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部电影你可能都没看过(这部晦涩程度排名第二的电影)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本文是上影节读者投稿,感谢读者来信。大家对电影节影片有任何想表达的观感,可以投递至irisfilm@qq。

《安德烈·卢布廖夫》

(Andrei Tarkovsky,1966,苏联)

文 | capote

据说在塔可夫斯基作品的里,本片的晦涩程度能排第二。其实本片的理解障碍主要还不是意象与符号,而是cultural gap。外国人,尤其是非基督教背景的外国人,完全不了解影像背后海量的宗教、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知识,而导演并无义务将其向观众一一科普,于是就造成了理解障碍。

这5部电影你可能都没看过(这部晦涩程度排名第二的电影)(1)

跨越理解障碍,故事的主线是安德烈·卢布廖夫作为圣像画师四处云游出活的旅程,同时也是他圣徒式的自我救赎的心灵历程。他从修道院出来,感受残酷的现实,体验人民的苦难,受欲望的诱惑,受罪孽的考验。作为忏悔,他选择放下画笔。

最后,他在筑钟仪式的激励和筑钟男孩的感召下,重又燃起了传扬上帝之爱的热情,重新拾起画笔,完成了自我救赎。于是尾声的彩色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充满爱与仁慈、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圣像杰作,而非在他之前盛行的那种带着威严、让人敬畏的圣像风格。

这5部电影你可能都没看过(这部晦涩程度排名第二的电影)(2)

老塔以诗意的电影语言,传达了基督教普世的博爱精神和俄罗斯东正教传统的人道主义精神。他通过卢布廖夫的救赎,也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救赎。

《炮火背后:二战摄影师不为人知的故事》

(Max Lewkowicz,2015,美国)

文 | capote

关于摄影师的纪录片总有一种直击心灵的魔力。优秀摄影师的作品,哪怕只是用PPT来呈现,也能有摄人心魄的魔力。这种「自带情绪」的题材,对纪录片作者真是天赐之福——不用费劲就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这5部电影你可能都没看过(这部晦涩程度排名第二的电影)(3)

本片强调了这样的悖论:战争是丑陋的,记录战争的镜头却能发现美;战争是无情的,感受战争的心灵却要求柔软而脆弱。作为艺术家的战地摄影师就是这种悖论的综合体。

广而告之:虹膜开设有多个读者微信群,每天都在热烈地讨论电影,希望加入的请先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

这5部电影你可能都没看过(这部晦涩程度排名第二的电影)(4)

往期精彩内容

这5部电影你可能都没看过(这部晦涩程度排名第二的电影)(5)

邂逅32年之后不容错过的阿城

拥有独家精装函套版《阿城文集》七卷本

长按下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虹膜读者专属通道,由此进入直降37元

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直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