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考试不合格要不要再考(科目二在同一地点)

最近,在老家的一个驾校学车,十几天下来,观察到了一些有很有意思的现象:和我一起练车的学员有10来个,他们当中有一半以上科目二考试需要补考,少则两三次,多则四五次如果按照每次考试有两次考试机会来算,预约考试五次没过的人相当于实际上考了十次其中有两个案例非常典型:其中一个在“半坡起步”这个项目“考死”了六次另外一个则在“曲线”项目上“考死”了8次从教练口中,我还意外得知:补考的学员在考试通过率上总是比初考的学员低得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学员会多次“考死”在同一个地方?按照熟能生巧的常理,他们有这么多次的考试经验,在经历经验和能力上面应该没有问题,但为何越往后通过率越低?,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科目二考试不合格要不要再考?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科目二考试不合格要不要再考(科目二在同一地点)

科目二考试不合格要不要再考

最近,在老家的一个驾校学车,十几天下来,观察到了一些有很有意思的现象:和我一起练车的学员有10来个,他们当中有一半以上科目二考试需要补考,少则两三次,多则四五次。如果按照每次考试有两次考试机会来算,预约考试五次没过的人相当于实际上考了十次。其中有两个案例非常典型:其中一个在“半坡起步”这个项目“考死”了六次。另外一个则在“曲线”项目上“考死”了8次。从教练口中,我还意外得知:补考的学员在考试通过率上总是比初考的学员低得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学员会多次“考死”在同一个地方?按照熟能生巧的常理,他们有这么多次的考试经验,在经历经验和能力上面应该没有问题,但为何越往后通过率越低?

带着这些疑问,我在对同车学员观察、交流以及亲自驾车实践后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驾照考试是一个难度较低的门槛型考试

机动车驾驶证考试是一个资格门槛型的考试。这样的考试与选拔性考试不一样,不是挑选优秀的开车师傅,因此大多数人只要达到考试要求,就算及格,就有资格开车上路。这一点你可以通过科目一到科目四的考试分数得到验证。这4个科目,设置的都是及格分数,只要你过了这个线,不管你分数再高那都是“及格”,不会给你一个“优秀”。前不久,人民日报公布了一组数据,全国有4.4亿机动车驾驶人,全中国相当于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会开车。由此可见,这样的考试难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其实不高。

能力与文化水平都不是通过驾照考试的决定因素

通常你与那些考试考了四五次的人交流没考过的原因时,他们基本上会把原因归结为三点:一是文化水平,二是年龄过大,三是运气不好。这两个因素看起来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原因的解释力不足。

有许多人认为科目一和科目四考试经常不过的人是因为文化水平不够,看不懂题目,也就选不出答案。这个解释看起来合理,实则经不起推敲。原因在于科目一和科目四考试是有训练的题库的,你只要去经常刷题,把那些考试题目熟悉,来上机考试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事实上,和我一起在驾校学车的人当中,大多数学员都是普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像我二叔,小学都没毕业,连自己的名字都会忘记怎么写,但是通过强化刷题训练,考了两次就通过了科目一。相反有一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大专生甚至本科生,却在考试的过程当中败下阵来。由此可见,文化水平不是通过考试的决定原因。

至于认为年龄大小会影响驾车人的反应速度,从而影响考试通过率,这一点实际上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驾车考试时都是挂的低速档。很多人的车速压得非常低,这种车速已经给大多数的人以足够反应的时间。年龄大小影响不大。从实际数据来看,我们一个教练带出来的学生,同一批次考试的有10来个,其中年龄在四五十岁的大约就占到一半,年龄在二三十岁的也维持在一半。就两个年龄阶段的通过率相比较而言,却是差不多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考科目二有的人已经失败了五六次,失败的实际频率也和那些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差不多。

至于运气一说,实质上只是唯心主义这一套说辞,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纯粹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不具有讨论性和可执行性。

“预先失败”的心理枷锁才是多次考试失败的真相

与驾照考试“考死”多次的学员聊天,总结他们的“考死”的原因,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归结到恐惧、紧张、分心等方面,这种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很强的解释力。但是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会恐惧?为什么会紧张?为什么会分心?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讨。

十几天的学车经历以及与同组学员的深入交流。终于发现了问题本质。如果你练过车,你会发现,在考试前两天的租车练习过程中,你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感叹“明天的考试我不行的”、“到时候你们都能过,可能就我过不了”、“我老是死在倒库上”、“我总是在过曲线的时候压线”、“看到半坡起步我就怕”、“我要是有教练那技术就好了”……这种感叹在补考的学员中,特别是女生身上最为明显 ,虽然自己练车已经够熟悉,能力也足够,但是就是打心眼里提不起那种考试的自信,用“怕”这个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但是往往越怕越是容易“考死”。前面提到的20和40多岁“考死”了多次的学员就是这种情况,出乎意料的都死在同一个地方,可以说他们各自畏惧的考试项目已经成为了他们心理的一个“阴影”,总会让他们感觉“跨越不了”。

针对这种心理,我查了一下相关心理学资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一一“预先失败”。这个词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术语,很好理解,就是自己在干某事之前,对自己提不起信心,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失败者。这种“预先失败”的心理,在受到的失败打击越多之后会越加的明显。因此你会看到,很多驾校学车的人平时练车的时候状态良好,一到考试就状况百出,面对多次跌倒在同一个地方的尴尬,并不是他们无法站起来,而是不敢,信心严重被打击,考试前一分钟已经将自己预先设定为一个“失败者”,这种预先失败的心理才是许多人学车,老师考不过的最大桎梏。

解决好以上问题,关键也正是在于突破“预先失败”的心理枷锁,摆脱“预先失败”的思维习惯。

鼓足勇气,做一个“胆大的人”

“预先失败”心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一个字“怕”,没有自信。在驾校一起练车的同组学员当中,总结他们考试失败了多次的原因以及特点,你会发现他们各自“考死”的原因,在多数情况都是相似的,有些甚至一直在同一个地点“考死”。例如我前文提到的那两个比较典型的学员,一个8次考试,“考死”在了“曲线”项目,另外一个,6次考试,“考死”在了“半坡起步”项目,分析原因,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害怕,上一次的考试失败经历,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心理枷锁,每到考试时,总会怀疑自己能否考得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和他们一起练车的时候,稍微给了某一个学员一些心理疏导,让他放开胆子,效果很明显,成功的概率提升了一倍。

集中精力,做一个“细心的人”

总结很多学员考试失败的经历,你会发现很多学员其实并不是在那种特别难的项目上被“考死”掉,反而是在一些非常小的细节上面痛失全分。比如“刚上车没有栓安全带就打火”、“隧道内车灯没有开到底”、“湿滑路面大灯、雾灯、危险报警灯顺序开错”、“直线忘记关转向灯”、“空挡滑行”、“停车忘记拉手刹”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但是往往很多人就是输在了这些细节上。分析原因,可以发现这与“预先失败”心理关系密切。

很多人坐上考试车,第一感受就是会很紧张,因为害怕失败,而且这种失败感已经是自己预先就设定好了的,不相信自己能成功。但是恰恰当自己真的过了自己害怕的那个项目之后,又会去回想或者一下子就得意忘形,忽略了接下来即将完成的一系列操作,从而“考死”在了后面的一些小细节上面。

因此在考试过程当中,一定要集中精力。不管上一个项目考得如何,被扣了多少分,一定要立马转回到下一个项目的操作记忆上来。不应上一个项目的失败或者成功而分心走神,时刻细心的按照教练提示的操作步骤来。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学车补考多次不过的人,其原因并非是年龄过大,或者说是文化水平不够,又或者说是运气。有能力,但是缺乏信心,难以突破“预先失败”的心理枷锁,才是众多“补考人”一而再再而三考试失败,甚至在同一个地方失败的真实原因。破解学车难问题的也是要在一开始便树立起一份自信心,在胆大心细上下功夫,必然会取得更好实效。

个人感悟:透过这次的学车经历,以及对于学员们考试的表现的观察。我也总结出了一点生活的经验。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经历,这些失败经历其实是很正常的事,但往往很多人跌倒下去之后,就不敢再站起来,没有了勇气与自信,甚至于开始习惯性的在做任何事之前就将自己预设为一个“失败者”,“预先失败”渐渐的就成为了很多人的行为思考习惯,不敢改行,不敢寻求创新,不敢接受挑战……这些“不作为”无疑将会导致我们越发沉沦下去。人们常说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站起来,这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最是难能可贵,因为它要突破那份习惯性的“预先失败“心理给我们戴上的枷锁。

我是@青思笔谈,一位热爱观察与分享的青年创作者。您的点赞与关注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关于考驾照你有什么心得?对于驾照老师考不过你有何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