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2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一个热搜讨论量近15亿)
2021.5.12,
汶川地震13周年。
时间再次回到13年前的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
那是对中国人来说,一段永远难以从记忆中抹掉的记忆。
忘不了口播到一半就哽咽泪目的女主播↓
忘不了被救后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小男孩↓
(cr@人民日报)
更忘不了,有些人永远被留在了那一天...
----------------------------------------
缅怀逝者,勇毅前行。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和宣言,
更是很多亲历者的行动。
四川绵阳北川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
乔莲畤的家乡就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
地震发生时,他8岁,还在上小学二年级,
天灾带走了他的父母,
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和两个未成年的堂哥...
灾后即便政府免除了他上学的费用,乔莲畤一家的生活依旧举步维艰。
2013年,来自广西的好心人吴先生决定资助他,
不仅把他接到了柳州,这一帮就是十多年。
今年3月,21岁的乔莲畤志愿参军,成了桂林某训练基地一名光荣的新兵。
#说句题外话,有被帅到
乔莲畤是19年考上的大学,20年就有参军资格了,
无奈因为身体原因休养调整了一年,
最终在今年通过了审核。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如果没有解放军来我们那里救援,我当兵的愿望也不会那么强烈。地震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既带给了我悲痛,同时也教会了我成长。”
(cr@中新网)
----------------------
唐紫寒,90后,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她是北川中学的一名初三的学生。
明明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再次回忆起那一天的经历她依然历历在目↓
“她(吴老师)回来把我们拉起来了,我们一起往教室外面跑,
我刚跑出教室左拐楼就塌了,那个楼梯的栏杆就给我们支撑了一个空间,
吴老师在教室里,因为没有支撑...”
小唐可以理智地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每个情节,
唯独提到救人牺牲的吴老师,她还是没忍住...
如今的唐紫寒已经成了陕师大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
(cr@一点资讯沸点)
她用老师救回来的这条命,完成了老师的遗志。
那一年应该有很多“吴老师”,
欣慰的是,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作为教师的无私和大无畏,
有更多的“小唐”在传承着。
--------------------------------
去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迎来了一名特别的新生↓
19岁四川绵竹女孩李欣雨。
她以625分的成绩考上了华师的法学院,
这样的成绩,
别人靠双手,
她单手就够↓
7岁那年,李欣雨在地震中永远失去了右手...
我抱着同情心疼痛心各种复杂的情绪点开她小时候的报道,
却发现自己跟这个坚强的姑娘比,
矫情太多了↓
开书包▽
搬桌椅▽
系红领巾▽
写作业▽
练字▽
健全人能做的她都能做,
很多健全人做不到的她也可以,
比如高考超出当年四川省本一分数线96分...
其实李欣雨最初的目标也是当老师来着。
无奈相关专业对身体有要求所以作罢,
但她本人看的很开▽
“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学法学,感觉以后当个律师也不错。”
出现在视频通话另一边的,
是当年对口资助李欣雨的扬州好心人朱家青↓
(cr@荔直播)
小姑娘拿到成绩后,第一时间跟他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没有好心人的长期资助,没有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这样乐观自信的女孩也就没办法出现在我们面前,
反过来给我们鼓励。
(cr@长江日报)
---------------------------
或许还有人记得这张照片吗?
13年前,那个举着横幅说长大想当空降兵的男孩,
早在2013年就如愿以偿。
他叫程强,
1996年出生于四川什邡。
地震那年,12岁的程强目睹了“黄继光英雄连”的空降兵部队跳伞救人的全程。
(cr@北京时间)
没有什么比英雄的现场示范更激励人心,
五年后,程强报名参军,
成了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员。
当兵不是一拍脑门心头一热的事,
小伙子进了部队才发现,
原来前辈们当年的纵深一跃,
背后是持续不断的练习和一次又一次对恐惧心理的克服。
他对自己有过迟疑,甚至退缩,
但如果轻言放弃,当初就不会来。
最终不断给自己加练的程强顺利进入“黄继光班”。
2017年,在黄继光英勇牺牲65周年纪念日当天,
他被任命为“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两年后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
程强能参加阅兵式,
不是靠着小时候举横幅,也不是靠着“黄继光班”的光环,
而是实打实的业务能力和决心。
这是程强担心被淘汰,愣是花了7个月矫正O型腿的一点“证据”。
----------------------------
刚才说到激励过程强的“黄继光英雄连”,
说的就是地震期间的15人跳伞英雄。
他们值得一个热搜。
13年前的5月14日,15人组成的空降兵小分队临危受命,
在没有地面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的情况下,
从4999米的高空完成惊天一跳,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
在一个记录了英雄们跳伞全程的6分钟视频里,
有几个点让人印象深刻。
按规定,45岁以上的人不再适合跳伞,
而这次带队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已经48岁,
他却是第一个跳的▽
跳之前,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带的兵,
然后义无反顾...
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后一次跟父母喊话,
然而战士们最想说的却是“请父母放心,我们会尽量完成任务带出消息”,
而不是“活着回来”▽
第一批跳伞的是7人,
第二批8人,
机舱内还有93名战士整装待发,
也就是说,如果前面的15人没能完成任务,
机舱内剩下的93名战士也会继续前赴后继...
这个眼光带泪依然笑着对镜头说“没什么担心的”小伙▽
这些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给大家信心的战友▽
谁又不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或者孩子的爸爸呢?
最终15人无人牺牲,全员顺利着陆。
如今,15勇士中的很多人已经从部队退役,有人成为了民警、有人成为了基层干部、还有人做起了长途车司机。
他们的名字以及为救灾随时待命的每一位战士,都值得大家铭记↓
(空降研究所所长大校李振波,
少校王君伟、于亚宾,四级士官雷志胜,三级士官刘志宝、殷远、王磊、任涛,二级士官郭龙帅、李亚军、赵四方、刘文辉、李玉山,一级士官向海波、赵海东)
(cr豆瓣@丹东精神小伙(黑眼圈) @我们的天空)
-------------------------------------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有更多的好消息正从四面八方传来。
在5.12地震中被困废墟超过22小时,失去双腿的夹缝男孩郑海洋,
明年就要结婚了↓
当年在罗汉寺临时搭建的产房里出生的108个罗汉娃,
现在都已经健康长大↓
(cr@封面新闻)
还有他,她,他们↓
“伤与痛的裂痕处,爱亦生生不息”。
真好,
13年后的今天,
大家都比之前更用力地奔向了更好的生活,
也在力所能及地把自己曾经的遭遇转换成正能量,输出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
“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是努力尝试站在风中。
风就是风。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阵阵狂风,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风。它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头脑中怎么想。”
这是美国女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在《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中的名句,
也是我看到地震亲历者的后续故事后,想分享给各位的。
那些鬼门关前走过一遭,
和死神交了交手的人们,
尚且能乐观且坚强地活着,
我们普通人眼前的一点点困难似乎也算不得什么?
希望每个人,
“为遭受巨大灾难感同身受,靠近团结。也能为身而为人获得尘世微小幸福,而庆幸感动。”
未来的每一天,
缅怀且铭记,幸福而感恩地活着。
最后一句缅怀逝者,致敬重生,愿山河无恙,一切皆安。
(部分资料来源见水印,其余来自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橘子君联系)
(版权归橘子娱乐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