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羊山的来历 六科山底前世今生

六羊山的来历 六科山底前世今生(1)

六科,旧时瑞安城底和莘塍、塘下一带老百姓称为“六科山底”。小时候,大人吓唬女孩子就会说“再不香能(香能,瑞安方言‘乖’),就把你嫁到六科山底去”;吓唬男孩子则是“你着再哭勿歇,代你卖贝甘(贝甘,瑞安方言指‘给’)六科山底,章鸟(章鸟,瑞安方言指‘麻雀’)勿识谷爻地方”。所以,记忆里的“六科山底”是个贬义词,一个听上去让人“恐怖”的穷山恶水之地。

湖岭镇六科村位于瑞安西部山区,金潮港上游三十三溪,处于瑞枫公路的末端,距瑞安市区44公里。据《卢氏宗谱》载:“卢氏的始迁祖是在宋淳祐年间从缙云迁居于此。六科原名‘六源’(因村前原有六条溪水汇聚在一起,而得名);又说,有‘鹿窠’之传(称昔为野鹿群集之处,故名)”。

忆昔日

“六科山底”实在贫穷无底

因六科村地处瑞安西部偏僻山区(山底旮旯地方),既穷困又落后,当年有歌谣流传为证:“门前是溪滩, 屋后崖坦山。配来烂菜干,吃来蕃丝乌袅袅。”

六科基本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田少人多”的格局。新中国成立之前,人称这里为“穷山恶水”之地,这里的老百姓生活非常贫苦,过的是“山头三件宝,火笼当棉袄,火篾当灯点,蕃丝一世吃到老”贫穷落后生活。

说旧时六科贫穷落后生活,得先从该村老一辈华侨出国原因说起。那时候,他们因祖祖辈辈住在山旮旯,耕地面积极少,且农作物又以番薯为主,过着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为求生存而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去海外谋生。例如:黄珏富,住六科角山,于1923年同老乡去日本东京打工,同年9月1日,大地震时被日本警察与社会浪人杀害。陈仁信,字裕行,到意大利务工。他家原居桂峰桥头庐村,后迁居六科村。全家七兄弟为避“抽壮丁”,仅剩一人在家供养长辈,其余6兄弟分别去日本与欧洲、美洲等务工。卢允从,民国时为逃荒而去意大利务工。先侨们在日本、南洋与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做着牛马不如的苦工,过着非人的生活。一位先侨生前曾说:“谁舍得离开家乡?我是因穷困无法度日,才到国外谋生的!”

再说说村里那些离乡别土“隐居”在山林的老百姓。他们为避“抽壮丁”只得遁入深山冷岙里,过上另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开荒、种地。有的则牵儿带女迁移到远离家乡的浙北嘉兴、湖州,或江苏南部宜兴、安徽黄山歙县等地山区开山种地,尝尽了人间疾苦。

自然灾害也让这里的群众生活雪上加霜。据六科《卢氏宗谱》“水患”记载,六科村在清末民初曾先后发生7次特大洪涝灾害,塌山压毁民房多所、压死族人多名,淹没田亩、牲口不计其数。村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真是尝尽生灵涂炭之痛苦!

1927年, 村里先进青年卢益敬(卢慎),组织贫苦农民70余人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无田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30年3月,卢益敬、卢来宝等参加了红十三军。

看今朝

“六科山底”赛似瑞安城底

新中国成立后, 六科村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写下了一篇篇崭新而辉煌的篇章。现在,六科村——山美、水美、生活更美好!

修建湖六公路穷村盼来致富。“要想穷村变富,必须先造公路。”这是六科村民说的心里话。1969年,村民这一愿望终于得到上级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两年后,一条从六科至湖上桥街全长12公里的公路胜利竣工并通车了!当第一声“嘟——”震撼山谷的汽车喇叭声响起时,数千村民夹道欢呼,载歌载舞喜庆通车。通车后,封藏在山底的竹木、柴炭等源源不断运销瑞安城;城里的生活日用品与生产资料也日以继夜地载入六科村。

两桥飞架南北,隔水变成通途。时至1982年,六科村三十三溪畔的“一桥”与“二桥” 也先后相继建成通行(车)了。从此,村民再不受当年行水路之苦。村支书卢献胜对此感概万千地说:“昔日发洪水时,村民过水难,真是难于上青天呐!一脚走勿好,就会‘老命归天’的。当年我曾目睹被洪水冲走的村民在那汹涌澎湃的急流中,发出嘶心裂肺的‘救命’声,我泪流满面,希望日后一定要建一座贯通两岸的桥梁,让两岸村民过上平安的好日子。而今,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两岸长堤拦洪,既安全又壮观。2003年至2005年,六科村在三十三溪两岸各建一条300余米长的防洪堤。防洪堤用花岗岩砌成,既美观又牢固。防洪堤上方,为保护村民通行安全,特地加筑了石砌栏杆,沿石栏杆还建了一条健身的绿道。 防洪堤的修建,为六科村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当夏季夜晚,村民三五成群踱步在堤边的绿道上,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六科村旧貌换新颜,变成了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譬如,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瑞安城底有的,六科村也样样俱备。1993年,村里建起一幢两层的老人亭。一位老农感激地说:“共产党真好!政府不但给我们花甲老人每月补贴生活费、医疗费,还为我们老有所乐建了老人亭。”

1994年,村“两委”大力协助旅意侨领廖巧明等建造了长白桥水电站, 山村家家户户用上电灯。入夜,三十三溪两岸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山村村民真正享受到“灯明、路平、水清” 的好日子。

1998年,村里建起了自来水厂,日供水300吨,村民用上了清洌甘甜的自来水。2004年,村里建起了一个公共冼手间,解决了过往行人“如厕难”,也净化了环境卫生。2005年,村里建起了一座面积1200平方米的六科公园。2010年,村头巷尾还建了两处健身场。2014年,村“两委”为加强中青年村民体育锻炼,在空闲地上辟出一个面积达2200平方米的灯光球场。2015年,在村入口处,建起了一座气派的花岗岩标志牌楼——六科村村门。2018年,村里建成 排污(水)处理工程(日均处理污水25吨),保障村前三十三溪溪水清澈见底……

现今,六科村不但山美水美,而且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地方,村“两委”正把握时机,以“生态立村、文化兴村、旅游富村”的发展思路,让六科村变得更加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