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的三个阶段(破茧成蝶的开解与顿悟)
昨天课间,小丁又来找我他高兴地告诉我,这一次他语文成绩考了一百二十分,全班第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破茧成蝶的三个阶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破茧成蝶的三个阶段
昨天课间,小丁又来找我。他高兴地告诉我,这一次他语文成绩考了一百二十分,全班第一。
他很高兴,以至于眉开眼笑。他甚至抑制不住要蹦起来。他说:“哈,老师,我一下突然就觉得我顿悟了,对,就是你说的顿悟。我虽然说不清我悟在哪里,但我觉得我就是悟了,就是突然就通了。我上一次才考了九十多分,这一次一下就蹦到120分。我觉得我就是悟了!”他高兴地在这个大办公室转着圈,对我连说带比划,完全不顾旁边还站着两个拿着卷子等着查卷的两个女生。我也很高兴,任由他高兴地倾诉他的高兴。
去年刚进补习班时,他曾经愁眉苦脸地问我,老师,我不管怎么下功夫做题,这类填空题都做不好。我当时看了他问我的题,是语文考卷中的第20题,语意衔接题。我当时没有明确指导他,只是让他先练习,然后参照答案,比对自己的语言组织和参考答案用词和语言组织形式有什么差别,然后再思考自己思考问题的思维差别在哪里?我告诉他,只寻找答案没用,积累困惑也是学习的必要。特别是一些相关的语言规律没有掌握,即便给其答案,他始终都不会明白其所以然的由来。倒不如让问题厚积深垒,这对一个执着于突破的学生是痛苦的,但却应是必经的。只有深积,才可能促成破茧成蝶的顿悟。当然,这个方法对那些不求突破,只浅尝辄止的学生不起作用。后来,经过两次课堂讲解之后,这个学生进步很大,问他,有了感觉,但很难准确把握,总感觉飘乎不定。我告诉他,继续积累困惑,同时对比。还有,就是在组织衔接句时,要根据上下语境确立句子的陈述对象。首先保证句子陈述主体的正确,才能保证语意不偏离。其次根据语境确定动作行为用词和其程度范围等。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虽然对组织句子有了方向性,用词也趋向靠近参考答案,但还就是差那么一点,却始终搞不清问题出在哪?看了他做的题,我提醒他,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篇章结构中,其文意和语意是上下联结,贯通一致的。那么语言组织中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等,是不是也应该是照应的。他顿时醒悟,欢欢喜喜地去了
然而,本次练考,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同样的陈述对象,同样的语境意思,有人正面肯定去回答,有人反面否定去回答。那一种,才算精准地正确。这时候,引着他们从篇章结构的布局整体思考时,学生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判断。然而,小丁却又拿来一个问题,这是一个照应中心句提出的相关内容的排序问题。他机械地按段首所列内容顺序去组织句子,却忘了具体语境的变化。当点出这一点时,他不再如最初问问题的那般困惑,很快有了自己的感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中,不只有知识的积累。困惑的积累,才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的关健。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实践才是开解与顿悟达成的最重要的一步。
值得高兴的是,这一阶段,学生们开始主动思考了,开始主动表达自己观点,并不断给我展示自己的卷面,以求评判。任何时候,差一点,就是谬以千里。当知道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剩下的,就是对应审题,语言组织对应的逻辑了。
愿这最后的九十多天,所在的考生,都能涅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