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

封面图|清凉地儿-了琹 ©

物道君语:

因为对“荏苒”这两个字有了岁月赋予的感受,才会对这一片小小的紫苏叶子,有不同的际遇和心情。

九月过大半,一年只剩下三分之一了。在这样的秋天,我们总会忍不住感慨一句,真是时光荏苒啊。

可是你知道,荏苒是什么吗?其实就是紫苏。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2)

图|拟见 ©

在古文里,“荏”代表紫苏,而“苒”则是草木茂盛的样子,于是便有了这个词,“荏苒”。

紫苏初嫩时,风姿非常柔软,之后长得萋萋茂茂,春去秋来,一年一荣枯。落在古人的眼里,可不就是时光流逝的感觉吗?

在这个秋天,当我知道荏苒竟有这样的深意,对于紫苏的回忆,忽然缓缓袭来。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3)

图|拟见 ©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4)

很小的时候,南方家乡的水泽草丛边,经常能见过一些浅紫色的身影。起初不知道那是什么,也只当是杂草一类,并不在意。

记得有次,爷爷外出时,带回了一支有穗子的紫色枝梗。刚好老家院子旁边有些空地,便将那穗子一捋,随意播种,然后就忘了。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5)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某一天,只听他喃喃念叨,这紫苏什么时候长得这么快了?

可不是吗?春来,它们还只是嫩生生的小叶子,委身在稍高的那些杂草底下,挤挤挨挨地,没人打理,也没什么存在感。

盛夏再看,满园疯长,已经呼啦啦漫成了一大片。紫色枝条几乎要没膝高,风来时,柔柔地飘摆,大有将那片空地反客为主之势。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6)

到了秋天,它们依然长得蓬蓬勃勃,宽大的叶子褪去了柔嫩,却多了几分粗粝、劲道。秋阳照过来,紫色分明的叶脉,好像会静静流淌出迷人的香气。

然后很快地,便会结籽、落地。生时无比顽强,消逝时却又无声无息,只是静静等待生命的又一个轮回。

每当这时,爷爷总会轻叹一声,“这也是庄稼人的命。”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7)

是啊,在没有人留意到的地方,总是会有一些朴实却顽强的生命,就像紫苏,自在地生,自在地长。不计较周围环境的贫苦,也不要求什么,只是兀自野蛮生长着。

等你发现它的时候,已经荏苒齐芳草,忽而又是一秋了。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8)

图|拟见 ©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9)

爷爷种下的那片空地,后来一年年,紫苏总不间断地长,于是我们便戏称它为“紫苏园”。

而这些紫苏叶子拿来干嘛?爷爷总有他的妙用:或者是做成一杯紫苏饮,热天里给我们解暑化湿;或者是做菜时搭配一点点,便有独特的风味。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0)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儿时每到了秋天,总能在河里摸回很多田螺,用水养两天去泥。爷爷准备炒田螺时,会在临下锅前吩咐我们,“去摘几片紫苏回来吧。”

于是脚快的,便跑到紫苏园里,在较嫩的枝头顶部掐一些叶子,洗净切碎,便可拿来和姜蒜、辣椒爆锅了。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1)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大火一翻炒,田螺在铁锅里发出特有的沙沙声,香味很快飘出了整个院子,馋得我们一个个趴在灶头翘望。

等到上桌,在田螺的尾巴尖儿轻轻一嗦,肉质的鲜味、还有紫苏浓烈的辛凉味,中和在一起,不仅让田螺没有了一点泥腥气,还鲜得满口香辣、奇妙。

看着我们吃得欢,爷爷总会放心地说,“吃吧吃吧,放了紫苏,不闹肚子,今年吃完就没得了。”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2)

是啊,等到秋去,在园子里一看,紫苏的枝梗顶部开始结籽,举出一穗一穗的苏子,而叶子已经老得用不成了。

其实想想,好像一直并不觉得紫苏有多重要。等到没有了,再炒起田螺、或者炖鱼汤的时候,才觉得少了些什么味道。或许,那就是时光一恍然的感觉。

一转眼,爷爷离开我们将近八年了。老家的紫苏园,已经墙倒人散,不知道它们是否还会年年春来长、秋去谢……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3)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可是因为有那些被紫苏温柔过半生的记忆,才知道,原来过去了、失去了,才会强烈想起的东西,叫荏苒。

紫苏也好,时光也罢,越是寻常的东西,越会在失去之后,让人猛然心惊,它竟是如此重要。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4)

图|清凉地儿-了琹 ©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5)

所以只有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才会在作文里轻飘飘地写出,“时光荏苒,岁月飞逝。”

等到了一定的年纪,却不敢轻提这两个字。

因为深知,生命中那些值得回味的东西,都是已然逝去的。等到你察觉它失去时,很多东西已经无能为力。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6)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对于古人来说,这种心境或许更为委婉、深沉。

所以魏晋时候,潘安才会在悼念妻子的诗里说,“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秋天过后,紫苏就凋谢了,四季不断更替,一寒一暖也快速交换着。时间真快啊,你已经离开我一年了。人世苍茫,紫苏明年还会再长,我思念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7)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所以安史之乱后,饱经丧乱的杜甫才会说,“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被迫南下成都,谋生于剑南节度使的幕下,又到了秋思浓厚的时节,别人都回家了,只有我独宿幕府。距离那场离乱已经十年,怎么才能够寻到亲人的音信呢?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8)

图|清凉地儿-了琹 ©

看过古人,念及如今,当懂得“荏苒”两个字,春夏结束,秋天已经来临,疫情也快三年了。

当我们无比怀念2019以前的日子,才会明白,让我们感觉恍如隔世的,是那些曾经拥有过、却又失去的温柔时光啊。

如此,心中才会更加强烈希望,未来的日子,能够更快恢复到以前,那些不戴口罩的自在空气,那些想出门就走的平凡日子。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19)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写到最后,想起吉卜力的一部动画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小人国少女阿莉埃蒂寄住的人家屋前,也是那样漫长着一簇一簇的紫苏。

知道母亲喜欢喝紫苏汁,她便冒着危险,悄悄溜到那茂盛的草丛里,摘了几支扛回家。却因此被人类发现了踪迹,迫使他们不得不搬离那里。

此后经年,而她再回忆起那片芳草萋萋的家园时,也才体会到,什么叫做“荏苒”吧。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20)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或许这就是生命该有的余味,懂得的人,有可回望的东西,总归是幸福的。

但是如果没有那些经历,不懂的人也有不懂的幸福。

无论如何,因为对“荏苒”这两个字有了岁月赋予的感受,才会对这一片小小的叶子,有不同的际遇和心情。

今年秋天,再吃到紫苏的时候,不知道你的感受会不会也有所不同?

转眼已是秋时光(九月过半荏苒又一秋)(21)

图|拟见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