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1)

二十五、李白与敬亭山的故事

邢少山

一、初登敬亭山

宣城为郡治之所,据山为城,枕水为邑。山为陵阳,水为双溪。陵阳之巅,高处城门。双溪环绕,清澈慢流。敬亭山横峙若屏障,连绵30余里,周长60多公里,连绵峡山、九连、珩琅三山,环绕宛溪、句溪、澄江三水,长蛇、龟山二岭镇,锁西南与东北,磨盘山随石坊团落其中,山势曲折,回环相扣,林壑深幽,响泉淙呜,云烟雾霭,立宣城之雄秀。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2)

李白与敬亭山 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53岁,幽州之行后已清楚地看到朝庭昏庸,大乱必起,他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早年他仗剑出川,满腹经纶,踌躇满志,然而严酷的现实使他“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在政治上他找不到出路,决定离开长安,远走高飞,找一个避乱安身的“桃花源”。恰在此时,他的一位在宣城郡任长史的从弟李昭去信邀李白来宣城,李昭在信中写道:“宣州自古为名邑上郡,星分牛斗,地控荆吴,为天下之心腹,实江南之奥壤。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海陆之丰。”并介绍说:“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高人逸士所必仰止而快登也。”李白看到此信,心驰神往,又从梁园南下宣城,在途中他赠诗《寄从弟昭》,表露他来宣城迫不及待的心情:“相思不可见,太息损朱颜。”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3)

于是他日夜兼程,很快来到了宣城。 来宣城后李白不顾途中疲劳,马上和宣城太守宇文、从弟李昭初登敬亭山游览。李白一登上敬亭山,见山峰俊秀,古木参天,石径环绕,云泉相伴,湖水盈盈,碧波荡漾,他脱口吟出"合沓牵数峰,奔来镇平楚。中间最高顶,仿佛接天语"(《独坐敬亭山》)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敬亭山的热爱。并在敬亭山写下了歌颂宣城的第一首诗《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表达他对妙趣天成敬亭山的热爱。 诗人与敬亭山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二、踏迹谢太守

李白来宣城后,了解到了谢脁在宣城的功绩,且早已熟知谢宣城的诗文,他对太守推崇倍至。那么,谢脁何以使 “天子呼来不上船的” 李白如此崇敬呢? 谢脁,南齐诗人,字玄晖,河南太康人。少年好学,初作南齐诸王幕下的参军、功曹、文学等官职,后转任中书郎。建武二年(495年)任宣城太守,他"勤于郡治,劝民教士,关心农政",被宣城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谢宣城"。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4)

后人民为纪念他,在陵阳峰上建起了一座楼,取名"谢脁北楼"。两年后,谢脁奉调离宣回南京任尚书史部郎,不久被萧遥光诬陷,下狱而死,时年35岁。 李白与敬亭山 谢脁在宣城任太守时,喜爱敬亭山,经常在敬亭山,饮酒赋诗,他以充满激情的笔触写下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己论,灵异居然栖。”(《游敬亭山》)的美妙诗篇,留下了“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许多佳句。文章清丽,善于熔裁,出有警句,文风清俊,在永明体中成就最高,为李白所赏识。敬亭山由于谢脁的歌咏,名声不胫而走。后人评说:“ ”李白就是踏着谢脁的足迹,游遍了三山、三桥、三亭、二岭,在宣城写下82首诗,其中歌颂敬亭山的有21首。从此,敬亭山名扬天下,无数文人骚客,纷至沓来,以至到晚清,敬亭山成了“吟无虚日”的江南诗山。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5)

天宝十三载(754年)的一天,他登上了谢朓楼,写下《秋登谢朓北楼》一诗:“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是说,当他看到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脁楼远眺晴空。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我独自登上了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你再看,‘‘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桔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当李白独自在谢脁楼上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脁所吟赏过的山川,缅怀他平素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的悲剧一生,虽然古今异代,然而他们的文化基因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感;正因为他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三、安家敬亭山

李白推崇谢脁,不仅踏着他的足迹,游遍敬亭山,他也仿照谢脁在敬亭山“筑室而居”。天宝十四年(755年),他亲自在山间盖起了茅舍,他说:“我家敬亭山,辄继谢公作。” 李白安家敬亭山,山上灵源寺住持浚公,也是来自蜀地,他一表人才,身材高大,眉清目秀,形同司马相如。李白与他是同乡,两人一见如故,格外亲切,情同手足。浚公弹得一手好琴,他的琴声“客心冼流水,遗响入霜钟。”(《听蜀僧浚弹琴》)李白不但去寺里拜访浚公,还经常邀至家中,请他弹琴。 “竹僧抱缘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同上》)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6)

李白与敬亭山 李白安家敬亭山,到他家来拜访的人,接连不断。宣州的太守侍御崔甫成是他家的常客,他们共游敬亭山形影不离,“闲听松风眠”,(《登游敬亭敬亭山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寄崔侍御并登此地》)有一天,李白在谢亭北刚刚送走客人,崔侍御喝得醉醺醺回去,李白又与他登上敬亭山北面的小山游玩,“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同上)是什么让他们建立如此深厚与友谊,是他们共同的兴趣与爱好,共同的报国之志与才能。“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同上)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7)

李白安家敬亭山,他几乎走遍了敬亭山各个角落。一天,他来到一峰之巅,见一块奇石,形如枯橛,云雾缭绕,烟云从此石起。这时,他又想起神州满目疮痍,风雨飘摇,于是在石上题写下“云根” 两字,表达他对时势的看法。 李白安家敬亭山,开始了他晚年的漫游生活。他盘桓于金陵、当涂、南陵、泾县、青阳、秋浦之间,几乎游遍了皖南的山山水水。如果我们把他游历江南山水比作一个圆的话,那么他是以敬亭山为圆心的。远遁、避世、孤傲、无助的诗人,安家敬亭山,享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安定,寄情于山水,暂时忘却了人生的苦痛,愤懑的情感得到了宣泄。

四、相看两不厌

李白对敬亭山一往深情,他以敬亭山为伴。天宝十四年(755年),长期的飘泊生活,使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在漂泊中他也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体会到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李白与敬亭山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对现实的不满。 敬亭山的山山水水让他忘怀,但有时也很清醒,他的内心是一种充满着矛盾,所以有时又很孤独。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8)

一天,他独自坐在敬亭山上,只见天际寥廓,无边无垠,天上的一群乌高飞远去,渐渐消失在天的尽头,无影无踪。连蓝天下的一片白云,也不想在头顶上停留,慢慢地飘向远方。眼前,似乎世间的一切生灵、万物都不愿意靠近自已。在这万籁俱寂的敬亭山,诗人感到何等的孤独、寂寞和失意啊。 这时,在乌飞云走之后,静悄悄的只存下诗人与敬亭山了。李白呆呆地看着、端祥着、疑视着秀美、具有博大胸怀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也深情地一动不动地望着李白,诗人被感动了,他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登坐敬亭山》)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9)

李白把自已的情感和敬亭山紧紧相联,把自已的命运和敬亭山紧紧相联,敬亭山成了自已唯一的知已、依靠和寄托。 睿智、钟灵、俊秀、深情的敬亭山,对李白太重要了,成了他心中的“唯一”。敬亭山也因以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名闻天下。李白《独坐敬亭山》成了箴言,成了千古绝唱。这箴言,这绝唱,在敬亭山山谷里回响了一千多年,在人们的心中传诵了一千多年。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夸李白坐得如此专注、传情、睿智,传了“独坐之神”。

五、扁舟敬亭下

文人乐山也乐水,李白更不例外。灵动的水阳江像一条白色飘带缠绕着敬亭山向北流去。敬亭山的南面有宛溪、句溪、宛溪三条河,绕城经敬亭山汇入水阳江。李白与友人经常月夜泛舟,在船中饮酒赋诗。 李白与敬亭山 宣城太守宇文是他多年的好友。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10)

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的一个初秋夜晚,月光如冼,微风吹拂,李白和宇文太守及崔侍御从敬亭山泛舟。敬亭山上蓝湛湛的天边,月儿刚刚露出圆圆的笑脸,从山巅升起,山上的翠竹宛如飘柔的柔发,敬亭山像一个妩媚、清纯、害羞的少女,深情地看着他们。他们在舟中饮酒作诗,静谈《秋水篇》,好不快乐。李白“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船来到海棠湾,这里是一个幽静的河弯,水面平静如镜,只见月儿光洁圆润的脸庞,在水下形成倒影,悠悠晃晃。远处渔火,星星点点,在水中摇曳中。接着,船逆流而上,又来到宛溪河,“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同上) 宣州司户崔昆季要去金陵就职,李白依依不舍。临行时,李白为他在船中把酒饯行,“二崔向金陵,安尽不尽觞”(《送崔氏季昆季之金陵》)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11)

清晨,刚开始喝酒还点着蜡烛,喝着喝着,天亮了,“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同上)喝完酒,船就要开了,“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同上)这时,敬亭山凹中升腾起薄薄着的水雾,将整个山笼罩,清风吹拂着李白的衣衫,李白多么依依不舍啊,“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同上)。船到底开了,渐渐远去,人虽走了,但友谊长存存“硖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 同上)。

六、情系杜鹃花

至德元年(756年),李白56岁,由从华山南下第五次来宣城,写有《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等诗,叙述避乱的痛苦。 李白与敬亭山 敬亭山,高健、雄浑,豪放而固守, 以它博大的胸杯收藏着冬天所有的雨雪,也迎来颠簸、疲惫的大诗人李白。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12)

暮春,正是敬亭山杜鹃花盛开的时节。杜鹃花盛开得璨然、艳丽、撩眼、彻底、辉徨、动人,多姿多采,想给钟情敬亭山的李白一个惊喜。 然而,这时的李白已是迟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放夜郎,遇赦归来后,不久又染了病,心力交瘁。他忽然看到这““鮮紅滴滴映霞明”,“霞红凝艳数千枝” 的杜鹃花,反倒激起了他的心思。李白青年时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和远大志向。本想功成名就后荣归故里,谁料今日功业无成,险遭杀头的危险,“一声杜宇啼春风,明朝緋挂千山丛”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 他想起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节,他是多么的欢欣,自已踌躇满志。今天,看到了杜鹃花开,子规鸟就开始啼了。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到了暮春,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家乡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杜鹃花开、子规悲啼使诗人,肝肠痛断。宣城这斑斓的杜鹃花开,让李白心潮如涌,浮想联翩。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浓浓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还见杜鹃花》)的诗句喷薄而出。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13)

李白沿着山道缓行,满目的映山红迎面撞来,像一束束巨大的火把,又像一堆堆燃烧正旺的篝火,李白惊鄂地看着眼前的景致:这春天的映山红,在微风中抖动着浓郁的芳香。李白踏着山道,红杜鹃轻轻飘落在李白的脚下,缠绵而又苍茫,绮丽而又深沉,温柔而又凝重。

七、山下哭老友

上元二年(761年),61岁的李白,暮春,送宗夫人上庐山后,,他来往于金陵、宣城间,这一年他两次来到宣城,也两次登上敬亭山。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14)

他第一次来宣城,物是人非,接待他再不是昔日的热情好客的太守宇文、从弟李昭了,而是新任刺史季广琛。新刺史对于落魄的李白情愫冷漠,敷衍了事,李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冷落,他觉到人情的淡薄,世态的炎凉。第一次来时,孤独的李白来到敬亭山,又忽悠想起昔日的好友蒋征华。想当年,蒋征华邀李白,在敬亭山几碟小菜,一酌春酒,拥翠于山巅,把酒临风,放情山水。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李白决定去寻找蒋征华,他想许久不见了,见一面叙叙旧,岂不快哉。他疾步向前,见前面一樵夫,便向他打听蒋征华下落,樵夫告诉他:“蒋征华已去世了,得的什么病不清楚,不过他的墓就在前面的山凹中。”李白听了,先是一愣,心中一酸,接着眼泪也掉下来了。他又详细向樵夫问清的方位,决定前去叩拜。李白踏着羊肠小道,走进山凹,给于找到了蒋征华的碑墓。他立在老友的坟前,三鞠躬,他看着熟悉的敬亭山,长跪不起,不禁放声痛哭:“敬亭埋玉树,知是蒋征君。独挂廷陵剑,千秋在古坟。”(《宣城哭蒋征君华》)李白这里哭喊着,敬亭山的山谷里也响起了声声悲痛的回应。不知什么时候,那樵夫又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说人死不能复生,劝他早点回去,樵夫带着他抄近路走出山凹。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15)

不久李白又去了金陵,在金陵他呆了一段时间,仍找不到感觉,又返回宣城。这次回来,也不找什么官府的人了,整天在宣城街头晃荡。他又来到北门,看到飘扬的酒旗,他又想起另一位故友纪叟。自称“酒中仙”李白与城北纪叟有着 深厚的友情,经常到他家沽酒。纪叟“礼贤士,常饮李白以酒,了无吝啬。”这次,李白拖着瘦骨嶙峋下的病体,行走在北门窄窄街道的上,街面上客栈、米行、典当、作坊一路重现在他的眼前。他再次找到酒肆的门口,“老春酒”的幡旗迎风招展,酒馆仍然宾客满座,当他打听纪叟时,伙计告诉他:“纪老头去年己过世了,葬在敬亭山下。”李白悲痛欲绝,他在街上买几吊纸钱,又来到纪叟的坟前,他悲痛地呼唤:“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

李白去过哪些景点和地方(宣城记忆之二十五)(16)

不久,李白的生命也嘎然而止,永辞人世,他却把这一段美好了的友情留在敬亭山,留在宣城友人的心坎里。让我们今夭看到游历与美酒背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一段段美好真挚的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