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大德开悟因缘(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

禅宗大德开悟因缘(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1)

因果是佛教用以说明世界、人生一切关系的学说,并且构成其各种学说的理论基础。因果报应,也称业报,指人的一切思想、言论和行为(身、口、意三业)都必然产生相应的后果(果报)。“因”在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而,没有一定的业因也不会凭空产生恶果。任何人或神,包括佛在内,都不能消除因果报应的作用,众生在业报面前人人平等。

因果报应所讲的因和果,各分为善和恶两类,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这是不会发生逆转的。所谓善和恶的标准,由佛教的道德规范来衡量。比如,信守戒律是善行,违背戒律则为恶行。因果报应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贫富贵贱、相貌美丑等。所以,因果报应也可视为佛教用来解释社会和人生种种差别的理论。从报应起作用的时间上讲,佛教有“三世因果”说,即现世的境况由前世的行为决定,现世的行为又决定了后世的命运。佛教认为,众生在未解脱之前,都处于生死循环之中,人在此处的死,意味着同时在别处的生,但是生于何处,则由业报决定。佛教为此提出“六道轮回”“三界轮回”等说法。有善行者可以转生到好的去处,比如人世、天上等;而有恶行者则要转生到坏的去处,比如饿鬼、畜生等,此谓“生死轮回”。

佛教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的学说长期在社会上流传,深入民间。它与中国原有的信仰有两点重要区别:其一,儒家传统把人的命运归于外在的“天命”,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佛教把人的富贵寿夭归因于个人的行为。其二,中国传统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传·文言》)。系指祖先的行为可以影响后代子孙。佛教的因果报应只涉及本人,并不株连后代,殃及他人。因此,佛教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强调个人对自己的一切负责,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无法依靠任何外力。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