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二次雕刻(和田玉的4个特征)
玉作为一种罕有的宝物,被赋予政治等级、道德力量、 经济价值、礼仪功能、宗教用器等作用。古人讲玉有“仁、义、 智、勇、洁”等品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和田 玉原料按产地可分为新疆玉料、俄罗斯玉料、青海玉料、 韩国料等;按颜色区分,大概包括白玉、青花、碧玉、青玉、 墨玉、黄玉等玉种,它的产地分布不同,玉性自然也不同,它的一些特征利用于雕刻,可以对作品增色不少。
一、籽料皮色。籽料产量少,多数体积较小,通常适合雕琢小型摆件、把玩件、挂件等。雕刻要求整体圆润饱满、线条舒展流畅,布局精简而不失内涵。籽料的玉质色泽温润内敛,皮色珍贵,所以要多保留原皮毛孔。利用皮色巧雕,线条要求精简,刀功需精准,需准确判断皮下肉质结构,做到显现完美避其瑕疵,也可随原料皮形设计,较大面积留皮,随形巧雕,只琢其肉,使皮色保留天然。
二、翠绿。翠色在籽料中较少,所以更加珍贵,近年来多受玉雕界喜爱,大多出现于青海料中。和田玉籽料带翠,料质致密度高,油性糯性表现出色,翠色分布均匀,皮壳带有毛孔特征。青海料带翠,料质致密度不够,油性糯性欠缺,透性大,翠色清雅,略淡,皮壳没有毛孔特征,属于山料质地。因其翠色与白肉能产生鲜明对比,利用合理,设计得当,作品可以产生灵动的生命力。
三、糖色。糖色较多出现于俄罗斯白玉,较少出现在籽料中,因其色泽沉稳、浓重,似红糖,多有一定的厚度,可以利用其制作深浮雕或圆雕作品,近年来深受大众喜爱。
四、沁色。沁色是白玉籽料中典型的特点之一,大概分为红沁、黄沁、黑色沁等。由于沁料色与皮色不同,沁色具备一定深度,最厚的可达几厘米之多。设计雕刻前,必须仔细观察沁的玉化程度,准确地读懂沁下的肉质结构,如出现沁石性较重,沁下有浆棉等杂质,则会严重影响俏色作品的整体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