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建国历史简介(历史上曾想加入中华)

引言

分析一个国家是否富裕,首先要从国家惠及每一位人民的程度上总结,片面地从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生产总值评析都是不正确的。

作为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小国,文莱凭借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储备,经济极为发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文莱国土面积只有5765平方公里,比我国的大多数地级市的面积都要小得多,该国人口数量也只有42.6万余人(2018年数据)。虽然国土小,人口少,但文莱的人均GDP却高达3万美元,国民十分富裕。值得一提的是,文莱和我国曾有一段纠葛的过往,该国曾是唯一一个想要加入中国,却被拒绝的国家。而这件事,还要从六百年前的明朝说起。

文莱建国历史简介(历史上曾想加入中华)(1)

▲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清真寺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与我国南海海域相邻,是我国的海上邻国之一。如今,文莱的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在历史上文莱的国土面积却十分广阔。那个时候,文莱还叫渤泥国,该国的发展状况也和当今的文莱完全不同。渤泥国统治面积囊括整个加里曼丹岛,农业是该国的支柱性产业。由于是滨海之国,这里盛产龙脑香,远近闻名。与此同时,我国当时正处于明朝时期,依然是当时的东方强国。

文莱建国历史简介(历史上曾想加入中华)(2)

▲毗邻南海的文莱(红圈处)

1405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命令,率领两万三千余名官兵登上浩浩汤汤的大船,从南京航至海外,而此举的开始,最主要的目的也只是为展示明朝统治的强盛。郑和下西洋正式拉开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我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也因此与世界各国有所交流、输出。当郑和的船队来到渤海国时,国王亲自接待了这些尊贵的客人们,给予了他们最高的礼节。在多日相处中,渤泥国王对中国越发向往,恨不得立即前往这个繁荣昌盛的国度。经过一系列报备下,渤泥国国王亲自带领了一百五十名王室来访中国。当渤泥国王踏上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时就像回到未曾见过的故土一样,他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想要一直居住在这里。

文莱建国历史简介(历史上曾想加入中华)(3)

▲郑和下西洋油画

令人遗憾的是,国王由于长途跋涉以及水土不服的原因,在中国不幸染病,年仅28岁就辞世而去。弥留之际,国王向大明国表明了希望能够葬在中国的心愿。至此以后,渤泥国一直和中国保留友好密切的关系,而渤泥国王的陵墓至今在南京还能所见。大航海时代也拉快西方列强殖民统治者的侵略步伐,因航海贸易而日益壮大的西方各国先后开始了全世界的殖民主义统治。不久之后,西方殖民统治者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亚洲,国力微弱,自然资源却十分富饶的渤泥国自然成为西方掠食者眼中的一块肥肉。

文莱建国历史简介(历史上曾想加入中华)(4)

▲南京渤泥国王墓

面对这些强国入侵,弱小的渤泥国无计可施,只得寄希望于中国的统治者。情形危急之下,渤泥国王向大明国提出合并请求,可却遭到了明朝统治者的拒绝。就这样,两国多年的友谊开始瓦解,并不复存在。关于为何不让渤泥国合并到中国,有两个说法。第一,大明王朝没必要为一个小国与西方各国交恶;第二,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外强中干,军事力量已经下滑。渤泥国先后沦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殖民地,一直深受殖民主义的迫害,国家发展停滞不前。

文莱建国历史简介(历史上曾想加入中华)(5)

▲身穿文莱服饰的文莱儿童

1984年,文莱正式独立掌握国家主权,并凭借丰富的液化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进出口贸易,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由于国家富裕,文莱的福利待遇十分优良,买车买房等各种活动都几乎不纳税,教育、医疗等机制体系也十分完善。然而由于文莱80%的国内生产总值全是依靠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其经济结构十分单一,如果不及时发展新的经济脉络,现存的资源如果被发掘一空,文莱未来将会陷入死胡同。

结语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石油资源让文莱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陷入困境。如今,中国和文莱都在各自的发展方向上健康发展着,在中国的帮助下,文莱也慢慢告别石油依赖,开创新兴产业。同时,文莱也积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两国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继续书写未来的美好篇章。

参考资料:

《列国志:文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