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思远人表达的情感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宰相晏殊的第八个儿子,在北宋词坛,父子词人能够齐名的唯有晏殊、晏几道,因此他们被称为“二晏”,或者以“大晏”“小晏”区分他们,世人将他们与南唐中主、后主李璟、李煜父子并称。晏几道的词正是脱胎于父亲晏殊的《珠玉词》,却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以《小山词》传世,存词大约260首左右。他在词坛的地位崇高,常常李煜与纳兰性德两大词人并提,而且这三位词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集贵族气质和忧郁气质于一身。
如果让我用两个词来概括晏几道词的特点,那么我一定会用这两个——追忆和梦境。晏几道,不是一个活在“现在”的人,而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他的词,也是在不断追忆过去的词。这首《临江仙》就是以追忆和梦境为主体的代表作。
晏几道这首词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入选《宋词三百首》,是流传千古的佳作。其中第二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源自翁宏的这首《春残》,在前面加上“去年春恨却来时”,让落花中独立的女子更多了一分凄凉,丝毫不逊色于原作。
临江仙 北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起首两句,“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梦后”、“酒醒”这两个动作互文,都只是为了说明一个现象:从梦中醒来和从宿醉中醒过来,都是从迷离恍惚的状态当中突然被拉回到清醒的现实。
词人睁开双眼见到的现实是“楼台高锁”、“帘幕低垂”。门窗紧闭的楼台,静静低垂的帘幕,一层是实指,说明这处楼台不是那种宾客盈门、充满欢歌笑语的热闹场所。另一层是虚指,人迹罕至只是表象,其实质则是这座楼台的主人内心的孤独寂静——不是没人进入这座楼,而是没人能够进入他的心。
“去年春恨却来时。”现实中又是一年的春天了,去年曾经扰乱词人内心的“春恨”,今年又继续成为了不速之客。一年一度的春天,一年一度的春恨,这是词人拼命借醉酒、借做梦想要摆脱的孤独情绪,但摆脱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仍然是孤独,仍然是伤心。
当我们还深深沉浸在这幅凄美图画中黯然神伤的时候,下片起首“记得”两个字,又将我们的思绪拉到了词人追忆中的过去。从上片的铺垫,我们可以想象,追忆中的过去,一定是和现实不同的另一番天地。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小苹”。这个关键词代表的是一个关键人物,也是晏几道全部追忆的核心。显然,在晏几道的记忆里,小苹是占据他情感深处的一个重要女子。当小苹第一次出现在他的视线中,一定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可是,多年之后,当晏几道回忆起这一次“初见”的时候,他却没有铺张笔墨去描述小苹的美貌,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两重心字罗衣”。他们相见的那一天,小苹穿着的是一件薄薄的罗衫,衣服的领口处还绣着双重的“心”字。双重的心,那就是心心相印的意思啊。理解了这一层含义,我们就能读懂晏几道淡淡的词句背后深深的情——那是一种一见钟情的震撼。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两重心字罗衣”,是追忆中的视觉形象,“琵琶弦上说相思”,是追忆中的听觉感受。词人的视觉和听觉都停留在那个初见的美丽时刻,他多么希望,那一刻能凝固成永恒。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词人和小苹的那一次初见,就是在明月如水的夜晚。当时的明月,和现在词人看到的明月还是一样的明月,但明月下的景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明月曾经照耀着小苹归去的倩影,而今明月依旧,那位像彩云一样美丽的女子小苹,却再也找不到了。
一首短短的小词,从现实的梦后酒醒,到追忆中的人生初见,再到现实与追忆交错的彩云飘散,我们跟着晏几道一起,完成了一次飘渺幽长的时空之旅。当我们行进到这段旅程的终点,也许我们也和词人一样,恍惚中只见彩云飘散、明月依旧,早已经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处了。
这就是追忆的力量。其实追忆从来都是诗人偏爱的主题,但晏几道无疑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甚至可以说,追忆就是他人生的基本模式。有人说,晏几道的《小山词》就是他人生和情感的一部“回忆录”,晏几道,就是一个总是生活在过去的词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