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说我没那么帅怎么回(别人总是说我帅)

别人说我没那么帅怎么回(别人总是说我帅)(1)

最近互联网上都在热议一个词“凡尔赛文学”,说的是一种讲话先抑后扬的讲话方式,不经意地流露出自己的优越感。比如,“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我是最近才知道鸡蛋有壳的,以前都是吃管家剥好的。”再比如“老公给我买了一辆兰博基尼,可是颜色好丑,直男真的好土。”通过这两段教科书级别的“凡尔赛文学”,你一定已经了解了这种表述,其实就是拐弯抹角地在炫耀。

有个用户问:「别人总是说我帅,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反而很排斥,怎么办?」这么一听,我想大多数人的反应和我一样,这有凡尔赛的味道啊。要不咱俩换换,让我也感受一下这种甜蜜的负担?但是呢,我看到这位用户很认真地描述了自己的情况,他说自己从小到大,长辈,同辈,女孩子,都说我帅,其实我觉得我很一般,只有自己独处的时候才会去注意一下外貌,别人说多了我都有点排斥,尴尬,甚至觉得别人只看到我的外表,而忽略了我的内在,我感觉到了一种心理压力。怎么办?

好,听完这个问题描述,我确实能感受到他的困惑了。这不是为了凡尔赛坳造型,而是一个真实的问题。而且,有这个真问题的人恐怕还不少。

比如,小张特别热情是个老好人;老李很细心,是个谨慎的人。我们每个人,无往不在别人给我们贴的标签之中,区别只是标签不同、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如果你的优势特别明显,大家忽略掉你的其他优点,甚至给你下论断。那怎么让别人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呢?尤其是不只关注自己的外显优势,比如帅气呢?这个难题,被我们的哲学家、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玄毅老师破解了。

周玄毅老师的锦囊妙计是这样说的,我来为你完整转述:

1.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非常“凡尔赛文学”,但其实是很多人的困扰:不喜欢别人只关注、或者过度赞美自己的外在。

2.为什么即使外在受到了赞美,我们依旧会觉得不舒服呢?因为从人的本性上说,大家都不愿意被当作“花瓶”。我们更希望被他人看成是内在丰富,并且具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所以,一旦大家讨论的主题集中在“颜值”上,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被当成了纯粹的观看对象,自然会不爽。

3.但你肯定也意识到了,这种不爽,其实是很难被理解的。因为不管你说什么,它都会被解读为“客气”,甚至是“不领情”或者“矫情”。所以你最需要做的,不是扭转别人的看法,而是学习一种表达技巧:回应表扬——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人非常欠缺的一项技能。

4.最需要扭转的行为,就是“先谦虚一下再说”。我们的脑回路有一个惯性,每当受到表扬,开口的第一句回应都是“哪里哪里”“谬赞谬赞”。但是这种谦虚,很容易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你的尊重。于是,他会摆事实、讲道理、谈感受、做比较……通过各种方式,论证你就是帅得无法否认;而你的抵抗不仅无效,反而会激发对方的斗志。最后,你们俩都累得气喘吁吁,同时又在心里骂娘。

5.与其让对话陷入噩梦般的拉锯战,倒不如一开始就回复两个字:谢谢。也许你的内心觉得,这样大方承认,有些尴尬。但是相信我,不这样做的话,接下来的场面只会更尴尬。你越是害羞,在喜欢你的人眼中就越是动人;你越是拒绝,就越是给人继续讨论的机会。所以,如果你真心不想让颜值成为一个话题,就礼貌地说声“谢谢”,并迅速转移话题。

6.别看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并不简单。因为你要精准地掌握表达的力度,既不能过于真挚,让对方误以为你很想继续这个话题;也不能太过虚伪,让对方开始辩解“这是真心话,不是故意奉承”。想象一下,明星对粉丝挥手致意时的微笑——就是这个感觉。

7.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你要让自己除了颜值之外,还有其他的记忆点。如果人人都夸你帅气,一方面是因为你性格讨喜,大家都愿意向你表达欣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除此之外,实在不知道该夸些什么。所以,你得主动为自己培养“话题点”,让别人在谈起你的时候,除了“帅气”,还有其他可以多聊几句的东西。比如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鲜明的个性、幽默的谈吐……

8.其实,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永远是不一样的。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世界本就如此。所以,不必纠结“我的感觉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你实在对别人的夸赞觉得不舒服,不妨下次在心中默念:这只是别人眼中的我。

,哲学家思考问题的角度确实更深入。上周周玄毅老师,还上线了这么一条锦囊,解决的难题是「我总是被别人说内向、不爱说话,应该怎样自我改变?」这条锦囊确实帮助很多内向的同学,打开了心结,当然如果你是个挺外向的人,我也希望你能听完,了解和你不同的那群人,走进他们的世界。

周老师说:

“内向是不好的”只是一个刻板印象,千万别因此妄自菲薄,或者强行改变。你需要知道:外向并不等于开朗,内向也不等于阴暗。

如果你说话确实生硬,但是别人只会评价一句“这人很内向”,并没有排挤你。这意味着,你的“内向”性格,被人进行了善意的解读。这是多好的人缘啊!你非但不需要改变,还应该把这种性格,看作一个难得的优势。

这时候,你需要仔细想想,自己到底在无意中做对了什么事,才让大家跟你相处得很舒服。比如,虽然你不善言辞,但你是不是比较擅长用肢体、表情等“非语言”的形式,释放自己的善意?再比如,是不是因为你从来不抢风头、甘当配角,所以同事会觉得,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尊重?……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些“隐形优点”,一定要保持下去。这比“会说话”重要得多。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别人说你“内向”,只是一种委婉的说辞。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你这个人“没眼力见儿”“说话太难听”。而你之所以不喜欢别人说你内向,也是因为你隐隐感觉到了这一点。

如果真相确实如此残酷,那么你应该提升的不是“表达的意愿”,而是“表达的技巧”。也就是说,你不需要变成通俗意义上的“外向性格”,而是要对说话这件事,有更深入的思考。对于表达而言,说得精准比一味热情更重要。

当你能以这个角度看待问题时,“内向”同样会变成你的优势。因为性格外向的人,通常可以靠着滔滔不绝,hold住任何场面。他们反而不太会经常思考“表达”的意义。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演讲家,在私下场合都比较闷。也正因如此,他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琢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

还要考虑一种情况,就是你的内向,在别人眼中很不合群。社交场合要想热络起来,需要大量的闲谈支撑。不夸张地说,如果你想防止冷场,释放善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并不重要的问题”。就此而言,社交场合中内向的人,很像是在热闹的酒席上,坚决保持清醒的人。你拒绝“入戏”,很容易被别人当成刻意冒犯。“拒绝入戏”并不是你的错,你无必须因此自责。但如果你真的想改变,就得理解那些琐碎的社交话题,背后有什么意义。比如,英国人见面喜欢聊天气、中国人喜欢聊美食……这些话题虽然看起来无聊,但它们能跟所有人产生关联,也有利于大家打开话匣子。由此可见,聊什么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能彼此释放善意。明白了这一点,是不是心理上就没那么抗拒了?

如果你能放下心理包袱,可以有意识地为聊天储备一些话题。推荐你“赶赶时髦”——什么流行追什么,什么热门看什么。可以是时装、体育、养花、钓鱼……别担心话题“俗”,越俗代表越普世,别人越可能感兴趣。

其实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内向的人,都没有必要转变性格。如果强行改变,你自己不一定舒服,别人也有可能觉得违和。所以,与其试图扭转性格,倒不如对此加以利用。比如,你可以成为一个“说话不多,但做事靠谱的人”,或者一个“不善表达,但温柔体贴的人”。

好,锦囊转述完毕。是不是被周老师治愈了。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看周老师的锦囊的,而且时常觉得得到锦囊能有这样的好老师,是一件很庆幸的事。点开文稿,你可以看到一张图片,可以直接跳转到周玄毅老师的全部锦囊。这个周末,和哲学家一起想想那些人生难题,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