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最深的几个俗语(十个常被误用的俗语)

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句俗语取自《论语》,原文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文中的“女”通“汝”,是孔子教育子贡时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只有你这样的人(指子贡)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和你接近了,你就失去了歉逊,和你远离了,你又会埋怨别人不搭理你。这句话原本是师长教导学生与人相处的态度,却因为一个通假字,被误作为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

被误解最深的几个俗语(十个常被误用的俗语)(1)

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说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人们渐渐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被误解最深的几个俗语(十个常被误用的俗语)(2)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进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后来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虽然逻辑上不通,不过还是有个意思在。

5.王八蛋

这是一句民间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的字义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就变成骂人的“王八蛋”,整个意境就不一样了。

被误解最深的几个俗语(十个常被误用的俗语)(3)

6.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这句话应该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走路、不怕费鞋。因为猎人想捕狼,往往要翻山越岭,跑许多山路,所以非常费鞋。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流传开来。

因在古汉语中没有j、q、x这3个音符,故古人就把“鞋”字读做“hai”,也有一部分地区读做“ha”。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地区仍读做“hai”,另一部分地区则读做“xie”。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 zi”。而在上海、江浙一带方言中仍然读成”ha zi”,因读音“ha zi”没有相类似的事物,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被误解最深的几个俗语(十个常被误用的俗语)(4)

7.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热,这个成语就是以狗的这一身体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8.无奸不成商

这句俗语原本是“无尖不成商”,后来把意思曲解了,被误解为“无奸不成商”。“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谷物数量的斗。古代米商在卖米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以惠买家。在那个讲究诚信的时代,如果不能敦厚到斗米冒尖的程度,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后来由于人们的道德素质下降,“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这倒也很贴近现代经济学主张的“谋取最大利润”原理。

被误解最深的几个俗语(十个常被误用的俗语)(5)

9.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不通的一句话居然人们还在用。实际上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从“度”到“毒”,无非是一些小人的自我安慰用法,结果还流传的这么广,岂不让人唏嘘。

10.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话看上去是很自私,其实不是自私的意思。误解的关键在于对“为”字的理解。实际上,在这里“为”应读作二声,不是四声。四声的“为”,是为了自己;而二声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为己”即做最真实的自己。

人的生命秉于天地自然,其性本善,最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灵性不昧的自己。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实自己,必会与天地自然之道相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当然是“天诛地灭”。

被误解最深的几个俗语(十个常被误用的俗语)(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