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

VEI是火山爆发指数(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的缩写,这个概念是由两位美国学者在1982年提出,目的在于用火山喷发物的体量和火山云柱的高度等指标对爆发规模进行分级。

最小规模的喷发为0级,最大规模的喷发为8级,爆发指数每大一级,火山爆发时的能量就扩大至少10倍。

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比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爆发高两级,爆发指数为7,其能量相当于220万颗广岛原子弹。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1)

这次爆发的巨响在2000公里外都能清晰地听到,此次火山爆发,附近的7万多人遭受灭顶之灾。

此外,火山喷发出无尽的硫酸盐颗粒进入44公里高的平流层,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形成阳伞效应,大量的日光被火山散逸出的烟尘反射和遮蔽,使得全球气温骤降0.7到1.3摄氏度,北半球连续好几年都没有夏天。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2)

北美广大地区被火山喷发带来的硫酸盐气溶胶笼罩,整个天空呈现出一种诡异妖魅的红色,有人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如果没有火山灰带来的遮蔽效应,人的眼睛根本无法长时间地直视太阳。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3)

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饥荒和传染病等至少杀死了全球上百万人口。

因此,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所记载的最猛烈的一次火山爆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