”这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使得读者的阅读需求猛然增大。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骆驼祥子》和其他一些中外文学名著一样,都加大了印量。1978年,《骆驼祥子》一次印行10万册,1979年一年间就重印了3次,年累计印数达到32.2万册,这是《骆驼祥子》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年印数之最。从单次印数来看,1979年4月的印次和2006年5月《骆驼祥子》出版新课标修订版时的首印都达到了30万册,创下了作品出版以来的单次印数之最。

前面谈到《骆驼祥子》自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出版就是一个删去了结尾的不完整版本,这一直延续到“文革”以后,到1982年《骆驼祥子》收入《老舍文集》时,才恢复了写作之初的文本,这之后的印次都是完整版。1999年收入《老舍全集》时又根据手稿进行了校勘,作品更接近创作时的原貌。

《骆驼祥子》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出有三个插图版本,七十年代末丁聪的插图本,有图8幅,人物形象饱满生动,墨色浓淡相间层次感强,是丁聪先生的一贯风格。九十年代末高荣生的插图本,有木刻5幅,是一种沉厚写意的风格,与作品的悲剧色调相呼应。2004年出版了孙之隽的插图本,收入画家孙之隽创作的《骆驼祥子画传》中的图画109幅,不仅人物形象写实传神,包括老北京的景观细节都准确生动,是不可多得的力作。这个版本从内文到封面的装帧设计和用材也很下功夫,是阅读和收藏的佳品。

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骆驼祥子》手稿本,这是老舍分章交付陶亢德连载时的原始手稿,上面还标有杂志排版时的版式批注,手稿能在十年浩劫中传奇般辗转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手稿的出版不仅让读者看到了老舍的书法风采,也透过这些修改增删的文字,部分还原了老舍当时的创作现场。这为老舍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也为《骆驼祥子》的版本研究提供了依据。

《骆驼祥子》的图书定价,“文革”前都保持在平装0.7元左右,最低时为0.58元。1985年图书调价,当年出版的《骆驼祥子》平装定价调整至1.4元。这以后《骆驼祥子》的定价随着纸张和印刷费用的提高,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普通平装本的定价为15元,插图本的定价28元。

骆驼祥子老舍个人信息(骆驼祥子的八十年)(4)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多种版本的《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同时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大众读物,长期以来它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各种丛书中。据统计,1985年收入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丛书”;1995年与《离婚》合印收入 “世界文学名著文库”;2000年5月收入“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7月收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2002年1月收入“大学生必读”丛书 ;2003年5月收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2005年1月收入中国出版集团的“中国文库”;2008年11月收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

在没有实行国际统一书号之前,人文版《骆驼祥子》的书号一直是10029·324。1988年,《骆驼祥子》开始使用国际统一书号,到目前为止人文社各种版本的《骆驼祥子》共使用书号将近20个。

曾经有这样一个统计:截至2008年,人文社各种版本的《骆驼祥子》累计印次87次,累计印数约408万册。为了便于比较,我们特附上同期几种有代表性的人文版中外文学名著的印数情况作为参照。鲁迅的《呐喊》约255万册,巴金的《家》约438万册,茅盾的《子夜》170余万册,《红楼梦》约443万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80多万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43万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55万册。可以看到,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只有《家》的印数超过《骆驼祥子》。

这样的统计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确实是一部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是一本在读者中广为流传的大众读物。这种经典与流行的高度合一为现在的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也是文学研究界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