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礼与拱手礼各自特点(揖让拱手礼义之邦02)

摘要:本文是继《揖让拱手 起自尧舜》一文的姊妹篇,将以传承揖让拱手礼为切入点,从趁势推行揖让拱手礼的时代选择、正确传承揖让拱手礼的动作要领等视角进行了深刻剖析,意在打消顾虑、与时俱进、大力传承!

关键字:揖让 拱手 礼义 知行合一 作揖

《中伦》曰:“夫礼也者,人之急也,可终身蹈,而不可须臾离也。须臾离,则慆慢之行臻焉;须臾忘,则慆慢之心生焉;况无礼而可以终始乎!”。疫情肆虐,革新见面礼已犹箭在弦上,亟待顺应趋势果断抉择并大力推行。

一、传承揖让拱手礼时不我待

1.是肩负和谐万邦使命与时偕行的亟需

当前,面对疫情的肆虐,为填补废弃握手礼的空白,国外以七国峰会为轴心的经济体国家,纷纷畅行“碰肘礼”。那么,碰肘礼能否肩负和谐万邦的使命、是否为替代握手礼的最佳选择呢?我们不妨从语言命名的角度剖析其背后的寓意。

且看“碰”字本义。“掽”是晚起字,今字作“碰”。翻开新华字典,“撞”“撞击”、“相遇”、“试探”“用手脚或器械触及”“凭机遇撞上”“触犯”等词就会映入眼帘。《康熙字典•字汇》曰:“掽,蒲孟切,彭去声,搕掽,撞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今俗谓卒然相遇曰掽。如滂去声,字当作也。”而《集韵•养韵》曰:“,䰁,发乱。” 《篇海类编•身体类•髟部》也曰:“,发乱貌。”可见,在防疫的当下,使用碰肘礼问候,的确可以防止握手礼疫情传播的弊端,但因其“碰”的内涵寓意与世界呼唤和平、呼唤和谐、呼唤平安、呼唤文明的愿望相比尚有差距,所以难以胜任后疫情时代患难与共与时偕行的命运共同体重任。

拱揖礼却恰恰相反,“拱”“揖”字的内涵深刻,可以深深启迪我们。

先看“拱”。【说文解字】曰:拱,敛手也。【说文解字注】曰:拱,沓手也。九拜皆必拱手而至地。立时敬则拱手。凡拱不必皆如抱鼓也。推手曰揖、则如抱鼓。拜手、则敛于抱鼓。稽首顿首、则以其敛于抱鼓者下之。引手曰厌、则又较敛于拜手。凡沓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是谓尙左手。男拜如是。男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尙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赵岐云。合两手。徐锴云。两手大指头相拄。从手。共声。

承上可见,(1)“沓手”、“两手合持”、“两手大指头相拄”,都是“拱”的动作内涵。(2)“凡拱不必皆如抱鼓”,但与拜礼结合时,最好“拱则抱鼓”。(3)《尚书》记载的武王“垂拱而天下治”,说的就是武王以揖让拱手礼以身示范传承揖让谦让美德。(4)如果两手交叠成“沓手”,则讲究男左女右,且红白喜事不一样(5)“凡拱其手使前曰揖”,所以,拱手礼的实质是揖礼。

再看“揖”字。《说文解字》曰:揖,攘也。《说文解字注》曰: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为土揖。推手小举之为天揖。推手平之为时揖也。一曰手箸匈曰揖。此别一义。上言揖以为让。谓手远于胸。此言手箸于胸曰揖者。箸直略切。礼经有揖有厌。厌一涉切。推手曰揖。引手曰厌。推者,推之远胸。引者,引之箸胸。

承上可见,(1)“揖,让也”,说明揖礼表达的恰恰是君子的“谦让”“推让”“推让”美德。(2)“手箸胷曰揖”,说明揖礼的起始动作是两手像手握筷子一样两手抱合于胸前,这个动作也叫“拱”。(3)“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推者,推之远胸”,说的是把合抱于胸前的两手顺势向前推出,不必推到尽头、成抱鼓状态就行,这个抱鼓的姿势也叫“拱”。古代根据行礼致敬的对象不同,姿势略手不同,行揖让拱手礼时,“凡推手小下之为土揖。推手小举之为天揖。推手平之为时揖也”,即:对待晚辈或小朋友,如果对方个子矮小,还礼时可以朝向他拱手的方向斜向下前推;对待平辈或朋友,水平前推;对待长者、长辈、上级,斜向上前推。行礼的同时,嘴上可以配合称呼和问候,如“您好”“认识您很高兴”等等。(4)“引手曰厌”“引者,引之箸胸”,说的是拱手推出问候之后,把双手收回胸前。至此揖让拱手礼礼毕。如果意犹未尽,可以连续3次行礼问候。(5)总结:“揖”起始动作是两手合于胸前(拱手),然后往外推出(揖),动作完成后,双手再回到胸前,可以连续行礼三次,礼毕,双手从胸前自然放下。民间所称的“拱手礼”“作揖礼”都是这个动作,可以统称为“揖让拱手礼”或“拱揖礼”。

2.是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仁义文明的亟需

揖让拱手礼寓意深刻,与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同舟共济、包容包含、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等等深度契机。

《说文解字》曰:“手箸胸曰揖”。“箸”就是筷子。筷子的长度为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启发我们要学会掌控自己的七情六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方圆同体,启发我们要学会内方外圆有分寸;筷子为“一双”,合二根为一双,一是太极,二是阴阳,启发人们要学会胸怀全局、辩证施策;筷子使用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主动,一根从动,动静结合才能夹住食物,启发人们要学会戮力同心、同舟共济。

揖让拱手礼动作本身就承载仁义,这从“仁”“义”的说文解字中就能窥见一斑。

《说文解字》曰:仁,亲也。从人从二。仁者兼爱,故从二。《说文解字注》曰:揖以耦(ǒu耕广五寸为伐16.6cm。二伐33cm为耦)。人偶者,谓以人意尊偶之也。论语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辞。按人耦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谓仁乃是人之所以为心也。

仁字启迪:(1)“‘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于万物者,仁也。”,所以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2)“仁”的本义为“亲”。而至亲为父母,所以百善孝为先。(3)“仁者,人也”、“仁者兼爱”,所以孔子教导我们说“仁者,爱人。”(4)古文仁(忎)从千心,所以“仁,人心也”、“仁乃是人之所以为心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由此可以效法天地圣贤,把对至亲的仁爱推广到对所有人的仁爱,所以《易》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5)“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所以“果仁者,人多畏。”(6)“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果核中实有生气者亦曰“仁”,所以“仁”符合生生之道。(7)“仁,从人从二,会意”“仁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为表达“仁”意,古代以揖让拱手礼“以相人耦为敬”,“揖以耦(ǒu耕广五寸为伐16.6cm。二伐33cm为耦)”说的就是揖礼,就是把合拢于胸前的两手推出去,正好距离胸前为33cm左右。认为“人耦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耦,耦则相亲”,认为“人偶能辅周道治民者”。(8)揖礼是内心“仁”的外在表现,宏传揖礼就是宏传仁义。

《说文解字》曰:义,己之威仪也。启迪我们:(1)“义”乃“己之威仪”,有“法度”的内涵,有“善”的内涵。所以,宏传揖礼,可以无言而身教,令行礼之人心存善念,按照内心的仁义“法度”去互相敬爱。(2)“义”的本意是礼容得宜,所以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容止端庄等等,都属于“义”的内涵范畴。(3)“谊”为古文仁“义”字,“谊”乃人之所宜,就是符合道义正义规律的情谊,也就是按照应该去表达的情谊。

3.是落实自我革新理念的亟需

新,有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日新其德等的引申含义。《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要像小草一样日日出新,每天更新自我,每天都是焕然一新的自己。又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是说,上自一国君主,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正自己的言谈举止为根本。所以自我革新,就是不断革新自己的缺点变为优点、革新自己的不正确为正确、革新自己的不应该为应该、革新自己的不符合规律为符合,简单说就是提升自律能力。

作揖时,两手相合交叠于胸前,交合就是“敛收”“敛聚”的意思,敛收敛聚,意味着“约束”和“自律”。作揖的敛收自律寓意非常深刻。一只手四只在外拇指在内握住另一只手,形状像举箸(筷子)提笔一样,两手交合于胸前,就是共同秉持的意思,箸(筷子)代表分寸与原则,整个动作就是共同秉持规律或原则以自律的意思。所以传承揖让拱手礼,就是在时刻化育百姓自我革新。

二、作揖礼基本要领

要领1. 手箸胸曰揖

即举两手敛收合于胸前。表达内涵为尊敬与恭顺。

这个动作主要用于:(1)拱揖礼起式时使用;(2)客人被礼让进入房间或大门时使用;(3)拱揖礼推出后收回时使用;(4)儿女陪同父母共同迎接客人时,女士使用。

动作形式与图示主要有:

(1)“手箸胸曰揖”。即手像握住筷子一样两手敛收交合于胸前。敛收交合方法多种多样,以孔子画像的“手箸胸曰揖”为最正式、最标准,建议各级地位高者、家长、教师采用。如图1-1。

(2)两手重叠,大拇指相触。古代服装袖子宽长,多用此势。

(3)流行抱拳礼手势,如下图1-2:

(4)武术抱拳礼手势,如下图1-3:

握手礼与拱手礼各自特点(揖让拱手礼义之邦02)(1)

握手礼与拱手礼各自特点(揖让拱手礼义之邦02)(2)

握手礼与拱手礼各自特点(揖让拱手礼义之邦02)(3)

图1-1孔子揖礼敛收图 1-2流行抱拳手势 图1-3武术界抱拳手势

动作溯源依据:(1)《说文解字•揖》:“手箸胸曰揖。” (2)《说文解字注》:“拱之小者也。趙岐云。合兩手。徐鍇云。兩手大指頭相拄。”(3)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4)《尙书大传注》:曰“两手搤之曰拱。” (5)《说文解字•厌》:“周礼巾车。王后厌翟。注云。次其羽使相迫也。礼经。推手曰揖。引手曰厌。厌卽尚书大传,家语之叶拱。家语注云。两手薄其心。”

要领2. 推手曰揖

即将合于胸前的两手像前推出。

主要用于:(1)见面时互相问候;(2)主人门外迎候客人时;(3)聚会时迎候或问候等。

动作溯源依据:

(1)《说文解字注》曰:“凡拱其手使前曰揖。”也就是说,只要把合拢于胸前的两手往外一推,就是“揖”。

(2)《礼记•玉藻》曰:“进则揖之,退则扬之。【注】揖之谓小俯也。扬之谓小仰也。”

所以室外相见,或其他条件不允许时,直身行礼即可(时间允许、敬仰有加例外,由行礼人自己灵活运用),没有强求鞠躬。操作安全、简单、快捷,打消了人们害怕麻烦、害怕复古、害怕不安全的担心和顾虑。如果在室内,见到上级或长辈或敬佩的同辈,为表达敬意,可以自自然然在推出手后,或推手同时,配合俯身或鞠躬拜,此乃敬仰有加情谊所致自然而为。要领3.同辈平辈同级行礼,平推手。

要领3. 平推手,时揖

即将交合于胸前的双手水平方向前推。

主要用于:(1)同事之间;(2)同学之间;(3)异性人之间;(4)与客户、朋友或刚刚认识的人之间等。见面行礼时,伴随着口说“你好”等问候语,把交合于胸前的两手自然往外水平推出即可,可以反复3次。

动作溯源依据:

(1)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郑礼注云。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为土揖。推手小举之为天揖。推手平之为时揖也。”

(2)《康熙字典•让》“谓举手平衡也”。

(3)《说文解字注》曰:“推手平之为时揖也”。

要领4. 推手小举之,天揖

即将交合于胸前的两手,稍微斜向上前推。如下图2-5:

主要用于:(1)向特别尊敬之人行礼;(2)向家族中的尊长行礼等。可以伴随“您好”、“请多指教”等问候语。

动作溯源依据:

(1)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郑礼注云。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为土揖。推手小举之为天揖。推手平之为时揖也。”

要领5. 推手小下之,土揖

即将交合于胸前的两手,稍微斜向下前推。

主要用于:(1)向个头矮小的晚辈或小朋友回礼;(2)楼上或主席台上的长者向楼下或广场的民众行礼等。

说的是如果遇到个头矮小的晚辈或者小朋友,待他们给自己行礼后,自己还礼时,可以把手斜向下朝向小朋友推出,慈祥和蔼地看着他,伴随“小朋友好”“你也好”“不客气”等问候语。

动作溯源依据:

(1)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郑礼注云。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为土揖。推手小举之为天揖。推手平之为时揖也。”

(2)《大戴礼记•朝事》:“退而朝诸侯,为坛三成,宫旁一门。天子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外内也。”

(3)【周礼•秋官•司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要领6. 男左女右。

即行礼时,男士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女士左手在内右手在外。丧礼相反。

动作溯源依据:

(1)《老子道德经》曰:“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2)《说文解字注》曰:“右手在内,左手在外,是谓尚左手。男拜如是,男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

意思是说,行礼一定要区分场合,吉礼场合讲究男左女右,行拜见礼时,男士讲究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女士讲究右手在外左手在内,丧礼场合则反之。

要领7. 聚会,上下左右行礼

即在大的会议或者室外聚会,长者面向与会者,揖礼推出后,可以顺势向左右行礼,如果会场有多层,还可以顺势上下行礼。

溯源依据:

(1)《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

(2)《康熙字典》:“【六书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礼也。”

要领8. 分寸适度

“礼也者,理也”礼节是表达道理的,千万不可教条!例如,道路上正在疾步行走而见到长者、体育场上正在奔跑的学生远远见到老师,完全没有必要要求他们骤停行礼,等等。

溯源依据:

(1)《礼记•祭义第二十四》曰:“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2)《礼记》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意思是说,祭祀不可太频繁,太频繁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一旦有了厌烦情绪就会不恭敬。祭祀也不可太稀疏,太稀疏就会使人怠慢,怠慢了就会渐渐忘却祖先。祭祀礼如此,相见礼也是如此。只要把握好分寸和度,就可以“合诸天道”。传承揖让拱手礼也是,一定要先把握好拱手礼的繁、简,不妨先推广开来,然后再讲究和提升其准确度。

三、结语

《礼记》云:“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 揖让拱手礼,双手敛收于胸前。敛收敛聚,就意味着启发“约束”和“自律”。《尚书•洪范》认为,只有安于本分、尽职尽责,不断匡正自我的言谈举止,做到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才能收获“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这五福。所以普及揖让拱手礼,就是在时刻化育百姓革新自我,动作虽微,却厥功至伟。

左传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揖让拱手礼满载礼敬传承文明,不知不觉中可以移风易俗,相信只要人人学会以礼节约束言行、以礼敬之心践行仁义,知行合一、六合同风的大同世界指日可待!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市礼仪学会 杨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