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财神节(上九圣会第五天)

五日财源五日求 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 隔夜匆匆抱路头

——清·蔡云《竹枝词》

九华山财神节(上九圣会第五天)(1)

增福灵德侯,又称为增福相公、福善平施公、堆金积玉增福财神、九天掌增福略福云露财神。在《东岳大生宝忏》中多次提到“增福相公”圣号,即此神也。在《泰山道里记》中载:“增福庙,在跨虹桥北,西有元君殿,北有迎天坊。”中天门旁,现存增福庙三盈,今信人都多呼作财神庙。增福庙中原祀何神?其与财神又有什么关联呢?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泰山神仙世界,了解这位泰山大神——增福灵德侯的信仰文化。

九华山财神节(上九圣会第五天)(2)

增福相公,李公,讳诡祖。是中国道教与民间共同遵奉的一位掌管天下财帛的神灵。李公,生卒年不祥,山东淄川人。魏孝文帝时任曲梁(治所今河北永年东南)县令,清廉爱民,决事如神,人思其德,李公逝后,立庙祭祀,入名宦祠。(名宦祠,纪念有德官员的祠堂。)世人多以“李公”呼之,故各地增福庙又多称为“李公祠”。显然,李公信仰源于世俗社会的儒家的祠神信仰。下面,就笔者所梳理的文献资料,更系统的了解增福财神的信仰渊源。

01 增福相公 信仰缘起

元·胡仲昇撰《福善平施公碑记》言:

夫福善而祸淫者,天之道也;害盈而福谦者,神之灵焉。是以禀河岳星辰之秀而诞于世者,乃英明哲智之神人也。故明而为人则作忠良正直之臣:幽而为神则号显应灵威之主,无不有以统天理流行之道而著神灵恒赫之名。仰惟福善平施公,淄川人也,仕魏文朝,出宰曲梁。怀英明之德,抱哲智之才,其决如神,其谋若圣。于是有妖狐之害,巨水之灾,公即除妖拯溺,泽流四境,民获安生,功烈固已至矣。其土俗感恩之深,即升之后,遂立神宇而敬,致祭亨庶报其赐。考诸祭法,能御灾捍患则祀之。理固诚,然迨后唐天成二祀,封增灵德侯,神之灵应日以宣著。逮亡宋,岁在咸平,复增修庙貌,其雄壮观于四方。鸿惟大元天历二年,加封福善平施公,益崇祀事,盖取诸书易,福善祸淫称物平施之义,以彰神之英明德化,礼亦甚称世传。适在金国邑罹攸灼之灾,诸舍宇为之一空,惟是庙岿然独存,所以表其神之异尔,今则凡值旱乾水溢螟蟊疾厉之害,有祷即应,其福民之功复何量耶?

明·万历王一鹗撰《重修增福庙记》言:

祠崇祭祀旧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时殛妖塞横水,心切民隐,贻福孔多,既逝之后,民作庙祭祀之。盖能御大灾,捍大患,固祭祀典,之所适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则庙之所建也远矣!明兴晋祀名宦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腊荐享,灾祥祈禳者,公多灵异,每祷辄应。

民国九年(1920)《三续淄川县志》中《三续仕宦·北魏·李诡祖》条中言:

北魏李诡祖。孝文帝时,任曲梁令。当南北纷争,民苦兵戈,独能抚楫流亡,敦行教化,与民休息,卒于官。民怀其德,立庙尸祝之,至今享祀不衰,明晋祀名宦祠。

《三教搜神大全》中称:

李相公讳诡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断阳间冤狱,夜间主判阴间是非,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饭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至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赠为神君增福相公。

明·《万历续道藏》所收《搜神记》中载:

增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生。李相公讳诡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管阳间央断邦国冤滞不平之事,夜判阴府是非狂错文案,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饭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至后唐明宗朝天成元年赠为神君增福相公。

九华山财神节(上九圣会第五天)(3)

02 增福相公 证神经过

儒家的祠神信仰,是如何进入道教的神灵谱系呢?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但道教诸神的神格信仰与儒家的神格信仰是有本质区别的。道教是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道生化出来的,所以,神也是道生化出来的。但神是最具有道的意志、特点、威力的化生。道即神也,神即道也,故而神道一元,拜神与崇道同在。除此之外,道教主张清祀,神不思食,师不受钱,是清约之道。

儒家信仰的神灵,多偏于巫化。在《尚书》《周易》《诗经》《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中所言的“上帝”或“天帝”,其意为“在天上的帝王”,“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天”或“太一”,具有浓厚的人格色彩。这显然与道教所讲的诸神来源——“道生世感”相悖。并且,儒礼要求太牢、少牢的祭祀规制,其场面宏大,多具有昭显功德之意。与道教的清祀传统,截然相反。中国古代社会立祠供奉某一位历史人物,是典型的儒家信仰的传统。但该神也会随着历史的流演,进入道教的神灵信仰系统。儒家的祠神是如何进入道教的神仙系统呢?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即是人间帝王的“敕封”。天子,是上天意志的代表者。金口玉言,经天子敕封的祠神才有资格进入道教的神仙体系,其典型的特点则是有了一个道教的神灵封号。如关公,在宋朝时敕封为“崇宁真君“,川主李公,被敕封为”妙道真君“等。历史上,朝廷敕封李公尊号,有四次之多。

五代天成元年(926年)明宗皇帝赠封为“神君增福相公”;

天成二年(927年),明宗皇帝又加封为“增福灵德侯”;

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赠封为“福善平施公”;

明朝建立后,“明兴晋祀名宦,仍唐封”。

这些祠神神仙经朝廷敕封便转入道教的神灵信仰,属于“阳元祀典行祠庙貌一切神祇”通归于东岳大帝主管,因为东岳大帝是阳界至宰。所以在《东岳大生宝忏》中出现了多位阳界祠神,如清源妙道真君、三灵侯、灵派侯、崔府君等。但他们与先天神灵,有本质的区别,最主要的一点即是关于他们的祭祀问题,究竟是“清祀”还是“血食祭祀”。但多数的阳界之神,虽然纳入的道教系统,但仍保留有各自的祭祀传统。如《朱子语类》中载:“川主受封,进入道教清祀系统后,其法力减弱,要求回归其血食祭祀系统。”祠神的血食祭祀与道教的清祀,可以理解为“一国两制”。同属于一个整体,实施两种制度。但这些祠神必须受持天律。在《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一《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则是对这些祠神的要求。如:

诸正神,受敕命血食一方,只得守护境土,妄兴一毫祸及于人民者,针决充替。放邪神狸鬼克害其境土方隅之民,徒八年。同作情意放者,加一等。受其财物者,处死。

诸正神,有邪鬼神入其境土,仰捉缚,具状送至东岳收管,违者徒三年。

九华山财神节(上九圣会第五天)(4)

03 先积法财 再求世财

一言以蔽之,历史上经过敕封进入道教系统的祠神,其在世时都铸有丰功伟绩。儒家立祠供奉,是警示后人,学习先贤,起到一种教化世俗的功效。道教崇祀这些祠神,其与儒家的观点相似,有教化劝善之用。我们拜每一位祠神,要了解这位祠神的历史,学习他们的神格,精进自己,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只有先积法财,神尊才会赐予世财,法财不积,世财难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