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

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安静的去欣赏一部电影了,而更为浮躁的是,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出现一部可以安静去欣赏的电影了。

大多数流于表面的作品,因为夹杂着太多市场利益的纠葛,往往会造成快速流水线生产中,故事本身思想价值的流失,所以,这些影视剧最终传达出来的,也就没有多少可以探讨的东西了,这种作品,通常情况下,会很快被大众所遗忘

每每感叹影视剧寒冬来临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提起过去的经典影片,而对于这种与当下作品对比中产生的挫败感,绝大多数的原因,来源于创作者本身缺乏的虔诚之心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1)

一部作品,就像是创作者自己的孩子,而如何培养孩子茁壮成长,这就需要更多心思的投入,故事内容,包括通过内容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都是极其重要的关键。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起一部兼具故事内容与思想价值的电影,我个人认为,可以把它归为文艺片的行列,因为,在比较克制的镜头语言下,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传奇人物的安静故事,这部电影便是《阮玲玉》

初次看这部电影,我是被张曼玉精湛的演技所折服,而再次去看这部电影时,便会被整体的故事内容,以及故事背后所传递的某种思考而深深吸引。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2)

1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阮玲玉》并不算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因为,它整体的框架是介于电影和纪录片之间的,而为了能够重现阮玲玉传奇且短暂的一生,导演关锦鹏特意摒弃电影拍摄中的技巧性的东西,而是恰当的融入了纪录片的方式,当现代演绎与过去影像形成某种交汇时,我们才能够站在此时去认真审视彼时。

《阮玲玉》上映于1992年,对于这种半纪录片半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即使已经过去27年,现在看来,仍旧觉得新鲜无比,而这种方式,既可以还原阮玲玉当时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融入现代人作为旁观者的某种思考。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3)

作为主角,张曼玉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妩媚,媚而不俗,让原本高高在上的明星,拥有了普通人的纠葛,而这种纠葛,大抵是因为阮玲玉本身在情感归宿上的摇摆不定。

我想,导演在对阮玲玉人生轨迹探寻的路上,利用现有的资料,稍稍进行了重塑这种重塑,不是破坏,而是融入了思考,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跳出阮玲玉本身的局限,却又重回到对于阮玲玉一生的思考当中,于是,我们发现,这个阮玲玉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可是,却在放入当时时代中,又显得真实无比。

作为明星,阮玲玉是耀眼的,可是,作为普通人,阮玲玉是脆弱的,这部影片最好的一点便是,戏里戏外呈现出一个比较矛盾的阮玲玉。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4)

阮玲玉喜欢演戏,可以这么说,她天生就是为戏而生的,所以,从一开始扮演风尘女子或是富家太太的女性角色,到后期开始扮演带有反抗性格的女性角色,她开始一点一点的在戏里完成了自己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可是,所有的故事都无法跳脱悲剧的色彩

仿佛在当时男性导演的眼中,女性从来都是悲剧的代名词,这种通过戏里延伸出的思考,不得不说是一种对于当时时代的某种隐喻。

影片中,有一场戏的印象,让我格外深刻,张曼玉扮演的阮玲玉在演一部叫做《新女性》的电影,剧中,阮玲玉必须爆发出最后反抗的怒吼,在经过数次尝试之后,终于,饱含热泪的阮玲玉发出了剧烈的怒吼,而后,用白色床单捂头痛哭。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5)

除了佩服张曼玉的演技之外,我更多的是钦佩关锦鹏导演对于阮玲玉角色的解读,因为,戏里的反抗,却终究没有成为生活中的反抗,所以,这里的假哭最终也就成了真哭。

戏外的阮玲玉,与三个男人纠缠不清,如果,张达民是真小人,那么,唐季珊就是伪君子,而蔡楚生便是懦弱之人。

穿梭在这三个男人之间的阮玲玉,其实,无形中已经成为了男性的玩物,虽然,她是在为自己做着选择,可是,这种选择却逃脱不出时代给予的捆绑,而她需要被爱的情感需求,也成为了她的软肋,戏里她可以反抗,戏外她却遍体鳞伤。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6)

当一个女人,最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一个男人是真正懂她的,于是,因为她明星的身份,原本普通的情感纠葛,不得不搬到台面上来供人娱乐。

阮玲玉服药自杀前,俯趴在唐季珊的跟前,轻声问道:“季珊,你爱不爱我?”此时,我已经分不清,究竟她是阮玲玉,还是张曼玉,当女人最为细腻的情感,化作这一句简单的问话时,从那疲倦带着绝望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整个人生的迷茫。

一生爱人,却不知有没有被人爱过,一生扮演反抗者,却从未对生活发起反抗,而唯一一次的反抗,竟然是用死亡来对抗。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7)

2

如何刻画一个女性,那就是,首先要让她回归到人这一主体,不管她身份是什么,她的出现,首先是以普通人的方式出现的

所以,《阮玲玉》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就是塑造了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而整部影片中,当导演试图还原比较真实的阮玲玉时,没有以明星的方式解读,更多的是用普通人的身份演绎。

总是用采访的方式打断观众的回味,而这种无法入戏的感觉,其实,也是在提醒作为看客的我们,戏就是戏,而生活就是生活,撇去高高在上,剩下的便是平视。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8)

那个年代,对于女人是不公平的,而透过导演对于阮玲玉的刻画,也可以窥探出,隐藏着的对于当时时代的某种控诉,男权当道,即使身份再尊贵的女人,最终,也难逃时代给予的枷锁。

所以,当用镜头,一点一点抽离掉阮玲玉身上的明星光环后,剩下的,也就是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普通女性,亲近且熟悉,影片也就达到了荧幕内外情感上的共鸣,容易在观众心中留下一个不一样的阮玲玉形象。

这一点,比起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要高明的多,虽然,《黄金时代》同样采用的是电影结合伪纪录片的形式,可是,关锦鹏的《阮玲玉》,因为在忠实原型基础上,贴近真实的思考与分析,所以,略胜一筹。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9)

3

《阮玲玉》这部电影,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其实,整体下来,也有一种对于中国电影三四十年代前辈的致敬,那时候,虽身处乱世之中,可是,中国电影人却依旧对于电影事业怀揣热忱,而利用电影这种艺术,也在表达着当时人们对于时代,对于生活的思考,算是一种进步。

技术不发达,可是,思想却很活跃,而内容往往深刻且具有影响力。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10)

我们可能没有看过《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小玩意》等影片,但是,通过《阮玲玉》这部电影,却感受到了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当时电影人所有的热情,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对于作品是出于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优秀。

张曼玉戛纳获影后的影片(让张曼玉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后)(11)

应该庆幸有《阮玲玉》这部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三十年代左右中国电影人的机会,不过,不幸的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比较辉煌的时期,却只能以如此形式出现,而反观当下,辉煌不再,前有国内资本利益的冲击,后有国外爆米花快餐电影的轰炸,举步维艰,却依旧不思进取。

学习才能成长,而如何让当下中国电影,更好的成为新时代的记忆,需要的不仅仅的表面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创作者的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