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第几集周蓉与蔡晓光好了(梁晓声的一句话让我明白)
文|小月的藏书阁
人世间大剧落幕但热度不减,确实是几年难得一见的现象级好剧。看完这个愣是没找到接档的,正好江苏卫视播出《人世间》,我就重温了下经典,这一看还真是多了不少感慨。
第一遍看的时候,对周蓉这个角色无比厌恶,再加上演员宋佳将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把周蓉的倔强偏执劲儿完全演绎出来了。
据说就连宋佳的爸妈追完电视剧都三天不理她,别说路人的我们了。不瞒大家我曾专门写一篇文章痛斥周蓉的自私自利,不孝和身为母亲的失败。
但当我重温《人世间》后,我发现我有些理解周蓉了,也明白为何作者梁晓声说周蓉是他最爱的女性角色,还有凭什么她能得到最圆满的结局……
她的优秀无可复制周蓉打小就是个聪慧的孩子,难得的是她还勤奋努力,所以一路走来都是老师的心尖尖。周蓉是个大美人儿,外加一把好嗓子,曾以学生演唱者的身份参加过市里举办的音乐会。
原著中提到,在周蓉高一的时候“文革”开始了。除了毛泽东和鲁迅的书,其他书籍基本都成为禁书。每个时代总有些突破局限、敢于人先的人,周家儿女就是这样的人。因此周家的地下读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周蓉和蔡晓光是积极参与者。
周蓉评论人事时,自我感觉总是高高在上,好得不得了。这里面虽有调侃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她的自信。
比如当秉义对冬梅的感情犹豫不决时,她对秉义说:
“哥哥,你不要心存幻想,以为将来会有我这么一个大美人儿,有思想,同时心底也很善良的姑娘爱上你。哥,爱她吧!好好爱她,我认为你俩太是一对儿了。”
周蓉是一个自信的女人,这种自信不仅仅因为她的美丽,更是在智慧和思想的包裹下,使她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
毕淑敏曾说过:“不拥有美丽的女人,并非也不拥有自信。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直到地老天荒。”
周蓉的优秀远非如此,比如她在贵州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一举考上北大。比如她年纪轻轻就被破格提拔为省高校的副教授。比如追随冯玥去法国的十二年,她的法语水平完全可以与巴黎大学等法国著名学府教文学和戏剧创作的资深教授们一比高下,并且她出版翻译的两本书得到法国人的高度认可。
但如此优秀通透的她,也避免不了在情路上摔跟头。
情路坎坷
读初中时,周蓉从报刊上读到了冯化成的诗歌,对其很是倾慕敬佩。在她的努力下初二便开始和冯化成通信。与其说周蓉爱上冯化成这个人,不如说她爱上了他的才华。
她认为冯化成就是“中国的莱蒙托夫”,一位伟大的诗人,所以即便她知道他是“右派”,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追随他。
所以周蓉做了一件引起民愤的事:远离家乡,千里追爱。
在大家还感动于周蓉主动提出下乡,让幼弟秉昆留在城里,转头她就留下一封信就远走贵州,让人猝不及防。
其实这一切早有征兆,在周蓉和母亲秉烛夜谈时,她就表示:“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
她给哥哥秉义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哥哥,你是全家最明白我的人啊!你知道的,我是你有信仰的妹妹呀!没有信仰我就会像一只被扯掉了头的蜻蜓,可是现在的我也只有信仰爱情了!”
周蓉说出这番话不是没有理由的,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新时代女性,在当时“文革”的动荡下,爱情成为她唯一的信仰。
周蓉不是一时冲动才做出这样决定的,也不是为了什么浪漫情调,她是要践行自己那种爱情至上主义,无怨无悔地践行。
周蓉也并非不孝,她离家的信上字不多,最后一行字是写给弟弟的,要求他多替哥哥姐姐尽孝心,照顾好母亲。
把照顾母亲的重任交给弟弟,是情理之中也是必然之举。其实去贵州插队的周蓉要比留在城里的秉昆苦得多,她那时也不过就是个17岁的小姑娘。
她以靠近在贵州工作的父亲为由,骗居委会把她安插在贵州,又让蔡晓光送她上车,保证万无一失。
多年来周蓉不敢给父亲写信,给母亲的信也只字片语,从不涉及自己的生活,只因她当时的生活太苦了。告诉父母只会让他们更担忧难过,她更怕父母不能原谅自己。
周父去看望她时,看着女儿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住的是山洞,能睡上火炕她都感到幸福的很,老父心疼的直落泪。
三个孩子周志刚最疼的就是周蓉。他知道女儿不是个娇气的女孩,从小到大,并没拿自己当过家里的宝。添新衣服时,她总让着哥哥弟弟。全中国人都挨饿那三年,女儿在饭桌上吃得最少,往往没吃几口就说吃饱了。而他和老伴不止一次发现,女儿背着他们,一边嘎嘣嘎嘣嚼着从水缸里铲下的冰片,一边看书写作业——她的胃疼病正是那三年里落下的。
贵州的生活周蓉并不觉得苦,甚至是满足且自豪的。她的家就是学校,她是学校唯一的老师,她不但教孩子们识字,更教孩子们做人。接下来她还要去各家各户动员,让更多女孩来读书,她在这里是被人尊敬的。
周蓉从不是怕吃苦,贪爱富贵的人。从小美到大,又有一把好嗓子,早有星探发掘她作歌星,被她果断拒绝了。因为她的理想是教书育人,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在这穷乡僻壤的大山里,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何况这里还有她爱的人。
在贵州,冯化成“右派”的身份让他饱受排挤和压迫,因为周蓉的到来这种情况得到缓解。谁都敬佩老师,更何况还是中国第一代工人的女儿。
此时的冯化成对周蓉百依百顺,试想一个小自己20岁的美貌又智慧的女孩,千里迢迢为了他来到这个穷乡僻壤,那个男人能不柔情似水呢!
两人在这里过了几年艰苦但甜蜜的生活,还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周蓉对待学校尽心尽力,培养了几个当地的小老师,希望学校能传承下去,让山里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去。
一九七七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周蓉爱这个学校,可她也有自己的理想,希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些年,生活虽艰苦,教育学生,照顾女儿,但她从未放弃学习,所以高考恢复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
冯化成也被平反回京,因为学业周蓉不得不把女儿托付给弟弟一家抚养。
同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名利熏陶下的冯化成露出本来面目,成了周蓉最厌恶的样子。行贿,家暴,出轨,种种不堪之下两人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
此时的周蓉终于看见了一直在其身后默默守候的蔡晓光,那个知她、爱她、尊重她的男人。
但两人也不是没有遇到考验的时候。
从未迷失自我彼时周蓉已经是高校研究生导师,正巧蔡晓光新剧投资人的女儿很想读她的研究生,小姑娘本来也是十分优秀的,录取她并不违背原则,周蓉同意了。
但章早坡的出现,让周蓉纠结了。这个男孩出生在贵州贫苦的大山里,能考出来很不容易,而且他告诉周蓉自己准备毕业后到老家支教,回报家乡。就是这样一个人同样报了她的研究生,名额却只有一个。
毫无疑问,最后周蓉选择了章早坡,蔡晓光因此失去了这个投资人。
当时弹幕骂声一片,都说她坑完冯化成又来坑蔡晓光,不过我倒是从这里有些理解周蓉了。她有自己坚守的人生信条,与其说她自私,不如说周蓉一生遵从己心,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活得太过纯粹,所以显得与早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我们格格不入。
乔・亨特在《成为简・奥斯汀》中说过:“不要在任何事物面前迷失掉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爱情。 ”
周蓉的这种纯粹是绝大多数的我们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目光,在意别人的想法,不敢真正为自己而活。
原著中,在贵州的时候,周蓉就想写一部纪实性的书,记录她们这代人的生活,将真相告诉更多的人们,当时被周志刚严令禁止。晚年周蓉退休后,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我们这代儿女》出版后成为年度畅销书,广受好评,她得到一笔不菲的版税。
两人买了一辆车,由蔡晓光开车,带着周蓉在省内一个个偏远农村“旅行”。每到一村,为留守儿童送一批书,上一个月课,兼做心理辅导。
周蓉在这两方面经验丰富,晓光乐于做她的助理。周蓉如同哥哥周秉义一样,有了一种心结,要以一己之力,为孩子们做点儿有意义的事。他俩准备年复一年地做下去,让晚年生活更加有意义。
结语:正应了那句话:“优秀的儿女都奉献给国家了。”
优秀如周蓉、周秉义这样的人,对自己的小家可能确实没付出太多,甚至很多时候是缺席的。但对国家来说是他们奉献了一生,是值得敬佩的。
原著中蔡晓光一生只有周蓉一个妻子,且为她苦守空壳的婚姻十二年之久。连周蓉自己都觉得不可置信,曾问蔡晓光:“究竟是我的哪一点将你诱惑成这样呢?”
蔡晓光的回答是:“世上美女很多,爱读书的美女却太少,爱读书又有独立见解的美女少之又少,你是美女中的珍品。我为珍品而痴,这是值得的。你影响了我,也改变了我。”
梁晓声评价周蓉是一个有格局的知识女性,不能说是自私。她确实牺牲了家庭和孩子的陪伴,但是,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能追求爱和自由,也关注国运,这样大格局的女子,是值得肯定的。
是啊,这样独立自主、坚持自我又有大智慧的女人就活该得到幸福!
喜欢推文的朋友别忘了关注哦!
原创输出,更多精彩等你来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