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8月27日迎来首播,其中一幕令无数观众动容。

第一期节目尾声,杨千嬅两次拥抱湖南省石堰坪村党支部书记李英。

在短暂的相处中,杨千嬅真切感受到这位村支书的勇敢与艰辛,“我认识李英姐好开心,两个人一直聊很多,就很懂她的那个过程很辛苦……”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

谈笑间,李英红了眼眶。现年54岁的她,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李英却围着村里大事小情“团团转”,哪里需要她,她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哪里。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2)

用勇气与坚毅

留下土家族人的传承及坚守

“我们这里90%是土家族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

“这些房子都是国家维修过的,很漂亮。”

“那个叫龙须菜,就像龙的胡须,漂亮吗?”

……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3)

刷桐油、采野菜、主持糊仓节……身为村支书的李英,不仅对石堰坪村的一切了如指掌,里里外外的事务也都能轻松操持,与鲁健一行人谈起村里的大小事,李英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漂亮”一词屡屡脱口而出,这是她对村子的由衷赞美。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4)

石堰坪村现有吊脚楼182栋,经历百年历史的超过100栋。

村民全子恒说:“如果稍微晚几年,我们这房子就看不到了。”

若没有那份守护老建筑的勇气,村里大部分吊脚楼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5)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6)

起初,村里的年轻人不太理解保护这些“老古董”的意义。他们挣钱回家后,看见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大多想要推倒改建成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村民全宙平的儿子全子科便是其中一位,在广东打拼多年的他攒下一笔积蓄,计划盖一栋混凝土的楼房,以改善居住条件。

听说又有村民要拆掉吊脚楼,李英面色凝重。村里的老人也舍不得这一栋栋看起来不那么“洋气”的老房子,每当有吊脚楼化为废墟,大家心里都空落落的。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7)

本着留一栋是留一栋的希望,李英和村干部开始给全子科做思想工作,这一做,便是两年时间,她已经记不清上门多少次,打了多少通电话。

在一次上门中,李英听闻全子科的儿子将回村举办婚礼,便邀请村民一起帮忙筹备。全子恒仍记得婚礼期间,“整个村的人,稻谷都不收了,全部帮他儿子筹办婚礼”。

真心付出赢得信任,诚挚的乡情彻底打动了全子科,最终他请来吊脚楼营造师傅,花费百万元,重新修缮了老宅。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8)

吊脚楼,是土家族的文化,也是记忆中的乡愁。

“国文物,要保护;村风貌,要和谐;若破损,及时修……”

这是立在村口的村约民规,祝勇留意到石堰坪村将吊脚楼保护放在首行。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9)

步入村庄,保存完整的村落形态、自成体系的稻鱼鸭生态系统、传统智慧的榫卯木构建筑……生动的生活图景徐徐展开,带给祝勇许多感触:“你们这是土家吊脚楼博物馆!”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0)

为守护好世代传承的文化,李英和村干部申请文物保护,制定村约民规,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到2017年,(吊脚楼)开始维修了,当时老百姓的心情那是非常的欢快。”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李英仍难掩激动,这是多年努力最好的回报。

“让每一个老百姓受益,这是我心中最大的一件事。”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1)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保有追梦的勇气

刚到石堰坪村时,鲁健一行人不知道李英就是村支书。直到参观厨房时,众人好奇夫妇俩平日谁掌勺?

“我做的比较多。”李英的丈夫全华国自豪地说,“因为她在村里当支书。”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2)

嫁给全华国后,李英选择在村里的学校当老师,让不少山里孩子有了走出大山的底气与机会。稳定的工作也让她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可以料理好家里的大小事。为改善生活条件,在从事教育工作10年后,李英走下三尺讲台,与丈夫一起外出打工。

离开湖南的那几年,李英陆续接到村里的电话,希望她回来,到村里做事。

李英明白一路走来的艰辛,也了解贫困带来的痛苦,想到那些和自己同样出身乡亲们,她鼓起勇气回到石堰坪村。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3)

而为老百姓办实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村里杂事多,每一件都得亲力亲为。申请文物保护,李英跟着老支书、文化站站长一家家地跑,记录每一栋吊脚楼资料;逢年过节更是忙碌,李英要统筹流程、主持工作,常常天没亮就出门,直到深夜才回家。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4)

繁复琐碎的工作,让李英在家庭与事业中分身乏术。好在丈夫站在李英身后:“既然村民相信你,那你把这个神圣的一票就要争取下来。”

有丈夫提供后勤保障,李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随着吊脚楼维修款项陆续批复,曾经破破烂烂、濒临坍塌的老房子逐渐修葺一新,电视、电脑、空调等现代家电成为家家户户的标配,更有年轻人从上海等大城市回乡创业。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5)

看到这个古老的村寨焕发出新的生机,乡亲们在老建筑中挖掘出新的生活方式,李英无比欣慰:“有他们支持的力量,我的心就感动了,就坚持下去。”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6)

采摘野菜时,李英与杨千嬅谈起彼此的家庭与工作,相似的经历、敢于追逐理想的勇气,让她们成了彼此“最懂你的人”。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7)

“我们人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去让自己进步,往前走,不只是文化艺术、历史的传承,而是我们给年轻人一个很正面的家庭力量。”

正如杨千嬅所言,生活赋予女性多种角色,也给予她们最独特的力量,像水一般柔软又坚毅,用自己的力量消融边界。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8)

“现在我觉得,我生在农村很幸福、很快乐。”

尽管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聊起当下的生活,李英的眼里闪耀着光芒。

远离讲台的她,仍在用生命影响生命,以勇气、坚毅、理想,为石堰坪村的孩子们带去自信与希望——让村寨成为回得去的故乡、拥有看得见的未来。

乡村教师带孩子去母校(从教师到村寨当家人)(19)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乡村女干部,她们之中,有“大山的女儿”黄文秀,有“城里来的扶贫工作队长”刘双燕……不论身处何地,她们都怀揣着理想,用坚忍和执着,创造一个乡村的未来。

来源: 央视一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