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1)

宋太祖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2)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到处都在茬架,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后天咱再去打别人。这哥们最早也是兵痞一个,四处当兵混饭吃,经常提着板砖和啤酒瓶出去茬架,后来无意中加入了后周的阵营。恰逢北汉前来侵犯,周世宗柴荣亲自率领军队抵抗。两军即将交锋之前,后周的指挥官却临阵逃跑,致使军队士气大挫,把老柴给气的。此时,赵匡胤主角光环爆棚,指挥骑兵纵马向前,冲垮了汉军的前锋部队,汉军阵形因此大乱。继而乘胜追击,攻打敌人镇守的河东城,并烧掉了城门,这一连串牛逼的表演,让周世宗印象深刻,马上引为知己并擢升他为殿前都虞侯。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3)

在攻打南唐的战斗中,赵匡胤更是身先士卒,当仁不让,表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先斩杀南唐的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又打败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统领的十五万军队,并一路追击直到城下。皇甫晖在城上喊道:“人人都是各为其主,我把军队摆成阵势来和你决一死战,你觉得怎么样?”赵匡胤笑着答应了。老皇甫刚摆出一个漂亮的阵形,赵匡胤就直冲入阵一刀砍死皇甫晖,又生擒了姚凤。这段儿感觉吹过了,呵呵。知道的是说赵匡胤打南唐呢,不知道的还以为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呢。

第二年,赵匡胤又担任前锋,跟随周世宗征讨濠州、泗州。南唐在十八里滩下寨,以河流为天险据守。赵匡胤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连连大破南唐军队,令南唐政权即将分崩瓦解。南唐使用反间计,非但没有破坏了赵匡胤和周世宗之间的关系,还为他赢得了充分的信任和依赖,最终出任殿前都点检一职。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4)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剧组给他直接发了盒饭。年仅七岁的幼主柴宗训继位,史称恭皇帝。老皇上刚挂,小皇上又太小,只能依靠没见识的太后主政,后周的政局开始陷入不稳定状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邻国大辽听说这个好消息,立即联合北汉进攻后周。女人和孩子哪见过这阵势啊,赶紧咨询辅政大臣宰相范质,老范将朝中所有武将都过了一圈,说只有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才能解救后周于此次危难之中。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5)

众臣商议之后,后周决定派赵匡胤出兵击退辽国和北汉军队。谁知,老赵此刻也坐地起价,以兵少将寡为由,拒绝出战。

周世宗没去世之前,赵匡胤掌握着禁军,数量和质量都颇为庞大。老皇帝去世后,孤儿寡母不想让他再继续掌握禁军,即便掌握也不能是原来的规模,必须裁员,担心他成为整个后周的不稳定因素,呵呵,以后的事实证明这些担心是对的。

给不给赵匡胤兵权,变成了一场赌博。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6)

不给的话,辽国和北汉的军队就要攻城略地;给的话,后周的江山怕是要被这货夺去。权衡之下,老弱妇孺们还是给了赵匡胤军权,调动兵马来解决这场战争,心说:等完事儿了再收拾你!

赵匡胤领着大军到达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决定在此驻扎夜宿。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7)

与此同时,老赵的配角们登场,弟弟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谋士赵普在军中散布言论,说此次出征可能有去无回,“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如先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然后再出征”。其实,普通人都有从众心理,而且大家出来打仗也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跟谁混不一样啊?

这天晚上,赵匡胤用酒肉犒劳全军。他喝得大醉,早早回到帐中休息,演技还挺好,要不是历史上早就有了最佳男主角刘备,真想把最佳男主的称号颁给他。半夜醒来,只听见帐外人声鼎沸,大批军士涌向他的营帐。

老赵打开门,故作吃惊地问道:“你们要干哈?”

士兵甲说:“我们这一去不知生死,当今皇帝怎会记得我们的功劳?我们要求都点检当皇帝!”

老赵一听,你小子台词还挺溜的,那我也赶紧背下面的台词呗:“这种不忠不孝的事情,我不能做!”

士兵乙又说:“如果都点检拒绝我们,我们就只能散伙了。”

士兵丙接着说:“那我们回家去,不抵抗辽国和北汉了。”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8)

老赵一看台词都念完了,等结果吧,于是低头沉默不语了。士兵丁、戊、己、庚、辛、壬、癸们拿出一件不知何处偶得的黄袍,那会儿的黄袍看来是很容易就能捡到的,披在赵匡胤身上,跪下山呼“万岁”,于是特别不情愿的赵匡胤就这样当上了皇帝。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9)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赵匡胤“无奈”的与士兵约定:不掠夺都城,不伤害周皇室和王公大臣。接着,新上任的董事长赵匡胤仗也不去打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回京师开封,升殿称帝。然后,他将七岁的后周恭帝迁到西宫,尊符太后为周太后,改国号为“宋”,并改年号为建隆。这样,赵匡胤完成了从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到北宋开国皇帝的转变。

在《宋史》的记载中,陈桥兵变是一场没有预谋、没有流血的和平事变,赵匡胤在兵变前是毫不知情,是被将士拥立的。哦,好吧,反正你是皇帝,咋说都行。但现在大家对此越来越有疑点,甚至已经可以肯定的说,老赵同志绝不是如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毫不知情,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夺权和兵变。因为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的好,所以非常成功,确实是兵不血刃。我们首先来回顾下这场充满疑点的兵变。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久无战事的边境突然就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而且还是和北汉的联合部队。当时坐在朝堂上的是接替柴荣刚即位的七岁孩童和毫无远见的符太后,只好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思来想去说只有赵匡胤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初二点兵,初三出发,大军行进到一个叫陈桥的驿站,安营扎寨。第二天一早,大军哗变,兵将们拥到了帅府的寝帐门口并冲进屋里来,把一件黄袍,强行套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然后大军开拔,辽军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一路畅行无阻,守卫都城的石守信听闻赵匡胤返京,居然直接打开城门接应,门前摆放饮料和矿泉水。

此时朝廷早晨的例会还没开完,得知消息,百官推举宰相范质、王溥面见赵匡胤。这二人见到赵匡胤时,首先是痛哭流涕,悔恨仓促派兵,然后二人抹抹眼泪跪地山呼万岁。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10)

新任董事长赵匡胤安排二人先回宫,一方面安抚百官,另一方面安排禅让事宜。禅让仪式复杂,但二人却在不到一个时辰内安排妥当,并派礼官前来迎请赵匡胤,老赵刚走上大殿,群臣集体下跪,齐呼万岁。

这就叫效率,不服不行!初一敌报,初二选帅,初三发兵,初四兵变,初五回朝。不到一周的功夫,柴家的后周就变成赵家的大宋了,一切发生的你不觉得太快太顺了么?

史书记载:“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这是最初出兵的理由,等到政权变更之后,大宋朝已经建立。又说:“镇州郭崇报:契丹与北汉军皆退。”这是《宋史•太祖本纪》的说法。仅仅四天,辽国大军便撤退了,是说辽国和北汉这俩哥们只为攻打后周而来,你要改名成大宋了,我们还就不打了吗?

参阅了《辽史•穆宗本纪》,根本就没有出兵的记载。就是说,辽国人家根本就没有出兵,这是为了给赵匡胤发动兵变,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军事情报。

在这场兵变中,除了赵匡胤的嫡系赵光义和赵普之外,有几位大臣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两位宰相的表演,范质、王溥在收到兵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被百官推举去见赵匡胤,两人刚一进门,赵匡胤就对着他们难堪地说:“我受世宗厚恩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11)

周世宗柴荣

,现在被将士所逼,到了如此的境地,真是无地自容,愧对世宗皇帝!”说罢,放声大哭。范质却说了一句:“仓促遣兵,是我等的失误!”接下去,王溥首先跪拜,范质跟着跪拜,两人合唱了一首“万岁”歌。然后回宫,光速般的安排妥禅让事宜。这两位,面对夺取后周江山的赵匡胤,没有大义凛然的质问,只是假惺惺的聊了几句,便屁颠屁颠的回去工作了。这绝对就是同谋,不过演技需要再提高。

由此看来,尽管这是一次兵变,但却不一定是窃夺政权,而是接受“和平禅让”,顺利接管政权。当时处于乱世,后周官员也都不看好孤儿寡母,所以大家联合一致替代小皇帝,把政权交给赵匡胤。卖力表演的赵普和赵光义,其实也就是后周绝大多数官员的前台代言人而已。

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你所不知道的陈桥兵变)(12)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不论是赵匡胤的阴谋兵变夺权,还是后周众臣的阳谋和平禅让。事实证明,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是一名有为的皇帝,说他“重光破碎旧山河,再造清明新社稷”的确当之无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