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死于哪一年(最悲催的倒霉蛋诗人)

#创作挑战赛#公元680年,44岁的卢照邻写下《释疾文三歌》,向众亲人告别,随后他借口出门垂钓,拖着病体来到颖水边,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水中……

卢照邻史称“初唐四杰”之一,最有名的诗作是《长安古意》,是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他出生于河北世家大族,自小被寄予厚望,在别的小孩还是掏鸟窝摸鱼的年纪,家里人已经为他遍请名师,饱读诗书。

卢照邻年仅18岁就中了进士,并得到了唐太宗的弟弟邓王李元裕的青睐,让他进府担任文学属官,相当于高级文秘,王府的藏书很多,卢照邻在王府图书馆遍阅诗书,写了不少好诗。邓王非常满意这个高级文秘,常对人说:这个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啊!

开篇如此完美,却不知唐制规定,在王府担任属官不得超过四年,没办法,卢照邻在王府任满后,去了成都新都桥任新都尉。

这职位可比王府时差远了,中了进士,其实只相当于考上了公务员,最多能任个八九品芝麻官。

在唐朝想要平步青云,除了拼才华,还要拼爹,拼后台。名气大如李白,王维,杜甫,在当时一样要顺应潮流,殷勤地给高官权贵写“自荐信”,送诗作文章。王维后来就是通过岐王李范走的公主路线,才一举及第的。

这时邓王已病逝,已然没有人能帮得上卢照邻的忙。于是乎,在新都尉任满后,他并没有离开成都,与王勃结伴浪游巴山蜀水,乐享美食,与美女夜夜笙歌。

等他回到洛阳时,满目的繁华让他诗意大发,写出了《长安古意》这首歌行体长诗。其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更是烩炙人口。

谁知成也此诗,败也此诗。某日卢照邻正闲居家中,突然来了一伙人,不由分说就把他丢入大牢。亲人到处找人打捞都没有结果,仔细打听,原来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里的几句诗,“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被武则天的弟弟武三思认为是讥讽他的,他当时是梁王。

后来几经审讯,卢照邻最终被放了出来,或许这次入狱对他刺激很大,出狱不久,卢照邻就得了麻风病(风痹症),半身不遂。从此他的生活一落千丈。

因为生病,他就不能当官了,即使是九品芝麻官,没有职位就没有了工资,又要治病,他的困窘可想而知。

因病致贫,古今一样。为了治病,卢照邻写信求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直言说:有钱给钱,没钱哪怕给点药也行。当初意气风发的才子,沦落如此,心中悲怆却也万般无奈。

俗话说急病乱投医,让卢照邻雪上加霜的是,听信他人,误食丹药中毒,致五官错位变形,面日狰狞,病情更重了,卢照邻痛不欲生。卢照邻在《五悲文》中这样写道:

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衣联褰而百结。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翳其若瞢;俯而动身,羸而欲折。神若存而若亡,心不生而不灭。

卢照邻曾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希望能把病治好,孙思邈也因为喜欢他的诗文惜才,除了帮他治病外,还时时鼓励他,为他做心理疏导。

在孙思邈的照顾下,卢照邻病情略有好转,但不幸的是不久后,孙思邈就奉旨入宫专门医治高宗,卢照邻连这点倚靠都没有了。

卢照邻每日忍着身体无穷的病痛,活着也只是捱日子了,期间他的弟弟和父亲又相继离世,卢照邻再度陷入无边的绝望之中。

不久,卢照邻用朋友资助的钱,在具茨山下,颖水旁边买了个田庄,为自己造了个墓室,每日如同活死人,僵卧其中,苟延残喘,再也看不到一点点的希望。

终于在他44岁这一年,公元680年,卢照邻写下了《释疾文三歌》与众亲朋好友告别: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晚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明镜羞窥兮向十年,骏马停驱兮几千里。

麟兮凤兮,自古吞恨无已。

茨山有薇兮颍水有漪,夷为柏兮秋有实。

叔为柳兮春向飞。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

随即他拖着病体爬到颖水边,投河自尽……

一开始的好局,本以为可以有后面的风光无限,却不知后半生苦病缠身,坎坷无奈,曾经的鸿鹄之志,已经折翼难飞。没有健康的身体,任你志存高远,也飞不起来。

不得不说,卢照邻真是最悲催的倒霉蛋。不过他的诗文,文思浩荡,挥洒自如,《长安古意》把古长安的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甚称唐代歌行体的代表作。

其实我想说,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就是最大福气!

卢照邻死于哪一年(最悲催的倒霉蛋诗人)(1)

卢照邻死于哪一年(最悲催的倒霉蛋诗人)(2)

卢照邻死于哪一年(最悲催的倒霉蛋诗人)(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