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语言与实在的联系密不可分)

语言的作用不仅是表达交流信息,还与语言游戏一起,构成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事实。日常语言游戏构成日常生活方式,科学语言游戏构成科学观察认知方式。

离开社会事实整体与人的社会方式,单从概念、语句、命题、文本入手认识把握语言,把概念定义当成概念表征对象的本质,进而认为先有概念和概念定义,再有客观事物;脱离语言反映对象,搞概念模型的理性思辨或语词辩证法,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语言观。

只有把语言当作社会事实的一部分,联系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联系具体的对话主体、概念指称、观察测量方式,语言文本的实际意义才能被揭示和确认。

具体用法的语词,是日常语言经常使用的语词;理想用法的语词(即概念模型),是科学在典型事实和公认范式下使用的语词;抽象语词(以抽象和模糊的尺度建构的概念),如“有”“无”、“非存在”,是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研究使用的语词。

人们看到与述说的事实,都有语言属性,与语言紧密联系;人们听到和讲述的语言,都是与事物对象、人的社会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我们读小说读科学理论书籍,是通过语言文本在自己头脑中建构特定的经验事实或典型事实。

6、语言的实际意义,只有联系社会活动方式才能确定

(一)

作为社会事实的一部分或作为人的生活工作方式一个方面,语言离开了相关的社会事实与生活工作方式,其实际意义将无法把握。比如说“36度”与“正常”这两个语言符号,如果不联系体温与疾病相关联的医学理论观念,不联系这一语言符号运用的医学观察范式,人们就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

当我说“他挥刀袭击你,你反身将他打翻在地,这是正当防卫”的时候,我是在有关正当防卫法律规则下说这番话的。要理解这句话中“正当防卫”的实际意义,必须了解相应的法律规则与司法解释。

当然,一般而言,语言的实际意义,读者或对话者联系语言描述代表的事物事实,结合语言使用者的生活工作方式,就可以做出基本正确乃至十分准确的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能够正确理解说话者说话的实际意思,读懂各类语言文本的内容。这说明,离开语法逻辑的分析或者说离开语言哲学的辨析,人们照样能够有效使用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达到交流认知的目的。

整体论语言观中的“语言”,不仅指语词、语句、命题、文本,而且还指与它们相关的事物对象、事实属性,以及人的社会活动方式等等东西。作为社会事实的一部分,语言的意义不能通过孤立的语词概念探究来把握,如“牛顿定律”这个词组或概念组合的意义,就不能通过这两个词与词组的概念辨析、语法逻辑分析来理解把握。必须联系牛顿定律赖以成立的“牛顿力学规律模式”,通过质点理想模型、无摩擦环境设定,与相应的测量尺度、观察方式在内的物理学范式的理解操作和把握,才可以对“牛顿定律”这一概念组合的实际意义有真正的理解。

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语言与实在的联系密不可分)(1)

(二)

换言之,语言(包括概念、命题、文本)的本质或者说实际意义,比如牛顿定律的本质和实际意义,不在牛顿定律的语言表述,而在决定这个表述经验意义的牛顿力学规律模式。经典力学规律模式决定牛顿定律语言表述的意义作用,有道是“有怎样的语言,就有怎样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反过来才是对的: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有怎样的语言。

在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看来,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活动离不开语言,新的观点更进一步:语言是人们社会生活事实的一部分,主体间事物现象的指称、确认、描述、交流离不开语言。就是个人意识或心中的存在,如果离开语言的命名定义作用,没有概念模型去规定由之显露出来的东西,“存在”亦无法在个人思想意识中明白确定、清晰生成。

人运用语言的词典意义规定描述表达事物对象,语言与人的活动一起构成社会事实整体。人的社会活动规则决定语言的实际意义,比如科学语言的实际意义,依靠既定的科学活动规即科学观察测量范式决定。

自然科学很少通过语词定义、语词意义历史沿革、语义分析和语义逻辑等等手段,令人们理解诸如“运动”“静止”“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实际意义。而是通过典型事实与规律模型,使人们理解把握受事实与模型操作方式决定的语言符号及概念范畴的意义;通过实际案例与解应用题的方式,使人们把握理解原理中语词概念范畴的实际意义。

比如,数学通过方程式的运算、方程应用题的解答,令学生理解方程的本质以及未知数X、Y的实际意义;今天的管理学,也是通过案例教学,通过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案例,令学习者理解相关管理学原理命题及语句的实际意义。总之,人们是通过实践,通过概念模型操作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操作模拟,把握相关语词概念范畴的意义,而不是通过语词定义或概念思辨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