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

文案|33号调查员

编辑|33号调查员

“如果可以,我宁可穷得吃不上饭我也不想有人在半夜打我的电话。”

王亮,36岁,东北吉林公主岭人。

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王亮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的。

小时候,因为内心孤独和性格叛逆,王亮成了学校里出了名的“古惑仔”,喜欢所谓的哥们义气,在学校不学习整天打架闹事,让老师头疼不已。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2)

但是那时候谁都想不到,这样调皮捣蛋的王亮在长大后会成为无数生命旅程尽头的“摆渡人”。

在高中辍学之后,王亮走上了当兵的道路,在服役期满了之后转业后做了一个钢铁厂工人,但是人生无常,没想到王亮刚好碰上国家钢铁改制下岗了。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3)

没有工作的王亮为了糊口给房地产老总开了几年车,直到三年前,他被安排到民政部门开殡仪车。

从此,接送这些不会说话的“乘客”,充当搬运工,为逝者家属讲解接送逝者的风俗礼仪,成为了王亮的主要工作。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4)

在王亮的直播间里,他的粉丝自称兜友,因为王亮每次到现场时都会因为尊重死者从而把手机放在兜里,以至于许多人都只能看见黑色的兜子故而自称兜友。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5)

王亮每天晚上都在期盼着自己不会因为工作而外出,他在直播间里这样和他的粉丝解释:“因为我每次出门总是伴随着生命的消逝,所以哪怕自己少拿些工资也不要在半夜见到有人失去自己的生命。”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6)

谈起自己最害怕的一次接尸,王亮说那还是在他刚入行的时候,王亮接到通知去一个车祸现场,当时的面包车被拦腰斩断,逝者的胳膊仅剩一层皮肤相连,两人在车内,两人在车外,司机和副驾驶侥幸活了下来,剩余四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7)

每每提起这件事,王亮总会心有余悸,他说那个血液洒了一地的场景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王亮说,他第一次独自外出接尸的时候,那时他刚刚上班不到一个月。

逝者是因为车祸死亡,死亡时撞击脑部导致脑部破裂死亡,当时的王亮根本没想到这次接尸会有多么恐怖。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8)

因为逝者是因为脑部破裂死亡,这就导致在运送逝者遗体的时候需要裹尸袋,在王亮让家属用裹尸袋装好之后。

初入行的王亮还以为逝者家属会和自己乘一辆车,但是王亮万万没想到,死者家属竟然选择另开一辆车远远地跟在王亮的车后。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9)

这一切让王亮感到很是不适,但是当过兵的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王亮无论如何都要把握住。

在那个晚上,初入行的王亮独自一个人陪着不会说话的“乘客”在山野农村小道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回到殡仪馆,王亮说当时下车时非常害怕,就像死里逃生一样。​

人间皆苦,王亮在短短两年里见过无数悲欢离合。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0)

在短短两年,王亮接送了数千位“乘客”他现在已经不会再害怕和自己的“乘客”独处了,不仅如此,王亮还会在晚上自己和“乘客”独处时谈心,“什么都谈,谈谈人生啊,未来该怎么过,说说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就多注意点,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1)

车祸、病故,王亮见过了太多死亡方式,他经历了太多死亡以至于已经开始变得有些麻木。

王亮告诉我们,疾病和自然死亡的人尸身最为完整,其次凶杀和意外的死亡最不能让人接受。

有人觉得,死亡是一面照妖镜。生前众人和和气气的模样都是假象,死后因为利益纷争分道扬镳的场景是死亡照射出最残忍的镜像。王亮深以为然,他见证了太多人世间的险恶,哪怕与逝者为伴也不及人间半点冰寒

​。

他见过一个意外的凶杀,王亮清楚地记得那是被害人的哥哥用斧子把被害人给劈死了。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2)

那兄弟二人因为家里穷只有两只羊,弟弟卖掉一只羊得到五百元,晚上买了点酒菜和他哥哥一起吃,酒劲上头之后哥哥说卖羊的钱要分一部分,弟弟不同意,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后来查明这兄弟俩都有轻微的智力障碍,同时哥哥因为喝酒酒精上头,所以会下此杀手。

每每讲到这起凶杀案,王亮总是控制不住地沉默,五百元,一条生命,就这么消失了,恐怕任谁都没有办法平静地说完。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3)

工作久了,王亮也遇到了很多他无法理解的死亡方式,有儿子因吸食违禁药品产生幻觉,将自己的父亲乱刀刺死;也有人因为生意上的利益纠纷,将对手勒死后藏尸行李箱;还有人把自己的外室杀死之后再自杀殉情……

人生百态,王亮就是之后那位给所有人盖上棺布的“摆渡人”。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4)

工作两年,王亮遇到的最害怕的一位“乘客”是一位年仅十三岁的小“乘客”。

这位“乘客”因为突发心脏病没有挺住,王亮说那天他就站在楼下。

看着孩子的父亲亲手抱着孩子走下来,把那小小的孩子放在车上后,亲属们又放进去书包书本,王亮印象最深的是亲属们放进去一个大大的变形金刚,王亮知道那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但是可惜,这位小“乘客”,再也没有办法玩自己心爱的玩具了。

​因为当地风俗,白发人是不能送黑发人的,孩子的父母在把孩子抱上殡仪车之后是不能送孩子最后一程的,王亮关上殡仪车的门,就像切断了孩子与这世间所有的联系一样。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5)

王亮开着车走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在车后跪下,哭得很大声,王亮走了很远之后还是可以清楚地听到孩子父母的哭声。

当时有孩子的王亮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对父母的悲哀,人间如此痛苦,活着如此艰难。

大半夜的时候开车带着一位不会说话的“乘客”独行,这样一件怕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却是王亮的工作日常。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6)

在去接尸的时候王亮总会选择最快的路线,不论路途有多么颠簸都要走,因为他要快点到现场,有时候殡仪车的到来会带给逝者家属一些无法形容的安慰。

但是在归程时王亮无论如何都要选择开阔的平稳的大道,因为王亮觉得人都已经走了,归路就要平平坦坦的,走时如果还是磕磕绊绊的就不好了。

​身为遗体搬运工,王亮这些人才最懂得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死亡是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7)

殡仪两个字令众人避之不及,同时殡仪车也因为长期运送,被人们认为是阴气聚集的代表之一。王亮经常会接到意外和凶杀的逝者,因为死亡原因导致逝者满是血迹,将这些不会说话的“乘客”接到殡仪馆后,车内满是逝者暗红的血液。

在事后王亮会开着殡仪车找洗车店,请人清洗车辆,但是被老板毫不犹豫地拒绝。“去去去,我不做你的生意,你赶紧走,太晦气了!”这是王亮最经常听到的话。

现在王亮已经习惯自己清洗汽车,因为没有洗车行会愿意洗殡仪车,每当遇到逝者血液流到车上的情况时,王亮会烧一壶热水,拿着毛巾一点一点地擦干净。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8)

自从开始做一名遗体搬运工之后,王亮开始变得孤独,他好像知道周围人对自己的排斥,王亮再也不参与任何喜事,他说

“一是怕自己去了现场被人家嫌弃,二来自己现在代表着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曾经王亮最频繁的一天,单单出车次数就达到了23次,接到了整整26位“乘客”。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代表着二十六条鲜活生命的流逝,也是王亮目睹生离死别次数最多的一次。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19)

为了在晚上不那么害怕,王亮选择开直播,每天晚上和一众网友聊天解乏。

王亮的工资和自己的出车次数挂钩,出车次数越多王亮赚得越多,但是王亮在直播间里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手机铃声响起,因为每次响起都代表着又有一条生命的消逝。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20)

王亮愿意每晚自己的手机都不会响起,哪怕因此自己只能拿到微博的基本工资。

王亮见过太多千奇百怪的死者,也看遍了人间百态世间冷暖,渐渐地,他习惯了这份工作,再也不会感到害怕,但是内心却无比孤独。

在大家的心里,死亡就代表晦气,与死亡相关的职业,也让大多数人们感到害怕。

甚至当王亮把殡仪车停在路边时,有人见到会拔腿就跑。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21)

王亮从来不去看望新生儿,因为觉得自己会给新生儿带去晦气,在和朋友相聚时,无论如何王亮都不会去接自己的朋友,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这也让王亮变得越来越内向,他甚至有抑郁的倾向。

王亮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经常把所有灯都打开,然后躺在床上,就静静地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一直熬到天亮。

埋尸案真实事件(接尸人一年接2000多具尸体)(22)

虽然如此,但是每当有人问到王亮是否后悔当初来到殡仪馆的决定时。

“难道我害怕我就不干了么?能送每位逝者最后一程,也是十分伟大的工作。”

这就是王亮的回答同时也是大多数接尸人的回答。

他们每天都直面生死,他们给逝者盖上最后的棺布,他们皆是凡人之身,但是他们也是灵魂的“摆渡人”,他们从不晦气,他们不缺伟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