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时期的诡异文物(洋海墓地发现谜)

几根木棒和几块木板,一截炭化的磨痕,穿越了三千年的岁月,叙述了一个关于火焰的神秘往事,钻木取火是先人的智慧,可发现其遗迹,研究这一操作的过程,是我们现代专家们辛劳付出的回报,钻木取火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考古时期的诡异文物(洋海墓地发现谜)(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1年的冬天,新疆吐峪沟乡洋海夏买里村被冰雪覆盖,大家都躲进了屋里生起火炉抵御寒冷的侵袭,一个勤劳的村民却在外面的戈壁滩上,为了来年春天能有足够的水源,他需要在冬天凿出一口坎儿井,正当他在冰天雪地里冒汗时,他忽然发现铁锹铲上来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老旧残破的碎片,让他有了初步的判断——这里面可能有宝贝。

考古时期的诡异文物(洋海墓地发现谜)(2)

这位村民没有犹豫,马上找来了村长和当地的文物专家,令三个人都想不到的是,几天后这里就变成了一大片封锁区,又过了一年,这里被命名为“洋海古墓群”。这个小村庄看似普通,实则位置得天独厚,村落旁的一道沟谷,汇集了一条全年奔腾的河流,河流又将土地冲刷为了三块巨大高台,它们都十分稳定,洋海古墓群就由这三块高台组成。

地理位置的优越只是成为古墓群的第一步,新疆独特的气候也是重要的助力。这里全年干燥,昼夜温差大,木制和丝质的文物也极易风干,很难腐蚀。这片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的古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洋海箜篌向世界展示了2500年前中国古人的音律成就,洋海服饰则是东方丰富想象力的艺术结晶,还有大量的木器、石器和青铜器,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

考古时期的诡异文物(洋海墓地发现谜)(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们对这一庞杂的古墓群进行了整体的实验,经过大批量的碳十四同位素追踪技术的使用,专家们对其所处年代有了一个初步的划分,最早的一片文物古迹处在青铜时代末期,大约为公元前1200年,为了充分保护这片“无价之宝”的区域,直到今天我们仍未对其完全完成挖掘,而是有计划地逐步工作。

在十几年前,专家们在洋海古墓群发现了几块奇怪的木板,它们上面都有几个规则排布的细小圆形黑洞,由于当时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分析,就暂时将其封存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地淡忘了这个袋子,可近期几根小木棍的出土,让专家们忽然想起了这一封存袋的存在。

考古时期的诡异文物(洋海墓地发现谜)(4)

经过初步的分析,大家发现这些木棍形制相似,但又并非是一种材质,所用的木材有杨属、柳属、云杉属等,这些木材都是西北地区自然分布着的树木种类。为何这些木棍让大家想起了那些木板呢?这是因为它们都是一头焦化,显然是经过了火焰的损耗,这就让人们想起了关于火焰的诞生之谜——钻木取火。当他们拿出了木块与木棍进行对比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木板上的细孔宽度刚好对应了木棍的直径。

这显然就是古人钻木取火的“物证”了!可是严谨的原则让专家们没有失去理智,他们先向植物学家请教,之后得知了关于树木的一些知识:杨属和柳属都是散孔木材,它们木制较软,摩擦时很容易炭化出火星,而云杉属虽然质地较硬,但是其富含松脂,燃点低极易燃烧。为了试验这些珍贵文物的实际用处,证明它们确实是先人钻木取火的工具,专家们决定对此进行复刻。

考古时期的诡异文物(洋海墓地发现谜)(5)

经过细致的研究,专家们在这套工具中划出了四处重点区,分别就是取火板、取火杆、钻孔和流灰槽,至于其材质,专家们设置了多个实验组,不仅对各个木材都达到了覆盖,还使用了合成木材进行试验。试验开始后,各个组的木棍在机器的转动下,以无限接近于人类的转速对木板进行着转动和摩擦,最终虽然起火时间不同,但每个实验组都达成了生火的效果。

考古时期的诡异文物(洋海墓地发现谜)(6)

《论语阳货篇》中有言道“钻燧改火”,意指古人们钻木取火,在不同的季节所用的木材也不相同,这次洋海古墓群出土的文物显然佐证了这一个论点,古人的智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为了吃到可口的熟制食物;为了抵御猛兽的侵害;为了得到安宁的光亮,他们不遗余力地去研究生火的诀窍,当现代的我们按着打火机跳出火焰时,可曾想过这小小的火苗曾牵动着多少祖先的心呢?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著;中华书局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