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沦落人古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每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开播,对于古诗词爱好者来说都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文化盛宴。在漫长的等待和期待中,第六季诗词大会终于开播了。我作为一个诗词迷自然是第一时间就观看第一期节目,而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

同是天涯沦落人古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1)

节目一开始,便要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人团选手中选出攻擂选手。要知道能够进入百人团的都不是泛泛之辈,对于诗词都是比较了解的。但经过4道“简单”的题目之后,却直接有66位选手被淘汰。之所以说这4道选拔题简单,是因为它们考查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像“曲项向天歌”中的“曲”字怎么读,还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到底是指杜鹃花还是杜鹃鸟。

同是天涯沦落人古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2)

其实这些题目都是很简单的,只要平时在诵读古诗词的时候稍加注意,基本上都能答对。但百人团有这么多人答错,这又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习惯问题。很多时候,越是简单的东西,我们越容易自以为掌握,而这种掌握往往是“似是而非”的,并不准确,但是因为它本身比较简单,我们往往就会忽略。

在这4道选拔题中,有一道题目如下:

以下两个选项,正确的是?

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同是天涯沦落人古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3)

这道题考查的是错别字,只要对这首诗比较了解,字句记得比较清楚,很容易就能答对正确答案A。但百人团的选手却有16人答错了这道题,没有发现“儿女共沾襟”中其实是有错别字的,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同是天涯沦落人古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4)

这是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笔下的一首送别诗,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上学时大家应该都曾学过这首诗,所以对它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这首诗起首两句诗人从地点落笔,第一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是在京城城郊,从这里看长安城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拱卫,第二句则是点名杜少府即将要去的地方是四川的“五津”,眺望哪里,只见风烟迷蒙。不过这两句其实是基于诗人的想象,视野无限拔高,否则不说千里之外的蜀地,便是三秦之地拱卫京城的场景也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古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5)

三、四两句,诗人的笔触从写景转为抒情。这两句其实简单归纳就是“感同身受”四字,王勃送别杜少府,两人同样感受着这份离别之意,内心一般凄楚,同样的两人也都是宦游人,处境也是一致的。这样的描写无疑将两人的关系拉得极近。

五六两句是历来称颂的千古名句,这两句一改前文离别的愁绪凄恻,意境转为豪迈,立马让整首诗的境界由狭小转为宏大。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并不能让知己分离,彼此之间的友谊能让相隔天涯的两个人如同比邻。这两句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但两句是一个整体,在宋代将这种句式称为“流水对”。

同是天涯沦落人古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6)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最后两句也就水到渠成,让全诗再无伤感的情绪。这也是诗人对友人的叮咛嘱咐,不要在岔路口分别时,像小儿女那般悲伤泪湿佩巾。

读完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儿女共沾巾”还是“儿女共沾襟”在这里其实都是符合诗意的,在古诗中两种表述方式都有,所以想要通过分析诗意来确定是“巾”还是“襟”是行不通的。这道题考查的其实就是选手的记忆力,所以我们平时在读古诗词的时候,理解诗词固然重要,但是对于诗句中容易混淆的字眼还是要多加注意,否则便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如果是你回答诗词大会这道题,你能答对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