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

#品书团##首届书评创作大赛#

本书《千面英雄》的英文名为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有着一千张面孔的英雄,让人第一反应联想到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事实上,作者坎贝尔并不是这个意思,并不是指不同的人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英雄面孔。

他的本意恰恰相反。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1)

在大量阅读并研究过古往今来诞生于不同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千奇百怪的神话传说故事后,他从中总结并提炼出一个观点:英雄只有一个,虽然形式不断变化,但主题却亘古不变。这个主题即 “英雄之旅的成长模式”,具体来讲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2)

回顾漫漫神话故事长河中,不管是希腊、印度、阿拉伯、日本、中国.......等这诸多传说里,其根本都是围绕着一个 “英雄成长模型” 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这里的英雄或是普罗米修斯,或是耶稣,或是佛陀......甚至可以是坎贝尔本人,可以是我们平凡大众中的任何一个,但不管是谁,其成长之旅总归绕不开这永恒的根本主题。

因此,我们不妨先以作者坎贝尔的经历为例,看看他的人生轨迹是如何印证了这个 “英雄成长模型” 的四个阶段的?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3)

约瑟夫·坎贝尔出生于1904年,美国纽约一个生活严谨的天主教家庭。自小便跟随父亲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那些林林总总的原始图腾、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生活与文化,无一不吸引着他对民族学、人类学的关注与研究。可以说,这便是他内心深处对神话研究的召唤。

而后,19岁的坎贝尔在和家人游历欧洲的途中,遇到了印度灵修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启蒙。而后又对詹姆斯·乔伊斯作品的着迷,乃至于之后在慕尼黑大学对中世纪文学研究的时期,又结识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荣格和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可以说,正是这一位位的导师对坎贝尔之后的神话研究之路提供了巨大的启蒙帮助。

坎贝尔曾经有一句名言很好的阐述了神话和心理学中梦境的关系,即: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4)

1929年,时年25岁的坎贝尔从欧洲返回纽约后,开始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神话的潜能和魅力,但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这一个时期便是他的英雄之路的试炼和考验期,他放弃了博士项目,放弃了小说创作,唯一不放弃的是对各种文化下的神话传说的持续研究......一直到 1949 年这本书的出版。

之后便迎来了他的英雄回归之路,他用他的小说为很多知名人士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如披头士乐队、猫王、迈克尔·杰克逊、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J.K.罗琳和乔布斯等等。此外,还是一系列电影的灵感之源,如《星球大战》《黑客帝国》《蝙蝠侠》等等。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5)

写到这里,或许有的读者会觉得不以为然,觉得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这样一路经历过来的吗?如果这就是所谓的 “英雄之旅的成长模式”,那为何我并没有成为英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在你不知不觉的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发生了变化,而你自己并未察觉到而已。

或者这么说吧,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里,不存在需要惩奸除恶的英雄侠义,那么我们所谓的英雄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不妨先在心里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吧~

在得到满意答案前,我们一起再系统地过一遍这个英雄之旅的四个阶段吧~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6)

一、英雄之旅:启程(Departure)

这标志着命运对英雄发出了召唤,这份来自历险的召唤,将他精神的重心从英雄所处的暗淡无力的社会转向了未知的区域。而英雄面对这种召唤也无非有两个选择

1)拒绝召唤,那么这未知的冒险则转变为消极面。主体会被禁锢在令人厌烦的事物、辛苦的劳作或 “文化” 中,失去重要的积极行为的力量,成为需要被拯救的受害者。

2)对于没有拒绝召唤的英雄,那么在征兆出现的时候,便会积极响应,从而开始了下一个阶段的英雄之旅。

这个阶段其实不难理解,就像老话所说的,事情的出现总是有某种征兆的,而之所以后续的事情发展走向不同,无非在于我们应对征兆的反应不一样罢了。

以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哈利波特》为例子,在他十一岁生日那天,信使猫头鹰带来了一封神秘的信,这显然便是一种征兆的出现,而小哈利如果拒绝的话,那他的生活将是继续在姨父家过着被欺凌的日子,便不会有后来的那一系列的冒险故事了。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7)

以此来观照我们的人生,可以问问自己,来自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召唤是什么?是否也曾经出现过了哪些征兆,而我们不曾察觉到的?或者是我们察觉到了,却没有勇气去响应,去接受改变呢?

二、英雄之旅:启蒙(Initiation)

决定了要直面历险召唤的英雄,首当其冲要面对的是自身的阈限。只有穿越阈限,英雄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经受变幻不定、难以捉摸的试炼之途中的种种考验。

启蒙阶段最幸运的是遇见保护者,比如神话故事或传说中的干瘪的丑老太婆或老头,他们往往会给历险的英雄一些护身法宝。更有甚者会出现引路人,比如老师、摆渡者等。

在经典神话中,这个引路人的角色通常是希腊神话里的赫耳墨斯(Hermes),罗马神话称墨丘利(Mercury),埃及神话中是托特(Thoth),基督教中则是圣灵。而在但丁的《神曲》中则是由维吉尔扮演,在天堂的入口把这个角色交给了贝雅特丽齐。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8)

但丁与贝雅特丽齐邂逅(网图,侵删)

以此来观照我们自己,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是不是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这样的导师和引路人呢?而我们是否都珍惜了呢?最不济,如果我们有心改变的话,我们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最好的导师,不是吗?

三、英雄之旅:考验(Trials)

这个阶段意味着漫长危险旅程的开始,英雄必须经历一系列的考验,而这也是神话故事里,以及以此为灵感的电影电视剧里,最受人喜爱的部分。

更有甚者,从中产生了许多奇迹般考验与折磨的世界文学......再以《哈利波特》为例,作者J. K. 罗琳不是为此写了七本小说吗?

英雄在试炼和考验的历程中,能够超越自己天性中的软弱与缺陷,摆脱并拒绝这些缺陷而引起的诱惑,那么就能进入冒险之旅的最后阶段:与女神的相遇。

这是对英雄的终极试炼,考验他是否具有赢得爱的恩惠(命运之爱)的能力。爱的恩惠就是生命本身,当感觉生命是被封装起来的永恒时,我们就能享受到爱的恩惠。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9)

以此来观照我们自己,面对大大小小的考验时,我们是否都一如既往的保持勇往直前、无畏的精神呢?面对我们自身的软弱与缺陷,我们是否有勇气直面,或扬长避短,或迎难而上呢?在面对看起来难以拒绝的诱惑和眼前利益时,我们是否能够保持初心呢?

我们每个个体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他人看不到的脆弱、沮丧、失望、痛苦......但是能否勇敢直面并坦然接受,正是我们个体能否真正成长并成熟的标志。

而这部分的神话故事和英雄历险,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让我们明白,不管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考验之旅,都要坚信一点:这不过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坎儿。

就像那句歌词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四、英雄之旅:归来(Return)

当英雄完成了冒险之旅的考验后,他需要带着能够改变生命的战利品回归。但有意思的是,英雄却常常是拒绝这个责任的。

比如书里提到的佛陀在取得胜利后甚至怀疑成佛之道是否能被传播,据说很多圣人常会消逝在超凡脱俗的狂喜中......有这样的想法和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每个人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都有勇气再次上路,返回原本的世界......这对英雄来说无异于再一次的历险召唤。

也因此,在他们拒绝回归,想方设法回避甚至逃跑的路上,也毫不例外的引发了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很显然多是以喜剧为主。这样看来,似乎英雄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成为编剧/作家们最好的灵感源泉呢~

诚然,绝大多数的英雄还是会选择回归,即便这意味着英雄要再次跨越自己的阈限,但我以为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不就在于一次次地超越自己的阈限么?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10)

以此来观照我们自己,回到前面我所提出的那个问题: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里,不存在需要惩奸除恶的英雄侠义,那么我们所谓的英雄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本书作者坎贝尔,在自己的领域对神话研究透彻,总结出来的 “英雄之旅的成长模式”,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这是他回归的战利品;

有不少的企业家在挣得盆满钵满之后,无不例外投身慈善事业,这里我们不去点评真心实意还是沽名钓誉,但对于慈善的受益者而言,他们回归的战利品让一部分群体受益;

艺术、文学、神话、礼拜、哲学及苦行修炼都是帮助个体突破其有限的范围,进入不断扩展的认识领域的工具。这些回归的战利品可以让我们大众受益;

......

那么我们平凡而又普通的个体,当我们面对内心的召唤,踏上了自己人生的试炼与考验之路,抵抗住了软弱与诱惑,我们最终得以回归的是什么呢?

我以为,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到的点滴,即便不能受益大众,能让自己的内心得以丰盛,顺便能尽一己之力受益一小部分群体,也是极好的。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经历启程(Departure) ➡ 启蒙(Initiation) ➡ 考验(Trials) ➡ 归来(Return)的循环,我们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次螺旋式成长,这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英雄之旅,希望我们都不会错过。

神话原型坎贝尔(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千面英雄)(11)

·End·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我是@楚汐思读绘,感谢你的阅读~欢迎点赞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