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和唐玄宗爱情故事收尾(长生殿中杨贵妃和玄宗的美满爱情)
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素材,自唐天宝以来,以李杨之恋为题材的古典叙事文学作品一直在不断产生。早在唐元和初年,白居易和陈鸿就分别作了《长恨歌》及《长恨歌传》。宋朝则出现了《杨太真外传》,明朝的白朴又创作了《梧桐雨》。到了清初,洪昇三易其稿作成的《长生殿》可谓是这一题材的巅峰之作。
几乎在所有以李杨之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都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作者的创作思想到底是什么,是想要歌颂爱情,还是要进行讽喻?在叙事线索纷繁、出场人物众多的《长生殿》中,这个问题尤为关键。事实上,对于《长生殿》这样一部复杂的叙事作品,若是拘泥于个别词句,那么难免要陷入矛盾的泥淖中。因此,我们要抓住李杨之恋与安史之乱这两条主要的叙事线索,透过其二元对立结构,以观作者的创作思想。
唐玄宗杨贵妃插画
一、李杨之恋中的二元对立在《长恨歌》和《长恨歌传》中,李杨之恋其实已经具有了对立因素。李杨之恋和安史之乱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事,不过《长恨歌》及《长恨歌传》除了实写(改写)真实的历史之外,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杨贵妃死后之事。《长恨歌》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处开始,《长恨歌传》中则从“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心念杨妃如是”处开始,由此形成实与虚的对立。《长生殿》不仅继承了这种虚实对立,还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强与弱的对立,使得李杨之恋格外荡气回肠。
1. 虚与实的对立
《长生殿》在描写李杨之恋开端的《定情》一出中称“昨见宫女杨玉环”,这无疑是继承了白居易《长恨歌》中“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之说。这与其说是虚笔,倒不如说是反映事实的曲笔。《定情》之后的《禊游》、《复召》、《夜怨》、《陷关》、《惊变》等出中虽然不乏虚构,但整体而言还是依着历史的脉络描写了李杨二人从初识到热恋再到死别的真实事件。与此实写相对应的,则是带有极强神话色彩的虚写。
《长生殿》插画
在《长恨歌》及《长恨歌传》中,虚写和实写是完全分开的,《长生殿》沿用了这种虚实前后对立的整体结构,但却在实写部分安排了诸多伏笔,使得虚与实之间的过渡更为自然。在第十一出《闻乐》中,洪昇即通过嫦娥之口交代了杨贵妃的另一个身份:前身是蓬莱玉妃。在《密誓》一出中,又通过牛郎织女见证了李杨之间的爱情:
天孙,你看唐天子与杨玉环,好不恩爱也!悄相偎,倚着香肩,没些缝儿。我与你既缔天上良缘,当作情场管领。况他又向我等设盟,须索与他保护。见了他恋比翼,慕并枝,愿生生世世情真至也,合令他长做人间风月司。
昆曲《长生殿》李杨定情
由此,杨贵妃在惨死马嵬坡后尸解成仙之虚写过渡得极为自然,唐玄宗最终在牛郎织女的帮助下和杨贵妃重圆亦不显得突兀。
2. 强与弱的对立
在《长恨歌》及《长恨歌传》中,李杨之恋在惊变之前缺少一个发展过程,于是我们看到《长恨歌》开篇便云“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传》云“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到了《长生殿》中,洪昇则关注到了爱情双方的强弱关系问题。
《定情》一出中,玄宗有“褒封玉册,三千粉黛总甘让,唯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之语。但李杨二人的地位其实是不平等的,因为杨贵妃不过是玄宗“遍求窈窕”的结果。玄宗是杨贵妃的唯一,但杨贵妃并不是玄宗的唯一。于是到了《幸恩》一出,便有了玄宗命高力士遣送杨贵妃回丞相府之事。
昆曲《长生殿》李杨形象
杨贵妃被遣送回宫之后,玄宗“似有悔心,独坐宫中,长吁短叹”。在看到杨贵妃令高力士送来的断发之后,玄宗终于意识到了她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此后,杨贵妃又编排了《霓裳羽衣曲》,玄宗对杨贵妃的情感完全由“始于颜值”进入到了“陷于才华”的地步。二人的地位,也由此趋于平等。
到了《絮阁》一出,玄宗宠幸梅妃不料被杨妃发现,玄宗表现得完全不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个偷情被抓住的丈夫:且教梅妃在夹幕中,暂躲片刻罢。由此,李杨之恋甚至表现出了一些女强男弱的迹象。当然,这种强弱之分最终被七夕时的山盟海誓所消解。李杨二人之情,也由此步入“忠于人品”的境地。
二、历史叙事中的二元对立在以安史之乱为线索的历史叙事中,也同样存在上节所述的二元对立结构。其主要为忠与奸的对立及奢华与贫穷的对立,下文分点进行分析。
李杨及安禄山插画形象
1. 忠与奸的对立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历来有“女祸说”、“边将说”及“权臣说”等诸多归因之说。在《长生殿》中,洪昇采取了一种较为文学化的处理方法,其最终表现为忠与奸的对立。
在《贿权》一出中,杨国忠和安禄山这对奸臣叛将便一同粉墨登场。杨国忠俨然呈现出一副只手遮天的样子:
荣夸帝里,恩连戚畹,兄妹都承天眷。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国政归吾掌握中,三台八座极尊崇。退朝日晏归私第,无数官僚拜下风”。下官杨国忠,乃西宫贵妃之兄也。官居右相,秩晋司空。分日月之光华,掌风雷之号令。
杨国忠上昆形象
此时的安禄山犯下杀身之罪,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但文中也不忘交代“他道我生有异相”。到了《合围》一出中,安禄山终于表露了自己的祸心:我安禄山夙怀大志,久蓄异谋。当然,安禄山之所以会起兵,跟杨国忠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对奸臣叛将表面上是对立的,但实则是相辅相成的,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
与杨国忠、安禄山之奸对立的,则是郭子仪、雷海青之忠。在《剿寇》一出中,国难当头社稷不保之际,郭子仪怀着“家散万金酬士死,身怀一剑报君恩”之志挺身而出。雷海青虽为一介乐工,但却不做那些没廉耻的勾当,甚至敢于在所谓的“太平宴”上当众骂贼,在长安沦陷之际保持着一身正气。
郭子仪上昆形象
2. 奢华与贫穷的对立
在《疑谶》一出中,洪昇这样描写了杨国忠兄妹造府邸的奢华之举:
国舅杨丞相,并韩国、虢国、秦国三位夫人,万岁爷各赐造新第。这宣阳里中,四家府门相连,俱照大内一般造法。这一家造来,要胜似那一家;那一家造来,又要赛过这一家。若见那家造得华丽,这家便拆毁了,重新再造。定要与那家一样,方才住手。一座厅堂,足费上千万贯钱钞。
与之对应的则是玄宗逃亡蜀中的途中,一位村野老汉以一盂“带麸连麦”的粗粝之饭献给玄宗。玄宗感觉难以下咽,但这却是贫苦人家最好的食物了。事实上,早在《进果》一出中,洪昇就以杨妃的奢华生活和普通百姓的贫苦生活作了鲜明对比。
杨贵妃荔枝插画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海南道及西州道使臣为将新鲜的荔枝送到杨妃面前,日夜兼程飞马而去。与之对立的则是一位为了阻止飞马踩踏庄稼而守护在田中的农夫:
田中耕种多辛苦,愁旱又愁雨。一年靠这几茎苗,收来半要偿官赋,可怜能得几粒到肚……一家八口,单靠着这几亩薄田过活。早间听说进鲜荔枝的使臣,一路上稍着径道行走,不知踏坏了人家多少禾苗!因此,老汉特到田中看守。
可是,老汉不仅没有护住自己的庄稼,还亲眼目睹了使臣撞死算命先生扬长而去的过程。这些贫苦的百姓,就如同被骑在身下的马儿一样,累死累活、无处申冤。
三、透过《长生殿》的二元对立,看洪昇的创作思想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在《长生殿》中主要存在这四组对立:实与虚、强与弱、忠与奸以及奢华与贫穷。其中实与虚、强与弱潜藏在于李杨之恋这条爱情叙事线索中,忠与奸、奢华与贫穷则潜藏在安史之乱这条历史叙事线索中。根据这两条主要叙事线索,我们能够判断出《长生殿》具有歌颂真情及讽喻这两重主题。透过叙事中潜藏着的对立结构,我们则能看出洪昇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的双重创作手法背后的创作思想。
洪昇画像
1. 补偿心理及进步的爱情观
真实的李杨之恋是以杨贵妃惨死于马嵬坡为结局的,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但《长生殿》只用了不到一半的篇幅描写这段真实历史,其中还包含着诸多虚写,后半部分更是几乎以神话笔法描写李杨之恋,使之最终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对于李杨之恋来说,实写的终点是悲剧,而虚写则意味着团圆的开端。
由此,不难看出洪昇在创作《长生殿》时是有意化悲剧为喜剧的,李杨的身上的神话色彩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补偿。事实上,这种补偿心理在许多文人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众多花精狐女,便是对孤苦现实的一种补偿。
月宫重圆
《长生殿》中李杨爱情关系的强弱对立,则反映出了洪昇进步的女性观。在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是极为正常的现象。身为帝王的李隆基贪恋美色朝三暮四,这其实也并不违背传统价值观。但洪昇却在《长生殿》中安排了《絮阁》一出,将玄宗刻画得如同一位平常的丈夫。这其实并不仅仅体现了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更是传达出了作者“一夫一妻”的进步观念。
事实上,唐朝三大爱情传奇中的《霍小玉传》就已经透露出了这种进步的爱情观,霍小玉“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之语即是明证。当然,洪昇之所以具有这种爱情观念,这跟他个人的情感生活有关。在洪昇本人受到现实打击之时,他的妻子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在精神上给了他极大的慰藉。
《霍小玉传》
2. 忠君爱国及同情弱者
在《长生殿》中,洪昇通过杨国忠为祸、安禄山作乱及郭子仪平叛这条线索完成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叙事。不过,要对安史之乱进行历史归因的话,着实容易陷入“辩证”的泥淖之中。《长生殿》中虽有多处言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之过,但都并非论断性的话语。
洪昇主要使用的一种较为文学性的方法,通过忠奸对立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思想。在《骂贼》一出中,洪昇通过小人物雷海青之口,将忠君爱国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满朝文武,平日里高官厚禄,荫子封妻。享荣华,受富贵。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个贪生怕死,背义忘恩,争去投降不迭。只图安乐一时,那顾骂名千古!哎,岂不可羞,岂不可恨!
雷海青骂贼
此外,洪昇虽然歌颂李杨之真情,但却未因此而过于美化杨贵妃。尤其是《进果》一出,将杨妃吃荔枝与贫苦百姓的生存联系在一起,不仅表达了对贵族奢华生活的愤懑之情,更是流露出了对弱者的同情之心。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不惜笔墨揭示弱者的生存困境,这多少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事实上,洪昇本人在现实中就是一位“弱者”。他早年曾想通过国子监入仕,但却未谋得一官半职。之后又因“天伦之变”而流落在外,穷困潦倒。即使在他声名大噪之后,因为没有稳定职业,生活亦不算富裕。因此,洪昇对“弱者”的生存困境是深有体会的。
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不难发现《长生殿》具有“爱情说”及“讽喻说”双重主题。此外,透过虚实、强弱、忠奸、奢贫的对立,我们还发现洪昇在进行爱情叙事时以补偿心理及进步的爱情观念为主导,在进行历史叙事时则是以忠君爱国及同情弱者的思想为主导的。
参考文献:
- 陈鸿 《长恨传》(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
- 蒋防 《霍小玉传》(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
- 洪昇 《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版
- 伊河 《洪昇和<长生殿>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