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合理性建议(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想法)

课外阅读的合理性建议(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想法)(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关于阅读的名言是老生常谈。课外阅读的好处多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但在针对自己的孩子应该阅读哪些书、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读,家长往往会产生困惑。我作为学生的家长,又在新华书店工作20多年,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供各位家长、老师参考。

一. 学生和家长选择课外读物的几个误区

课外阅读的合理性建议(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想法)(2)

1、家长自己不知要买什么书给孩子看,但又抱怨老师要学生买某几本特定的课外读物。其实老师推荐的图书往往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教育大纲等综合考虑而产生的目录,是学生课外阅读最基本的保证。

2、跟考试无关的课外读物一律不准购买。作为学生,考试成绩是体现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指标,现行的制度下,要家长、老师、学生不关注考试成绩是不现实的。但是课外读物是教材的延伸,是知识面的扩展,大多内容体现不到考试成绩里面。

3、以家长的喜好给学生挑选课外读物。有一定知识面的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图书,而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审美标准的变化,家长当年看得津津有味的好书,得不到现在孩子的青睐,是很普遍的现象。让孩子自己挑选的图书,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能够跟上时代的节拍。

4、多看作文选,就能写好作文。写得最好的作文比起中外经典作品,是远远不及的。“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作文选只可略作参考,不可以之为圭臬。只有走出家门体验生活,提高整体的语文水平,扩大阅读量,勤于思考,才能写出好文章。

5、只买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外名著。文学作品是各种课外读物的一个小小分支,阅读不但要有一定的深度,还需一定的广度。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生活等各类图书都要有所涉略,不可偏废,知识才能融会贯通。

6、只有看纸质图书才是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以阅读的介质在不断的变化、增多。网络阅读,电纸书,手机阅读等新技术不断出现,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超过图书、杂志、报纸老三样。广义的阅读不单单指的看书,甚至广播、电视、电影等一切信息来源都包含在内。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虽然有知识的不严谨,阅读的碎片化等诸多弊病,但也有检索快捷,读取方便的优点,是将来阅读的发展方向。只要家长、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一定是利大于弊。


二.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课外读物和不同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的合理性建议(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想法)(3)

一般将学生按照年龄分为幼儿阶段,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高中以上几个年龄段,但其中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阅读能力,个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现只根据普遍情况约略叙述之。

1、幼儿期间可以选择一些以图为主的读物,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绘本。 绘本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来感受、理解与讲述读物的活动过程。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的年龄段,图画书对其情绪情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感受的培养和启迪,是很多知识技能类教学活动所不能比拟的,让孩子爱看书、会看书,是绘本读物最大的优势所在。绘本是通过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孩子识字少,那些图就是他们通向故事王国的密码。如果拿到一本无字书,你不会读,不妨可以让孩子讲给你听,说不定孩子会给你很多思路和惊喜。

阅读的方式以亲子阅读为好,在阅读中能够增强与子女的情感,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通过家长的引导,发挥孩子丰富的想象。但要充分利用好图画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家长要花一番功夫的。(可以参看彭懿《图画书》)

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宜早不宜迟。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书,就会使学生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课外读物一般可以选择篇幅较短的注音读物,内容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短小的儿歌、童谣,简单的古典诗词为主。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配合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读的书籍,推荐给他们去读,阅读以后,可以与同学、老师共同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读书方法来自行阅读,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阅读当中,还要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和背诵能力。低年级孩子普遍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如果在老师和家长的组织下采用比较活泼的阅读方式,如情景表演等,那么会更加引起阅读的兴趣。背诵经典诗词或者文章段落,能极大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其实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

3、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主要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自由、自主、创新。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识字量不断增加,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在完成老师指定的阅读书目外,还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喜好选择更多的课外读物。特别是篇幅较长的经典著作,要能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不可贪图方便,阅读那些经过改编、减缩过的故事梗概式的书本。经常去图书馆、书店看看,只要看的书多了,通过比较,就会知道哪些是好书,哪些书值得一看。平时在家里可以订几份报纸、杂志,每天花点时间听听广播、看看新闻、上上网也是必不可少的。使之能了解外面的世界,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阅读中应着重培养孩子融会贯通、独立思考的能力。

4、初中阶段的孩子,已有很强的独立性,但还是要给予有效的引导。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材中规定要阅读的课外读物量比小学要大得多,但是很少涉及自然科学类图书,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注意各类知识的平衡。文史哲、艺术类的书籍也要有所涉略,使自身的修养得以提高。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要学会快速阅读,虽然不能达到“一目十行”,但也要几个晚上能看完一本书。“读书且平平读,不求甚解”只要看的书多了,各种知识在脑海里汇合,自会融通。

5、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近成年,课外阅读应有自己的方向性,最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读书过程中要注意取舍,一本书对你有用的说不定只有几页,甚至只有几行。“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书中的内容要经过思考,进行批判式的接受。在课外阅读中学会关心自然界和人类的命运,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扩大视野,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准备。

课外阅读的合理性建议(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想法)(4)


作者简介 ‖ 朱可伟,浙江绍兴上虞丰惠人,就读于丰惠镇小、丰惠中学。上虞新华书店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