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南唐词大宗师冯延巳)
晚唐五代词一般被称之为“花间词”。“花间词”后来又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西蜀,二是南唐,而西蜀与南唐的四位代表词人又被称之为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晚唐的温庭筠、西蜀的韦庄,南唐的李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上一讲,我们讲到西蜀的几个词人和他们词的重要特点,就是歌舞酒宴、花前月下、闺怨离思、你侬我侬,真个就是花团锦簇红香翠软。纵然有花间派韦庄、孙光宪等个别词人将个人身世之悲融入花间词的自我抒情,但整体上,花间词派的词作仍体现出温香暖玉红香翠软的风格。
“诗言志词言情”,没有情感的词作是空洞的,是虚伪的,更是苍白的。虽然有富贵华丽的词藻,但满眼都是美女歌舞和酒宴,热闹之后终归于虚无,无法在深层次上引起人的情感的共振。但西蜀的花间词发展到南唐词就不同了,南唐词纵然同样摆脱不了舞榭歌台、美女美酒、离情别恋的内容,但南唐词人却在词中表达了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和理想破灭之后的幻灭感,表达了忧生与忧世的感叹,表达了对生命深刻的反思。
西蜀词热闹繁华,南唐词深沉雅致。至此,晚唐五代的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西蜀的俗到南唐的雅,从花间歌舞酒宴中的歌词,变成了知识分子追问生命的哲理性思考了。这一点,我们从李后主的“人生愁恨何能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冯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谁道闲愁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就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西蜀的词人们大多是歌词的写手,是“男子作闺音”的代写模式,而到了南唐二李以及冯延巳,词终于成为“我手写我心”的抒情工具。他们纵然有时也以离妇闺怨的女子为书写对象,但其中蕴含的却是词人对生命的体悟了。因此,花间词进入南唐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就是从南唐重臣、大艺术家冯延巳开始的。
冯延巳,又作延己、延嗣,字正中,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宰相。他曾历经南唐烈祖、中主二朝,四度入相又罢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冯延巳在政治方面没什么建树,但在五代词的发展史上,却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冯延巳的名字,蕴含着高深的学问,《全唐诗》曾经把冯延巳写成“冯延己”,很显然是忽略了他的字的含义。冯延巳字“正中”,这与他名字中的“巳”有关。中国文化中有十二种属相,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被称为十二地支,还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天干,古人用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记年月日和时辰。在十二地支中,“巳”正处于中间,按照古人取字的原则,冯延巳的字为“正中”。同时,“巳”在甲骨文中有婴儿的意思,后又引申为后嗣或后世,因此冯延巳又叫冯延嗣。这样一解释,我们就不会把冯延巳叫成冯延己了。
冯延巳是彭城人,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人,但从小在扬州长大。他的身上,很可能有徐州人的铁马金刀,也有扬州人的婉转旖旎。冯延巳的父亲曾是吴国的高官,在南唐烈祖李弁代吴建立南唐之后,在南唐做官。而年幼的冯延巳多才多艺文采风流,开国之主李弁就任命他为秘书郎,并让他陪着太子李璟读书。太子李璟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两个文雅的书生在一起擦出了艺术的火花而感情深厚。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的官职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做了元帅府的掌书记,相当于太子的办公厅主任,仕途前景远大。
冯延巳也绝不仅仅就想当个秘书长,他还有更大的野心,于是他就有事没事天天找李璟汇报工作套近乎,搞得李璟很烦。有一次李璟告诉冯延巳说,书记有书记的常识,各人有各人的职责,你就负责写好文章,你整天在我耳边聒噪,实在太烦!但冯延巳毕竟陪伴多年,多愁善感的李璟自然不会忘记他,他们二人事实上是亦师亦友亦君臣的关系,写词的雅好,成为他们之间感情的粘合剂。陆游南宋诗人陆游在他的《南唐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南唐中主李璟写得一首好词,而冯延巳也是词中高手。李璟本人写词不多,但留下来的那绝对是经典之作。《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李璟这是写江南的秋天,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无论是杏花春雨的江南的秋天,还是白马秋风塞上的秋天,都是萧杀的惹人伤感的。你看,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而下阙,李璟写道,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也不知道李璟是触物生情还是天生多愁善感,总之这首词写的是极尽婉转曲折心情迷离伤感之妙,其中“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乃千古名句。
有一天,李璟找冯延巳聊天,开玩笑对他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意思是说,春风来了,吹皱了一池春水,这又关你什么事?冯延巳很机智,马上说,我的这句,那根本就比不上您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啊。这就叫做互拍马屁各得其所。“吹皱一池春水”,来自冯延巳的一首名词《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春风忽地吹起,吹得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冯延巳这首词真的把贵族少妇春日里春心缭绕百无聊赖的心情写活了。“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本来水波不兴,忽然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其实也暗示该女子表面不动声色的内心,早已经是波澜起伏了。唐朝诗人王昌龄也有过类似的表达。《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天来了,思妇的心也开始萌动了,这是说春天里,一荷尔蒙和多巴胺该比翼齐飞了,这是一个春心大动的季节。唐代李白的《春思》,与王昌龄、冯延巳的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许,冯延巳是化用了李白的名句。李白写道: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两句简直妙绝。春风撩人,春思缠绵,少妇批评春风无礼轻浮,随便就潜入了自己的心房,这不正是孤眠独宿的少妇,在春天里芳心大动的具体体现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