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天气又应该注意什么(沙尘来袭都在吃土)
小编有话说:昨天上班时才发现太原天空灰蒙蒙一片,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这到底是雾?是霾?还是沙尘?
一、雾、霾与沙尘该如何区分?
雾、霾、沙尘天气的天空虽然都是灰蒙蒙的,但它们各有不同,以下是一个简单、实用的辨别方法。
(一)雾与霾可通过颜色不同来判别: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浮尘天气是土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发生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时则是天空浑浊,一片黄色。
(二)由于沙尘天气发生时通常伴随有大风,而雾、霾天气正相反,因此可通过对当地风力的大小来辨别雾、霾与沙尘天气。
二、沙尘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的沙尘暴主要有三条路径:
(一)西北路径
从内蒙古中西部东南下,影响中国内蒙古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中南部及以南地区。
(二)西方路径
从蒙古西部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东南移,影响中国新疆、华北及以南地区。
(三)北方路径
从内蒙古中部南下,影响中国东北、内蒙古东中部和山西、河北及以南地区。而我省的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中部。
四、盘点山西各地的沙尘暴日数
根据近三十年气象记录统计:
(一)山西省晋西北地区连及大同盆地的大同、朔县,一年中可有四天以上的沙尘暴天气。以朔县、神池、五寨、岢岚为中心的地域内达八日以上;神池最多,年沙尘暴日数十五天。
(二)忻定盆地、大同盆地的其它地方及其东部山间小盆地, 一般二到三天。
(三)五台山与恒山间的川谷地带内,包括代县、繁峙、灵丘,太原盆地的北部,一年中也可有四到六天的沙尘暴天气。
(四)吕梁山中段三天左右,南段及太原盆地南部不足二天。
(五)太行山北段即和顺以北地区也将近2天。
(六)晋东南长治盆地内较大,一年中平均一天;周围山区一般三年两天。
(七)临汾、运城地区除盆地内及峨媚台地上年沙尘暴日数达一至二天外,其它地方一般二年一天或出现机会更少。
(八)五台山顶虽然风大,但空气较湿润,地表草植被较多,不易卷石扬沙,所以沙尘暴日数五年一遇。
五、沙尘、雾霾哪个危害大?
毋庸置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大于沙尘。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古有之,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只是加重了这一过程,增加了发生的频率。雾霾则不然,“雾”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和“霾”放到一起就变成了一种空气污染现象。
(一)雾霾,有百害而无一利
通常雾霾的主要成分就是PM2.5,其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由于PM2.5中吸附了很多有害和有毒物质,又可通过呼吸道到达人的肺部直接进入肺泡,因此对人体的危害远比沙尘大。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局座”张绍忠的说法,雾霾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提出了雾霾可以防导弹、防激光武器的观点。
(二)沙尘有利也有弊
(风吹来的黄土高原)
沙尘天气主要影响交通出行和人体健康。同时,沙尘还会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但是,沙尘也并不是没有好处。
沙尘的作用:
沙尘的阳伞效应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沙尘中丰富的碱性阳离子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每一次沙尘天气过去,把沙尘带到海洋里,还能增加海洋里海水的营养,对海洋渔业生产有一定帮助;此外,沙尘天气还“吹来了”厚厚的黄土高原。
六、沙尘天气如何保护自己?
(一)沙尘暴即将或已经发生时,居民应尽量减少外出,未成年人、呼吸道疾病患者、对风沙比较敏感人员以及老人不宜外出。
(二)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外出的,要做好防护措施,携带好口罩或纱巾等防尘用品,以避免风沙对呼吸道和眼睛造成损伤。
(三)近视患者不宜佩戴隐形眼镜,以免引起眼部炎症;沙尘天气一旦有沙尘吹入眼内,不要用脏手揉搓,应尽快用清水冲洗或滴眼药水,保持眼睛湿润易于尘沙流出。如仍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四)沙尘天气空气比较干燥,应多喝水,多吃水果。沙尘天气结束后,如感到呼吸系统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五)沙尘天气发生时,骑车要谨慎,应减速慢行。若能见度差,视线不好,应靠路边推行。过马路要注意安全,不要贸然横穿马路。
(六)沙尘暴如果伴有大风,要远离高层建筑、工地、广告牌、老树、枯树等,以免被高空坠落物砸伤。
(七)发生沙尘暴时,要在牢固、没有下落物的背风处躲避。在途中突然遭遇强沙尘暴,应寻找安全地点就地躲避。
(八)发生风沙天气时,不要将机动车辆停靠在高楼、大树下方,以免玻璃、树枝等坠落物损坏车辆,或防止车辆被倒伏的大树砸坏;由于能见度较低,开车时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
(九)从风沙天气的户外进入室内,应及时清洗面部,用清水漱口,清理鼻腔,有条件的应该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舒适。
(文字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局 山西晚报 火车网 天气预报15天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