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

第二节:凤禽矫朝阳

一则:龙、凤同为中华民族两大图腾系统,崇凤是一种浓厚的民族情结。中国人赋予了凤凰很多美好的印象: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自律。凤凰为鸟中之王,鸟图腾崇拜多和太阳崇拜相联系。广为人知的三足乌,原本就是“日中阳鸟”;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阳神鸟”金饰也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旋转飞翔的造型。这鸟中王凤凰应该肯定在远古生态环境中是存在的,也正如近现代各种稀有的生物被灭绝那样,凤凰亦未能摆脱被灭绝的命运。《证类本草》云“诸天国食凤卵,如土人食鸡卵也”,宋代凤髓被列为八珍之一。这表明了古代凤凰存世是不争的事实: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2)

数年前被发现了:凤凰!

《淮南子》:“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大藏经》有:“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认为凤凰是应龙后裔。太史令蔡衡曰:“凡像凤者有五色,多赤者凤,多青者鸾,多黄者鵷雏,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鸿鹄。除了凤、凰、鸾三种以外,比较有名的还有鸑鷟、鹓鶵、鵔鸃、鹔鹴、翳鸟、鹖、鹑、鹄、焉、鶠、鵾鸡等别称或种类”。《论语谶》曰:“凤有六象九苞。六象者,头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聪达,舌诎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锐钩,音激扬,腹文户”。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夜鸣曰:“善哉”,晨鸣曰:“贺世”,飞鸣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实,故子欲居九夷,从凤嬉。鸾的记载瑞鸟也。张华注曰:“鸾者,凤凰之亚,始生类凤,久则五彩变易,其音如铃。周之文物大备,法车之上缀以大铃,和鸾声也,故改为鸾驾”。《庄子·秋水》云:“南方有鸟,其名鹓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博物志云:“鸿鹄千岁者,皆胎产”。以龟、龙、鸿、鹄为寿,寿亦鹤也。《神异经-鹤国》有海鹄。鸑鷟的记载:“此鸟为凤凰之佐”。《国语》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

二则:考古发现的有关新石器时代及商周——凤凰的文物如下:

1,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3)

这件河姆渡凤凰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凤凰图案;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领白陶罐,上面戳印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

2,凤凰的最早的典籍记录,是《尚书·虞书·益稷第五》篇。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而凤凰姗姗来迟——“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从商周文物研究看凤凰文化元素的演变:玉器和青铜器上凤纹的刻划,突出地表现皇者天授的“天命”观。那凤纹几乎都作花冠状,丰满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爪,显示出一派勇武健硕的生气。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凤字亦然;商周青铜器上的凤纹的主要形式特征,在青铜器上往往作对称式的排列。凤冠,有多齿冠、长冠和花冠三种,凡有勾喙的鸟体都可视为凤,且绝大部分鸟喙呈闭合的弯钩形。头部的眼大多为正圆或椭圆形,凤体作鸟体或鸡体型。长短的比例常常根据装饰的部位而有不同的变化。花冠凤纹都作卷体式,凤的首尾相接,主要装饰在壶和簋一类器物上。凤纹最富有变化的是尾羽,有长尾、垂尾、分尾和对称连尾等形式。长尾凤纹的尾部最长的可达鸟体的四分之三,夸张的手法令人赞叹。长尾或凤鸟纹的尾端又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它们主要流行于殷墟中期到西周中期。凤纹尾羽较宽作下垂状,称垂尾凤纹,盛行于西周中期。较晚的凤鸟纹因构图变化,使尾羽和凤体分离,即是分尾式。分尾也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大多盛行于西周中期。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4)

三则:新石器时代及商周之后,看文物上凤凰文化的变化——

1,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公(元年~三十二年)》:“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1)楚·虎座鸟架鼓:

战国时期是百家诸子争鸣,经济蓬勃发展,凤纹展现了新的风貌。凤纹开始变得婉曲秀丽,妩媚多姿,姿态柔美。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5)

收藏于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的虎座鸟架鼓,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2)秦·彩绘凤鱼纹漆盂

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了秦代彩绘凤鱼纹漆盂,内底绘两条游动自如的鱼与一只单足伫立的凤鸟,纹样宛转奔放,富有动感,三足鼎立的构成方法,使以达到平衡。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6)

(3)西-东汉时期:

汉代人所描绘的凤凰形体特征,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拾遗记》记述:“尧在位七十年……有祗支之国,献' 重明`之鸟,……状如鸡,鸣似凤,能抟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害”。据此,汉画像石墓中,墓门铺首之上所刻对称鸟兽,其鸟具冠展翼,若凤凰者,即取意于“重明”鸟也,认为她能驱退鬼蜮魑魅,故用以装饰拱卫墓门和龙纹一样。

西汉·立凤形红玉佩

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成时期,凤文化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大发展。在汉代各种工艺品和建筑装饰上,自然界的鸟,几乎都用作图案题材。如雁、燕、鹰、凫、鹤、鹦鹉、孔雀、锦鸡、喜鹊、乌鸦、麻雀、鹭、鹳、鸳鸯、鸱枭等等。但是,最鲜明而富有时代特征的是凤凰一类神化的瑞鸟纹样。这些能给人们带来祥瑞和兆庆的神鸟,在装饰物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凤鸟形体大方,挺胸展翅,高视阔步,气宇轩昂。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7)

大概由于“五彩大鸟”的高度理想化,汉代的凤鸟纹样雄伟而不强悍。从风格特征上看,汉代玉凤纹既稳定了战国时期玉凤纹的典型特征,又在造型、纹饰上打破陈规,巧妙地将汉代的艺术风格渗透其中。具象凤纹稳中有变,多元并存;抽象凤纹大胆创新,更加写意。从文化上看,独尊儒术、汉继楚绪和道家思想的弥漫,使汉代的精神文化中带有贵玉、崇凤的文化基因,这成为汉代玉凤纹流行的动因。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凤纹的形式特征在汉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由于当时佛教的盛行而使凤鸟形象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装饰题材扩大了,花卉缠枝纹样广泛应用,凤凰多采取在清新的花卉图案之中展翅飞翔之形象,显得格外的潇洒自如,轻盈妙曼;唐代凤凰文化非常发达,作为国家象征的大唐皇宫更是如此,《大明宫》正南门即名为:丹凤门。

(1)唐·丹凤门

唐代的“凤凰热”,主要表现在以凤喻人,以凤作装饰,以凤美称事物,以凤喻示婚姻情爱。关于唐代的“凤凰热”,《全唐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在《全唐诗》中,凤字出现了2978次,凰字282次,鸾字1080次,凤凰的这三种最有代表性的称谓出现的总数约占《全唐诗》总目数的十分之一,平均约每十首唐诗就有一个“凤”字或“凰”字或“鸾”字。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8)

唐以前,人们不轻易以凤喻人,偶尔能够被美喻为凤凰的仅为君王、圣贤或是超群拔俗之人,被喻为凤凰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然而到了唐代,凤凰喻人被人们使用得自由而随意。

唐代时期凤纹华美丰满,气韵生动,姿态多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灿烂一时,装饰艺术的形式感也更加强烈。人与社会的关系已成为实用美术常见的题材,在内容上更加富于生活的情趣。自秦汉以后,凤鸟的瑞祥观念稍见淡薄,各种新的形式便自然地脱颖而出,或清健、或壮美、或淡雅、或华丽。凤纹表现的各种形式,对唐代开拓的装饰艺术的一代新风,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唐·鎏金凤鸟纹银盘

唐代凤纹的造型更加“鸟体”化,许多铜镜上的凤纹都轻歌漫舞、生意盎然,充满快乐情趣。成双成对带有本土神仙意味的“鸾凤”,嘴上衔着一条打有“同心结”的飘带或瑞草,和鸣祝颂,象征着美满幸福,这自然和辉煌的盛唐的物质文化生话息息相关,反映出歌舞升平的气象。另外,从唐代头饰及敦煌佛窟中出现的凤鸟图案上可看到唐代凤纹进一步与人们的生活情趣相和合的现象。独步天下的唐代金银器上的凤鸾纹饰: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9)

如女性头部装饰的金钗花冠上,凤纹以特有的丰腴的容姿,反映出时代的品味。

3,宋元时期:

宋代装饰艺术在观念形态上偏重寓意,凤鸟纹样便也多吉庆如意的民俗思想愿望和气息,如政和年间的“凤戏牡丹”、“百年好和”、“喜相逢”图案已渐渐地成为程式化的表现方式,凤凰寓意美好的内涵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挥。

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宋代凤纹比较清秀,比较写实细腻,喜用柔和的线条,显示怡然自得的情调。具体表现在凤鸟头上的冠是如意形的,嘴巴短粗,眼睛细长,长腿,散条长尾,每片鳞羽都细致地描绘出来。

宋代瓷器工艺的发达,使凤纹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宋代凤鸟装饰纹样,可以从瓷器上找到许多优秀作例。耀州瓷是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名品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的提梁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正是宋代凤纹比较写实细腻的反应。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0)

元代瓷器装饰成熟,凤纹的种种表现都富有艺术性,有些形象随手画来,浓淡得宜,明快流畅。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1)

四则:道家《洞玄本行经》记载,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号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曜魄宝,一字白招拒。头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飞衣。常驾白龙,树素旗,从神庚辛,统领七十万人. 上导洪精于上天,下和众生于灵衐。本乃灵凤之子也。灵凤以呵罗天中降生于卫罗天堂世界,卫罗国王收养之。王有长女,字曰配瑛,意甚怜爱,常与共戏,于是灵凤常以两翼扇女面。后十二年中,女忽有胎,已历三月,王斥怪之,因斩凤头,埋于长林丘中。瑛后生女,堕地能言,曰:“我是凤子,位应天妃”。王即命曰:”皇妃。生三日后,有群凤来贺,哺以玉霜、泉水、芝瑛。年八岁,超拔俗伦,常朝则谒日,暮则拜月。于重宫之内,王虽设厨膳,却物不入口。乃天作大雪,一年不解,雪深十丈,鸟兽饿死。瑛思忆灵凤即往访,驾而临之,在长林丘中,歌曰:“杳杳灵凤,绵绵长卧。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于是,灵凤郁然复生,抱瑛俱飞,径入云中。瑛今于景霄之上,授以“南极上元君”号,常乘九色之凤,瑛前生万劫,已奉《灵宝》,导致灵凤降形,方得封南极元君之号。 然瑛之女皇妃功德赫然,天真感降,以上元之年,岁在庚申,七月七日中时,元始天尊会于卫罗国凤麟之丘,坐高堂之下,众真人侍坐。是时皇妃所住室内,忽有日象如圆镜,空悬眼前。皇妃日中映见,天真大神竟在镜中长林之下,统室光明。于是自登通阳之台,遥望西方,见灵凤生丘上,紫云郁勃,神光炜焕,非可得名,离皇妃所住五百步许,无奈皇妃居守宫内,无由得往。须臾,忽有灵凤来翔,登于台上。皇妃谓灵凤言曰:“西方有道,心愿无缘,不知神凤可否得助,暂驾见致?”灵凤乃展翅,使皇妃坐背上,举之直至天尊处。元始天尊指以金台王母,谓皇妃言:“即汝师也,便可施礼”。皇妃叩头上启:“惟愿众尊,特垂哀矜,使灵凤枯骸更生”。言毕,金母封皇妃以”西灵玉妃”之号,命九光灵童从灵宝库中,出《灵宝赤书·白帝真文》一篇,以授皇妃。受号三百年中,仍值清劫改运,皇妃方复寄胎于李氏之胞。三年,于西那玉国金垄幽谷李树之下而生,化身为男子,改姓上金,讳日昌。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2)

至开光元年,岁在上甲,元始天尊赐“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号。又则:相传楚国某年,连续三个月降雨不见天日,成了泽国,民苦不堪言,楚君设坛祭日,祈求重见天日,乌龙却降雨不止,国君诏令天下讨伐乌龙未果。有谋士言:“在楚国之东有凤凰山,上有神鸟名曰——火凤凰可止雨”。然请火凤凰为人间除魔止雨,火凤凰应允,而与乌龙大战七七四十九天莫分胜负,火凤凰大义凛然,燃烧己心和乌龙拼搏,双双化为灰烬,天地重现天日。楚国百姓乃于凤凰山修火凤凰祭坛纪念之。又则:从前,山上有一禅院,住一老禅师。这山南麓长有一棵可合抱十人的梧桐树,树枝上栖息着一窝金凤凰。山的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河叫北江,江的南岸有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镇叫横荷镇。凤凰、禅师、不同民族皆相居甚安。某年,北江突发洪水,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清远地区将被全淹,其乡人扶老携幼奔向御金街小土山上。洪水迅及包围了小土山和山下的梧桐树。 高涨的洪水亦将淹没金凤凰巢穴,幼稚之凤凰焦急地鸣叫,盼其父母救助自己。可父母远去觅食毋知灾情,又因凤凰是非梧桐不栖,非宝地不落,非泉眼不喝,非新芽不吃,故觅食非易。 禅院的老禅师见此危,携禅院大木盆,冒险入水中,顺水南下,游至凤凰巢穴下,一手抓住树枝,一手抓住大木盆,用嘴把凤雏一个一个叼住放入大木盆。凤雏在大木盆里顺流而救之。可禅师终被洪水卷入洪流中。大木盆随奔腾的洪水终于来到了金凤凰觅食的地方,金凤凰夫妻见之,极速飞行救助凤雏。凤凰雏把自己获救的经历用鸟语告知父母,其母听完凤凰雏的讲述之后,为了报答禅师的救子之恩,就把小凤凰雏交给丈夫金凰保护,自己继续逆流飞行,直到御金街的小土山上。尝见小土山上仅剩下几个怀抱婴儿的母亲和一群已经完全失去父母的儿童,却见年龄大的孩子们站在最外围毫无恐惧的护卫着一群母婴的一幕,觉得人们可以为救一窝小金凤凰与人间母婴而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何自己就不能为众人做一点贡献呢?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3)

于是,金凤降落到人群中间,让所有剩余的母亲和儿童都爬伏在自己的脊背上抓住自己金色的羽毛,然后飞到有高山的地方,降落之后,因为体力耗尽而累死在高山上。

五则:《禽经》中, 有子野曰:“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此凤者,羽族之长。又《禽经》外经,称禽习性:“青凤谓之鶡,赤凤谓之鹑,黄凤谓之焉,白凤谓之肃,紫凤谓之鷟,鹤爱阴而恶阳,雁爱阳而恶阴,鹤老则声下而不能高,近而不能尞旅,旋目其名,方目其名,交目其名鳽,鸟之小而鸷者皆曰隼,大而鸷者皆曰鸠,乌鸣哑哑,鸾鸣噰噰,凤鸣喈喈,凰鸣啾啾,雉鸣嘒嘒,鸡鸣咿咿,鸎鸣嘤嘤,鹊鸣唶唶,鸭鸣呷呷,鹄鸣哠哠,鵙鳴嗅嗅,却近翠者能步,却近蒲者能掷,朱鸢不攫肉,朱鹭不吞腥,挚好风,好雨,鷞好霜,鹭好露,陆鸟曰栖,水鸟曰宿,独鸟曰止,众鸟曰集,鹅见异类差翅鸣,鸡见同类拊翼鸣,鵻上无寻,鹨上无常,雉上有丈,鷃上有赤,暮鸠鸣即小雨,朝鸢鸣即大风,鸇鸇之信不如鹰,周周之智不如鸿,淘河在岸则鱼没,沸河在岸则鱼涌,雕以周之,鹫以就之,鹰以膺之,鹘以搰之,隼以尹之,鸿雁爱力,遇风迅举,孔雀爱毛,遇雨高止,雁曰翁,鸡曰鶉,鹑曰鹰,鹰不击伏,鹘不击妊,…鹊见蛇则噪而贲,孔见蛇则宛而跃,山禽之味多短,水禽之味多长,山禽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促,衡为雀,虚为燕,火为鷮,亢为鹤,鹳生三子一为鹤,鸠生三子一为鹗,鹰好峙,隼好翔,凫好没,鸥好浮,乾车断舌则坐歌,孔雀拍尾则立舞,人胜之也,鸾入夜而歌,凤入朝而舞,天胜之也,霜傅强枝,鸟以武生者少,雪封枯原,鸟以文死者多,雀交不一,雉交不再,冠鸟性勇,带鸟性仁,缨鸟性乐,鴺鸟不登山,鶮鸟不踏土”。考史例举如下——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4)

1,凤:安庆朝城镇人陈金铉,任桐县令,时逢端阳节,有人馈赠白蛋数十枚,偶见其中一蛋,上有五色光,遂以家鸡孵化之,不久竟出壳一小白凤。不数日渐长大,且每日时来时往,孵蛋之鸡重达三十斤,因故毛亦变成五色,某日与凤一同飞翔而去。

2,鹤:福州城西有一园,山环水绕,境颇幽胜,园有双鶴,丹顶白羽,品殊不凡。梁章鉅(1775-1849年,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生于福州府城。其先祖于清初迁居福州市区。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中丞巡抚广西时所得,携之归以赠园主之祖者也。畜之久矣,时或振翅长霄,振翎茂树,每遇风清月朗,引吭长鸣,意若自得,飘飘欲仙。一日,主人之母八十寿辰,双鹤各唧一灵芝献于庭,如祝寿然,宾客惊异之。又,东晋医学家葛洪曾说“山水草木,井灶洿池,犹皆有精气”。世间万物皆有灵性,都值得人类去尊重。1982年,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张厚义自告奋勇成为一名志愿者。1992年冬天,张厚义划着小船在洞庭湖畔巡逻时,发现对面芦苇荡里有两个小伙子,举着猎枪射击一只大白鸟。说时迟那时快,张厚义大声呵斥道“保护区里不允许打鸟”。小伙子立刻站起来抱头鼠窜。张厚义把船划向那只大白鸟,定眼一看惊呆了,原来是一只消失很多年的白鹤。走到跟前抱起来一看,果然是一只漂亮的白鹤,再仔细一看,白鹤的左脚有一道伤口,鲜血流淌不止。张厚义把它抱上船火速回家,替白鹤细心包扎伤口。在张厚义的照料下,白鹤的伤口慢慢愈合,两周后能颤颤巍巍地走路。为了帮助白鹤恢复,张厚义天天都要扶着白鹤来回踱步。白鹤也慢慢熟悉张厚义,人与鹤逐渐培养出感情。在张厚义家疗养二十多天,基本痊愈,张厚义抱着白鹤来到君山后湖,慢慢地把白鹤放到湖中,白鹤扑哧着翅膀在水里游了两圈就飞走了。张厚义放归白鹤后,心里如释重负。次日清早,张厚义刚开门,那只白鹤扑哧着翅膀飞进张厚义的家里。他再次抱着白鹤到君山后湖放归,结果隔一晚上,白鹤又飞回来了。来来回回折腾三四次,就是送不走这只白鹤。保护区就同意他收养这只白鹤,并给它取名叫“飞飞”。次年春天,清明节那天,有一群野鹤北迁时,路过张厚义家的上空。飞飞冲着鹤群鸣叫,张厚义知道飞飞想同伴北迁,张放手说:“去吧去吧”。然后飞飞冲向天空,加入到北迁的鹤群里。飞飞走后大半年,洞庭湖的冬天又来了。一天夜里,全家都睡着了。张厚义隐隐约约地听到有白鹤的叫声。张厚义对老伴儿说,是不是飞飞回来了。以为在做梦。第二天醒来后,张厚义走出家门,一眼看到两只大白鹤冲他飞来,其中一只正是飞飞。再看另一只白鹤,原来是一只雌性白鹤,把对象带回家了。他给这只雌性白鹤取名叫“小雪”,与飞飞一起被张厚义收养。1994年,有位白鹤喜爱者叫李霞平。她听说张厚义家有两只白鹤,多次到张家来观赏。一来二去,李霞平和张厚义的儿子张桥新走到一起,二人喜结连理的第二年,李霞平生下女儿张结。又过去两年,飞飞和小雪也诞生爱情结晶“东东”。由于跟张厚义全家在一起生活时间久了,飞飞和小雪的习性发生深刻改变。它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随着气候迁徙,而是一年四季留在张厚义家里。2002年春天,洞庭湖的雨季已经开始。那年春夏,洞庭湖的雨水特别多。一向活泼好动的飞飞居然躁动不安,“茶不思饭不想”,经常飞出去三四天不回家。7月4日半夜三更,全村人听着雨声,沉浸在睡梦中。全村人睡得正香时,飞飞突然回来了。站在张厚义家的房顶连续不断地发出叫声,而且用力戳张家的木门。拥有多年巡逻经验的张厚义对此十分敏感,意识到情况不妙。他猛地起身一看,家里已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不妙,发洪水了!张厚义叫醒家人后,跑到外面敲邻居家的门,把大伙全部喊起来,赶紧收拾值钱的家当坐船逃跑。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5)

全村300多口人跑到高地后,回头一看找不到自己的房子,全村被洪水淹没了。此时,张厚义的内心又怕又喜。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害怕不已,又对白鹤报恩感到惊喜。张厚义做梦也想不到,10年前自己一次举手之劳的善行,居然救了全家和全村人的命。

3,鸳鸯-鹦鹉:洪秀全佔金陵时,畜二只白鹦鹉,命人教以语言。洪每出则白鹦鹉必高呼“万岁”!其所有文武官员乃随之呼,声音震天。洪乃乐而退之;又,杭州的《苏小小》《白蛇传》《梁祝》的愛情故事闻名于世。体现了杭州自古以来,是个多情、温馨、消魂、断肠之地。南宋林升的《题林安邸》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西泠(陵)桥畔苏小小在结识了一位如意郎君南齐宰相之子阮郁后,也曾在把酒言欢之后,写下了一首后世人们所熟悉的《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而九曲回肠催人泪下的《梁祝》与《白蛇传》的爱情故事更为家喻户晓。有鉴于此,生灵何不如此?年年越冬来西湖的鸳鸯们,感应于天道授情,亦情真意切地演示对爱情忠贞不二于人间。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6)

4,八哥:八哥亦称鸲鹆或鸜鹆。湖北某县,有一老妪畜养八哥甚多,其灵敏者能奉主命至戚友家传递音讯。銜取缄线(信)。人以乌衣使者称之。某日,八哥又奉命至某姓家寄信,及返,过邻村见晒场上有遗谷,因置信于碌碡(辗谷之石滚)上,俯而啄谷,有饿鹰盘空下,张爪掠之而去,八哥见有一熟识妇人在旁,则哀呼曰:“婆婆,吾被鹰掠去,烦寄语阿姥,今生不复见,信在碌碡上,阿姥自取之”。妇人述于妪,妪终日哭泣几丧其明。故乾隆时,有钱塘黄宝田写《打八哥》一诗,贴切入理,值得玩味。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7)

5,杜鵑:宋代易学大师邵康节先公,平素安居乡里,于人事吉凶,未尝辄言。宋代治平(1064-1067年),宋英宗赵曙的年间,与客友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惨然不乐。客问其故?”则曰:“洛阳旧无杜鹃,今始至,则有所主”。客曰:“何也?”康节先公曰:“不二年,上用南士为相,多用南人,专务变革,天下自此多事矣”。客曰:“闻杜鹃何以如此?”康节先公曰:“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飞类得气之先者也,春秋书六鹢退飞,鸜鹆来巢,气使之也。自此南方草木皆可移,南方疾病瘴疠之类,北人皆苦之矣”。至熙宁初,其言乃验。异哉,故康节先公尝有诗曰:“流莺啼处春犹在,杜宇来时春已非”。又,“几家大地横斜照,一片残春啼子规”。其旨深矣。

6,鸽:江苏武进(常州)孙雨苍文学家,曾客居兰州,说道:“虽日日饭稻而无羹鱼,惟一索求仅食《鸽子鱼》而已”。因此鱼清蒸无细刺,味至腴美,置于盘宛然似鱼也,而实为鸽所化。产于靖远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群鸽飞近黃河而欲越之,弱者翅不能振,则坠于河,为当地人所捕,售致兰州,以不能多获,酒楼中人闻之辄购以入厨烹饪,居为奇货,居家者非入酒楼,故不易嗜之也。危言:“口后三寸有滋味,可怜河下鸽子鱼,劝君停箸留点心,它年顺风又顺水”。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8)

六则:《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心比天高终归土,天生我才必有用。众生莫能分仲伯,生者各备有其志。

1,燕:梁(五代)昭明太子,在东宮有一琉璃碗与紫玉杯,皆武帝所赐。既薨置梓宮(地宫)后更改葬地,开坟后器为太监携入大船,有燕雀数万击之。太监之盗被监官所抓缚,乃归获二器。梁帝闻而惊异,诏以赐“太孙”。封坟之际复有燕雀数万,銜泥添其坟上。坟侧今有湖,后人因名《燕雀湖》。因昭明太子乃是虔诚佛子也,生灵皆知之,故为其护佑哉。杭州的临安东天目山有《昭明寺》和《分经台》遗址。

2,雀:王潙之,字彦祖,为西京运粮之官,任河南府事。因其父灵柩置于西堂,一日有雀群集筵席,啄残祭食,彥驱逐之,复去复来,彦颇恼火,偶扑得一雀,自于门限,刀断其首,掷弃中庭,慢慢的察之,此雀忽身首相合,然飞去。及彥还扬州,为人讼田地事,且安置灵柩于皖宣城广德,才得自便。接着复丧妻。不久,道人张怀素因接连冒犯文辞而逮捕,竟死于南方。尔等亦祸生有胎,故愤与忍不可不戒也。

3,鸦:康熙壬子(1672年)夏,吳中大旱,飞蝗蔽天。稻粟殆尽。然蝗亦有鸦鹊所食者。长洲(今苏州)褚稼轩(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明末清初文学家、数学家,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家庭中之有乌鸦筑巢于上,以其朝暮频飞,方恶之。但是独喜其捕蝗,中有一无尾者,攫啄尤多。友人胡汝源闻之,喜而作歌曰:“昔人曾称鸦种麦,今日喜见鸦捕蝗。吳民征输困来久,况复连遭水旱殃。苗未插莳田未垦,催科已比五分粮。仰屋踌躇莫措手,忽闻蝗来西北方。老人昔年被灾沴,谈虎色变如虎伤。无稼可食且集树,绳绳振振滋骇惶。园竹岸芦到即罄,黃衣三使征梦祥。浙中消弭赖刺史,吾苏漫漫无短长。乌乌啞啞高下翔,奋迅攫啄如鷹扬。承蜩之捷犹掇尔,就中尤美秃尾狼。群乌相将饱枵腹,吳民或得疗饥肠。台上快睹等捷凯,擬草露布为张皇。白公大咀可勿诮,竟当进号乌凤凰。瞻乌爰止在邻屋,愛之却弹将弓藏”。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19)

物理学家杨振宁年轻时读过褚稼轩此书

孟子曰:”万物亦备于我”,“天下万物为一体”是矣。

4,雉:秦穆公时,宝鸡陈仓人掘地得一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牽以欲献穆公,路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媼,常在地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插其首”。媼不悦,竟开口曰:“彼二童子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陈仓人捨媼,随二童子,童子化为雉,飞入平林。陈仓人告穆公,穆公派徒众大猎,果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至文公时,为立祠陈仓,其雄者飞至南阳,今南阳雉县是其地也。秦欲表其符,故以名县,每陈仓祠时,有赤光长十余丈,从雉来陈仓祠中,有声殷殷如雄雉,其后汉光武起事于南阳。

5,鹑:蔡京喜食鹑,每预养之,烹杀已经过了头。一夕,梦鹑数千百哭诉于前,其一鹑居前致辞,曰:“食君廪中粟,作君羹中肉,一羹数百命,下箸犹未足,羹肉何足论,生死犹转毂”。以此警告生死轮回。

6,鸮:唐代大中年间,韦颛报考进士,词学优先赡,而贫寒滋甚,岁暮饥寒无以自给。有韦光者待以宗族之亲,置居所外舍馆之。放榜之夕,风雪交加。前来报告韦光,成名者络绎而至。而顓却无登第之消息。光将颛另置之于堂际小阁楼里,准备好肴馔安慰之。见光婢妾罗列衣裝,仆从排比鞍马。相形见绌之下,顓夜分归宿所止,拥炉而坐,愁叹不息。但心想等候光成名,将修贺礼以报答。寝室迫于窗坏,以横竹掛席遮蔽之际,忽有鸣鸮(鸮乃是猫头鹰),近之,集于竹席上。顓魄惊骇,杖策出戶逐之,飞起复还,久而方去。谓仆者曰:“我失意亦无所恨,妖禽作怪如此,兼恐横罹灾患?”俄而,禁鼓忽鸣,榜到!顓已登第。韦光之服用车马悉皆派遣而用焉。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20)

世以鵬至鸮鸣,不祥之兆,近观数事亦不然乎。

七则:巴陵王休若,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九子。荆州刺史,加都督,晋王休祜被杀。建安王休仁见疑,京中讹言,休若有至贵之想,明帝以此言为是,休若甚忧,正好众宾滿座,有一异鸟集席隅,哀鸣坠地死,又厅事上有二白蛇,长丈余,唅唅有声,休若甚恶之。帝以休若善能协调人事,虑将来势压幼主,故欲遣使杀之。又虑不奉诏,而令入朝,又恐猜骇,乃伪授为江州刺史,至于第赐死。又则:南朝梁武帝时,海中浮鹄山,去余姚岸可千余里,上有妇人年三百岁,有女官道士四五百人,年岁都已过百。但在山学道,遣使献红席,帝方捨身入道时,其使适至,云:“此草常有红鸟居下,故以为名,观其图状,则鸾鸟也”。时有男子不知何许人,于大众中,自割身以给饥鸟,血流遍体,而色不变。又僧人智泉,铁钩掛体以燃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讲经之日,有三足鸟集殿之东戶,自戶朝于西南,毀户门楣,三飞三集,白雀一见于《重雲閣》前遂至丧亡。又则:唐贞元九年,前亳州刺史卢瑗,家于东都康裕坊,父正病卒,后兩日大白天,忽有大鸟,色苍,飞于庭,巡翔空间,见其影可阔丈四五。家人都见之。顷之,飞西南隅井中,久而飞出,人往视之,其井水已竭,中获二卵,大如斗,将出破之,血流数斗,至明日,忽闻堂西奥有一女人哭,往看,年可十九,乌巾围首,哭转哀厉。问其所从,言曰:“吾诞子井中,何敢取杀?”言毕,却往西间,拽其尸如糜散之,完成后奋臂离去,出门而消失,其家大为震惧。

聊斋志异下卷(聊斋志异新编第二十二卷)(21)

取所留卵却送于野,派人速去问方士桑道茂,道茂令祭祀谢之。后虽亦无吉凶之征兆,但莫测其异也。

(2021-7-3 发表于杭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