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是不是狗都不理的包子(狗不理包子)

大家好,我是暖雪,今天和大家分享今年阅读计划的第2本书《传世奇人》。

狗不理包子是不是狗都不理的包子(狗不理包子)(1)

1. “狗不理”包子,此“狗”非彼“狗”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民间流传至今的一道美味风味小吃。对这个中华老字号,我很是疑惑,为什么品牌要叫狗不理?从《传世奇人》中,我了解了狗不理包子的前世今生。

这家店的当家人叫狗子,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不好养活,就得起个低贱的名字,名字越是低贱,越是好养活。狗子的爹,给他取名狗子。狗子的爹是以买包子为生,最初的包子,也就是在面团中,裹上一块馅儿,肉少菜多,皮厚馅儿少。顾客们,多是在码头打工扛活的人。生意一般,赚的钱,勉强够养活一家人。

狗子爹过世后,家里的生意就落到了狗子的肩上。狗子不像他老爹,他喜欢琢磨。

狗子打小就在他家后门的一家杂碎店喝汤,他觉得汤美味鲜,于是就在自己的包子馅儿里拿牛肚排骨汤拌馅儿。有次,狗子在胡同边上的烧麦摊尝到了烧麦下面油汁的妙处,于是想着如果包子里也放入些,味道是否更解馋。于是,他在包子馅儿中,放入一小块猪油。为了让包子看起来更好看些,他在包包子上,改变了手法,旋转褶皱封口。这样,包子比之前看起来更诱人。

改良后的包子,味道鲜美,入口留香,一传十,十传百,引得周围群众,纷纷排队购买。

狗子家的生意,自此忙碌了起来。忙的时候,前后脚不着地,顾不上一个一个收钱,他就在自己的蒸篓旁,放了一个大海碗,买包子的把钱放到碗里,等大碗满了后,再一次性把钱放入钱袋。来买包子的人,想和他搭一两句话闲聊,他也没时间理。久而久之,就引来了别人的碎语,“狗子出息了,都不理人了。”

别的包子铺顺势骂他,“狗不理”,这本来骂人的话,却因他家的包子受人喜欢,反而发展成了自己家的招牌。这就是“狗不理”包子招牌的历史。

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好,才是王道。

狗不理包子是不是狗都不理的包子(狗不理包子)(2)

2. 念书的人能耐or不念书的人能耐?

冯五爷是读书世家,冯家人聪明,经商的赚大钱,读书的当大官。到了冯五爷这一代,他不喜经商,又厌恶官场的险恶。因此读书就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冯五爷熟读诗书,你说一句,他可以随口顺出下句。

有才华的人,总归也为了五斗米折腰。冯五爷为了生计,卖了家里的田地,然后拖家带口,开了家酒楼。主营江浙宁波菜。冯五爷待人忠厚,请的大厨也厨艺高超,每天酒楼,客人是络绎不绝。他看得也是喜笑颜开。

然后月底算账的时候,账面竟亏空了很多。他很是诧异,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恰逢后厨的一个帮工,因感念冯五爷的收留之恩,对冯五爷说,是大厨私自偷卖食材,后厨的很多肉类食材都是他偷拿了。冯五爷听后,不信,毕竟捉贼拿脏。随后便和帮工合计,在大厨晚上再偷拿食材的时候,来个现场捉赃。

后续的结果是,捉赃现场没有捉到脏,反被大厨说质疑自己,辞职回老家了。冯五爷暗自懊悔太轻率的同时,被告知大厨没有被冤枉,只是把赃物以区别于平时的方式偷运了出去。

自此冯五爷,不顾家里人反对,关了店门。关了店门后,也没有继续读书,整日在思考,到底是读书的人能耐,还是不读书的人能耐? 自己被一个目不识丁的一个厨子给耍了,他质疑自己读书的作用了。

要知道读书和做事的能力,是两码事。读书可以帮我们开阔眼界,学习和了解他人的经历和经验分享,是提升自己做事能力的一种方式。念书,不是指单指认识纸上的文字,更是从字里行间学习到作者的思维思考方式。尽信书也不如无书,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吸收能力

狗不理包子是不是狗都不理的包子(狗不理包子)(3)

3. “我非恶人,只是规矩不能破”——行善和原则

苏七块,是有名的接骨医生。他行医有个规矩,不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就医之前,必须先支付7块钱。有天,苏七块在和好友一起打牌,从外面进来了一个病人,捂着左胳膊,看他痛苦的神情,应是胳膊折了,如果不及时处理,胳膊有可能会废了。

苏七块,眉头一挑,意思是我的规矩你明白。来人说自己现在没钱,能不能先治病,然后等他回家后再筹钱。也可以理解,看那人穿着,应是底层的脚夫,每天的工作够当日糊口就不错了,更不用说剩余了。苏七块不为所动,继续看牌打牌。一副不付钱,绝不治病的态度。

苏七块的一位好友,看不下去,借口上厕所的机会,向病人使眼色,暗中给了那人七块钱。

钱一交,苏七块也不含糊,三下五除二就把来人的胳膊接好了,同时还免费赠送了几服药。

晚上牌局结束后,苏七块叫住暗中帮病人的好友,把7块钱还给了他。并对他说,我非恶人,只是规矩不能破。

行善和原则,应该怎么权衡。苏七块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是较为好的一种方式。在不违反自己原则的情况下,也能帮到自己愿意帮助之人。我不赞同无差别的行善,要知道,世间有真善和伪善。给善良添加一层保护膜,方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你的善良,需要带点锋芒。

阅读感受:作者冯骥才,他以简洁风趣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天津地区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人士和寓意深刻的民间趣闻。这篇文章,则是我选取了自己比较喜欢的3则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我是暖雪,学习和分享优质成长干货。喜欢我,记得关注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