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品管圈是谁发明的(品管QC的演变)

QC的演变

一、什么是QC:QUAOLITY CONTROL

1. QC就是品质管制,是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开发,设计,生产,服务,从而达到客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A.现有国际常见品质管制有两种模式。

B. 以检查为重点。一般企业分为四个阶段,(IQC,IPQC,FQA,OQA)之检验。

C. 以设计和制程为品质管制中心(QCC)。一般分为TQC,TQM二个阶段。

2. QA:品质保证或品质稽核。为提供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的适当信赖程度,在质量体系内所实施的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策划的和系统的活动。

主要功能:

A.出厂前之产品查验。

B. 公司(或品管)运作系统,规范之查核。

C. 对客户(消费者)产品品质的统计和调查。

定义:

A.IQC:进料检验或来料检验。

B. IPQC:制程检验或巡回检验。

C. FQA:成品检验或最终检验。

D.OQA:出货检验。

E.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即品管圈。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

qcc品管圈是谁发明的(品管QC的演变)(1)

F. TQC:全面质量管理。四个基本要素是产品质量(产品的适用性),交货质量(时间,数量),成本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质量。

G.TQM:全面优质管理。是以品质为中心,为策略的经营管理。

H.品质:满足客户的要求。

品质的三个要素:机能品质(Q),成本品质(C),交期品质(D)。

机能品质:指产品本身应具备的功能。

成本品质:指产品价格有无竞争性与独立能力。

交期品质:指产品的交期是否符合市场的时机。

品质管制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作业员的品质管制

第二阶段:领班的品质管制

第三阶段:检验的品质管制

第四阶段:统计的品质管制

第五阶段:全面的品质管制

QC的演变

1、 众所周知,日本的经济振兴就是从质量开始的。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质量管理,1951年设立了戴明奖,1960年开展“质量月”活动。后来超过了美国,创建了日本式的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TQC成为日本企业制胜的法宝。

2、 我国质量管理从1978开始到1988年的10年间,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全面质量管理得到普遍推广。并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质量”也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永恒主题。

3、 质量概念的演变:

质量管理是一门发展中的管理科学,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的术语概念出日趋完美,“质量”术语概念内涵的演变尤为显著。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念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能力:一个实体进行指定的活动并获得符合规定要求的结果的本领。

管理:是要把自己要干的工作,技术,技巧合理运用,完成,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

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并借助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4、 检验方式:

检验:将把某种方法或某物品去测试,将结果与标准相比较以而判定符合性的活动。

检验的作用:总体与样本及数据的关系。

qcc品管圈是谁发明的(品管QC的演变)(2)

检验的作法:A、合格与不合格的批号受理。B、检查的结果联络方法。

检验的方式:抽检,全检,免检,自检,互检,专检。

A.抽检:把将要检查的批号物品抽出一部分做检查,并以此的结果判定这一批号产品合格与不合格。

B. 抽检的适用性:1、检查费用很贵时,2、检查为破坏性检查。

C. 全检:将把所需要检查的批号及物品进行全体检查。

全检的时机:1、适用于检查费用的便宜,2、使少数不良品出厂影响很大时全检。

D.自检: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面,工艺或订单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E. 互检: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互检主要有: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

F. 专检: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

QC七大手法

1、 层别法

2、 柏拉图

3、 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4、 散布图

5、 管制图

6、 查检表

7、 直方图

QC九大步骤

1、 发掘问题

2、 选定题目

3、 追查原因

4、 分析资料

5、 提出办法

6、 选择对策

7、 草拟行动

8、 成功比较

9、 标准化,程序化处置,存档

检验所须具备的资料。

1、检验所须具备的资料。如订单,工程图面,技术资料,抽样计划,检验规范,不良品手册等资料。

2、检验前具备的检测仪器与工具。如牙规、光束计、投影机、游标卡尺等。

3、选择检验方式。

4、核对产品的品名、数量、规格等。

5、检验产品的项目。如外观、尺寸、功能、扭力、光中心距离、彩盒等。

qcc品管圈是谁发明的(品管QC的演变)(3)

IQC(进料检验)

①、公司人事行政制度之遵照执行。

②、品质方针、制度之遵守与推动。

③、执行公司品质制度、程序。

④、制定与修正进料品质检测标准。

⑤、按品质检测标准对所属外购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之品质检查,并反馈信息给部门主管。

⑥、对进料异常情形进行妥善处理。

⑦、按期对库存物料进行抽查,并上报检查结果。

⑧、材料加工品质之检测与控制。

⑨、品质部相关工作之配合。

⑩、检验仪器之管理。

⑪、品质状况之记录。

⑫、完成主管交办工作。

⑬、5S活动之推动。

IPQC、FQC(制程检验与控制;此处仅限半成品制造现场之品质管制功能)

1、 公司人事行政制度之遵照与执行。

2、 品质方针、制度之遵守与推动。

3、 执行公司品质制度、程序。

4、 制定与修正在制品品质检测标准。

5、 制程巡回检验及异常品质事故的原因追查与处理。

6、 库存半成品的抽查及品质鉴定。

7、 制程品质控制能力的分析与管制。

8、 对现场作业(操作)规程提出修正意见与建议。

9、 制程过程问题点的研究与分析,防止再发生。

10、 5S活动之推动。

11、 品质部相关工作之配合。

12、 检验仪器之管理。

13、 品质状况之记录。

14、 完成主管交办工作。

IPQC、FQA(制程检验与控制)在此仅限成品装配现场之品质管制功能。

1、 公司人事行政制度之遵照与执行。

2、 品质方针、制度之遵守与推动。

3、 执行公司品质制度、程序。

4、 制定与修正成品装配品质检测标准。

5、 装配制程巡回检验及异常品质事故的原因追查与处理。

6、 装配领用库存成品的抽查及品质鉴定。

7、 制程品质控制能力的分析与管制。

8、 对现场作业(操作)规程提出修正意见与建议。

9、 制程过程问题点的研究与分析,防止再发生。

10、 客户投诉之原因调查及初步改善对策之提出。

11、 5S活动之推动。

12、 品质部相关工作之配合。

13、 检验仪器管理。

14、 品质状况之记录。

15、 完成主管交办工作。

OQC(产品出货检验)

1、 公司人事行政制度之遵照与执行。

2、 品质方针、制度之遵守与推动。

3、 执行公司品质制度、程序。

4、 库存成品的抽查及品质鉴定。

5、 出货产品的品质抽查与判定。

6、 库存成品的报废判定与处置监督。

7、 客户投诉之原因调查及初步改善对策之提出。

8、 品质部相关工作之配合。

9、 检验仪器之管理。

10、 品质状况之记录。

11、 完成主管交办工作。

品质统计

1、 公司人事行政制度之遵照与执行。

2、 品质方针、制度之遵守与推动。

3、 执行公司品质制度、程序。

4、 品质资料之汇集、汇总、分析。

5、 品质报告之制作与发布。

6、 部门文件之汇集、归档。

7、 品质管制图纸绘制。

8、 品质成本之计算。

9、 品质统计技术之研究、执行。

10、 主管交办工作之完成。

qcc品管圈是谁发明的(品管QC的演变)(4)

注:以上岗位划分是按品管功能划分,企业在实际岗位编制时,可按企业特性作相应调整。如:公司规模小,产品简单,则IPQC和FQC可合并为一个人。但无论企业如何进行品管岗位编制,都必须要保证品管功能的完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