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小吃都有啥(北京护国寺小吃)
长城网8月30日讯(记者 耿佳)系列文化专题片《文化京津冀》以微纪录片的艺术形式,平和亲切的影片风格,勾勒文化人物,展现文化风貌,表述文化事件。以短小精干的篇幅,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坚持,描绘京津冀文化全貌。
京津冀地缘相接、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是中国文化中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之一。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文化及演艺资源,具有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又是历朝古都的皇城文化特质,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家级、省市级文化遗产。
本集《文化京津冀》讲述北京护国寺小吃的故事,以护国寺小吃制作技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秀云的亲身经历讲述老字号护国寺小吃的发展变化。
护国寺小吃店面。网络供图
护国寺小吃是以清真京味小吃品种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品种也有变化,有各种细馅元宵,清真汤圆,艾窝窝、豌豆黄、面茶、奶油炸糕、豆汁儿、驴打滚、羊杂汤、焦圈、糖耳朵、糖火烧、杏仁豆腐等近百个品种。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清末唐晏著《天咫偶闻》云:“隆善护国寺,俗称护国寺,即元之崇国寺。赵松雪书演公碑,危太仆书选公传戒碑皆在殿东阶下。月七、八有庙市,与隆福寺埒,而宏敞过之。”
所以,先有护国寺街(元代),后有护国寺庙会(确切纪年无考,清代尤为兴盛),护国寺小吃就来源于护国寺庙会,建国后,五十年代护国寺庙会停办,同时期才成立了护国寺小吃店。
2010年北京市在护国寺街上加以修建,重点打造了特色商业街——护国寺小吃街,主要以小吃为主,旨在更好地实现整体开发什刹海地区,弘扬北京小吃文化。在商业街建设中还引进其他地方饮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满足市民的多种饮食需求。今天,这条街上除了北京小吃,还聚集了新疆、四川、成都、西安、陕西等多家小吃店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