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过的是农历新年还是立春(立春原来是古代的春节)

唐代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的正是立春的景象。

上古农耕文明的时期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依据斗转星移创制了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形成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也称为岁节,属四立之一,反映冬春季节的更替。

古代的人过的是农历新年还是立春(立春原来是古代的春节)(1)

立春的到来代表进入了寅月,北斗七星指向寅位,天建维元,从寅开始,斗柄回寅,新岁开启,标志着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是开始的意思,春为生机之意。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含义。

现行依据是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到5日交节。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除了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可明显感觉到早春气息,其他的地区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古代的人过的是农历新年还是立春(立春原来是古代的春节)(2)

先秦时期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岁首节庆的民俗不同,历法不同岁首日期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汉代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历法也互相融合,立春民俗被挪至阴历一月初一,立春成为单纯节气。

节气习俗在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下的社会条件中得到普及与丰富。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具有原始信仰,祭祀,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的自然与人文气息。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的社会生活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代的人过的是农历新年还是立春(立春原来是古代的春节)(3)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不再以农历清朝宣统年号为主,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主张过新年,春节不采用用元旦一词,民间则习惯通用农历,并以方面公历2月18所对应正月初一为新年之始,袁世凯继位后尊重民俗,次年1913年批准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旧历新年,春节从此有了现代春节的含义。古代则为元旦也就变成了现在的春节。

古代的人过的是农历新年还是立春(立春原来是古代的春节)(4)

据记载,周朝时为了迎接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自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唐代长安有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字画的风俗,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内容有迎春,春色宜人,春暖花开,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会绘画的人,在在门楣上画腊梅图。

宋代,宰臣之下,进入宫廷相互祝贺,清代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同时在古代的立春习俗中,时常于立春前七日,由各级官员将所有积压案件一一处理,并依据案情轻重,对罪非殊死的一些案件,酌情减免刑罚,目的使人精神振作,并增益人口。对自首之人,允许悔过自新,以示与岁更新。

古代的人过的是农历新年还是立春(立春原来是古代的春节)(5)

如今在笔者家乡陕西铜川一带,有戴春鸡的风俗,母亲会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长安关中一带,人们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和幸福吉利的象征。橙城一带,妇女用各色布绺或彩色线编成布穗或产生各种麦穗,吊挂在小孩,青年人,牲口的身上,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古代的人过的是农历新年还是立春(立春原来是古代的春节)(6)

立春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成为咬春,还有自己的食品,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这个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最好吃辣,甜,温和类食物,是肝旺的时候,吃豆芽,鸭肉,白菜,梨,绿豆,萝卜降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