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22课知识点(八年级上历史知识复习点第五单元)

第15课 北伐战争1.1923年6月,召开 中共三大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22课知识点?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22课知识点(八年级上历史知识复习点第五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22课知识点

第15课 北伐战争

1.1923年6月,召开 中共三大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 1924年 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 国民党一大 广州 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 ,实际上确定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中国 国民党一大 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 苏联和中国共产党 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 广州黄埔 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 任校长, 周恩来 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作用)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4.北伐战争

①时间: 1926年

②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③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④总司令:蒋介石

⑤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

⑥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和武昌战役)

⑦先锋: 叶挺 率领的北伐军 第四军独立团 ,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⑧主要战绩:消灭吴佩孚的主力、消灭孙传芳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⑨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 国民革命运动

①结果:失败

②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③表现: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7.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 1928 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 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③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 汉口 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著名论断。

3. 1927年9月,毛泽东在 湘赣边界 举行 秋收起义 。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 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 1928 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 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作用)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6.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

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7.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

8.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 古田会议 ,在福建古田召开,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 建党建军原则

9.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的赣南、闽西建立的 中央革命根据地 面积最大。

10.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瑞金 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 瑞金 ,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1.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一条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12.井冈山会师的意义

答:壮大了武装力量;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铸就井冈山精神

13.井冈山精神

答: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不拍牺牲的精神。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 长征的原因: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被迫放弃 中央革命根据地 ,进行 战略转移

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4.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时间:1935年1月

答: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红军长征胜利意义

答: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6.长征精神

答: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乐观主义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