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借口最后的理由(谁能给出一个最终的理由)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57)

157、我们能感知到新人类吗?

人与人的关系建立起我们感知他人的通道,人是什么也是从这个通道认识得岀的结论。人是什么必须放到人与人的关系背景下来考量,人类是什么必须在生存竞争逻辑模式的背景下来总结。人是什么始终离不开生命观念的限制,生命意识模式决定了我们感知到的是什么人,我们只能感知到生命中人。

最后的借口最后的理由(谁能给出一个最终的理由)(1)

我们只能感知到努力生存的人、只能感知到竞争中的人、只能感知到自立自为自私的人、只能感知到纠结于悲愁喜乐、爱恨情仇的人、只能感知到善恶两分的人、只能感知到好人或坏人……其实我们感知到的是自己的感知,我们至今为止只能这样来感知。我们感知到人是什么,人就只能如此,我们感知到人是什么,就只能这样做人,只能这样对人。我们感知到人是什么,我们自己就是什么,我们自己就是他人概念的忠实模仿者。

我们丝毫不觉得人与人彼此的感知有什么误解,我们从未怀疑过通过生命意识感知到的他人有无主观的扭曲,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关系是不是使我们误解了对方的行为意义和存在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能客观的不带主观意识的感知到他人的存在吗?我们能感知到他人的存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人对人的误解并不是人不能真实地感知到他人的存在,是我们无法不在生存竞争的背景中错解他人的存在。他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决定着人的基本概念,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决定着人们如何相处的根本形态。

这就是说,我们一开始就误解了他人的存在性质,他人并不是我们的生存竞争对手,并不是我们的爱恨对象,并不是我们的利益或威胁,并不是我们永远不可抵达的精神彼岸。我们误读他人是我们使用了错误的意识模式,我们将生命隔在人与人之间是造成感知误解的真正原因。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误解是致命的,它造成了人永不可解的隔膜,它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深深的鸿沟,“他人即地狱”就是这种感知的恶劣结果。

最后的借口最后的理由(谁能给出一个最终的理由)(2)

当我们被置于生命自为自立自私的意识模式中,我们无法不彼此错看对方,我们无法将他人还原到人的本质意义上来。我们看不到人的本质意义,我们也无法做一个纯粹的人。我们只得作为生命的一个角色去拼争,去夺取生存的权利,去获取生存的利益。这就是说,我们只能做一个在生存竞争中出生入死的人,我们只能在利益的攫取活动中患得患失,只能在矛盾的人世间一生沉浮不定。不是我们想做这样的人,是我们不得不做这样的人。人只能如此活着,这就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这其实是不可遏止的恶性循环,我们感知到的人是这样,我们自己也就变本加利地做成这样。其结果是人人都感知到这样恶劣的他人,又在循环往复中把人做得更为恶劣。我们的人文环境就如此这般形成,我们除了频频遭遇恶劣的他人,我们无可奈何。其实谁都知道这种人性堕落的严重性,人与人的关系是生活最为重要的环节,而我们数千年也只能依错就错,在互相制造的恶劣处境中度过一生又一生。

我们都不愿意人成为这样,谁不想感知到与之相反的人?感知到人的愉悦、人的美好、人的善意、人的无忧无虑、人的亲密无间……不是有没有这样的人,是我们能在生存竞争的残酷法则中成为这样的人吗?即使我们一再要求人们都成为这样的人,但人们有成为这样的人的条件吗?有成为这样的人的理由吗?我们有创造这样的人的社会机制吗?

最后的借口最后的理由(谁能给出一个最终的理由)(3)

新人类的出现是必然的,那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刚性需要。其实,人类最需要的就是不在生存规则中的人,不受生死约束的人,这样的人全都出现在人类社会以外的天堂上,而人类社会却创造不出一个这样的人。为什么?我们需要生存法则以外的法则,我们需要以另外的意识模型来创造另一种人。如果我们能够放弃所谓的客观世界,放弃生存竞争理念,放弃生命伦理模式……新人类将诞生在旧模式之外,如果我们可以换一个立场,换一种存在理念,换一种意识模型,我们得到的结果就是新的世界新的人类,保证这一切能够实现的是我们有了新的理由!(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