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历届汉中太守(蜀汉控制南中地区的庲降都督)
蜀汉内部有一个比较特别的防区,主要负责对南中地区的防备、安抚、镇压,长官叫做庲降都督。由于南中地区受后人的关注度不高,有战事也基本是蜀汉内部的叛乱,而不是和曹魏作战,所以庲降都督在后世并不是那么亮眼。不过蜀汉的这个庲降都督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要管理南中这么大一块地盘的稳定。那么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蜀汉历任的庲降都督。
什么是庲降都督
首先小编简单说一说庲降都督这个官职。三国时期由于方便战争的需要,各国都在一些地区设置都督。比如蜀汉有汉中都督,负责汉中这个防区,来防御曹魏有可能来的进攻;再比如说这个庲降都督。“庲降”该怎么解释呢?“庲”是古代的一种台榭,“降”就是降服。所以有学者认为蜀汉这个“庲降都督”的名字就与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不同,而是另有深意。不过根据《裴注三国志》所说,裴松之本人问过蜀地的人,这个“庲降”到底是什么意思,得到的回答是一个地名。也就是说,按这个说法庲降都督与其他的都督在名字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个叫做庲降的地点又考证不到,庲降都督也没有驻军在“庲降”。所以庲降到底是什么含义,小编也不能确定。
《裴注三国志》:“臣松之讯之蜀人,云庲降地名,去蜀二千馀里。”
庲降都督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南中地区的稳定。南中原先五个郡:朱提郡、越嶲郡、益州郡、永昌郡、牂柯郡。后来南中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诸葛亮率军平复叛乱。为了防止再度叛乱,或者控制可能发生的叛乱的规模,诸葛亮又将这五个郡分为朱提郡、越嶲郡、建宁郡、永昌郡、牂柯郡、云南郡、兴古郡。庲降都督就负责这“南中五郡”或者“南中七郡”的地盘,与其他的都督相比,范围还是很大的,里面的形势也比较复杂,在选人上比较慎重,史料上记载为“都督常用重人”,那么咱们就来看看这些“重人”。
蜀汉历任庲降都督
邓方
邓方是可考的第一任庲降都督。邓方是荆州南郡人,刘备入川消灭刘璋的时候,他也一起跟着。邓方做过犍为属国都尉,刘备把犍为属国改成朱提郡,邓方就变成朱提太守,后来被选为庲降都督。《三国志》中记载庲降都督的治所在南昌县,而《华阳国志》中记载为南补蓉,或许是别称。按照史料记载,邓方治理南中地区的政绩很不错,可惜他在章武二年(一说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到222年)去世了。由于蜀汉无记注官,史料严重匮乏,所以邓方在《三国志》没有传记,仅仅在《三国志·蜀书·杨戏传》中收录的《季汉辅臣赞》有附列的小传。
《华阳国志·南中志》:“轻财果毅,夷汉敬其威信。”
《三国志·蜀书·杨戏传》:“章武二年卒。失其行事,故不为传。”
李恢
在历任庲降都督中,李恢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他是南中地区本地人。不过李恢并不能代表南中人的利益,他是刘备的铁杆支持者。刘备还没有彻底消灭刘璋的时候,李恢就主动去见刘备,深得刘备的信任。邓方去世了,庲降都督的位置空缺出来,刘备向李恢征询意见,李恢毛遂自荐,得到刘备同意,成为邓方之后的第二任庲降都督。
诸葛亮南征就发生在李恢在任期间,李恢也是三路南征大军的一路,协助诸葛亮平定了南中三郡的叛乱。后来南中再度发生叛乱,也被李恢所平定。李恢将一些豪帅迁徙到成都,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削弱不稳定的因素,保持南中地区的经济产出和赋税,来支持诸葛亮在前方的北伐事业。在建兴九年(即公元231年),李恢去世。值得一提的是,《三国志》中记载李恢去世前迁居汉中,汉中距离南中实在太过悬远,基本上一个前线一个后方,这个小编实在有些不得其解。
《三国志·蜀书·李恢传》:“徙居汉中,九年卒。”
张翼
张翼是犍为人,之前的履历一般都是太守。在建兴九年的时候,李恢去世,张翼接替了庲降都督一职。张翼性格比较严肃,执法严厉,没有收获南中地区的民心,促成了南中豪帅刘胄的叛乱。这件事发生在建兴十一年(即公元233年),张翼上任仅仅两年,可见张翼这个庲降都督并不是很称职,不适合这个位置。于是蜀汉用马忠来接替张翼的位置。
当时刘胄的叛乱尚且没有摆平,马忠又没有赶到,张翼的属下认为应该及时赶赴成都谢罪,但张翼还是坚持筹备粮草,直到马忠赶到后才离职。马忠借助张翼留下的基础成功击败刘胄。张翼这个举动也获得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赞赏。后来张翼活跃于蜀汉的北伐事业上。
《三国志·蜀书·张翼传》:“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闻而善之。”
马忠
马忠是巴西人,在刘备遭遇“夷陵之战”的惨败,退守永安的时候得到赏识。诸葛亮南征的时候,马忠也是其中一路,成功平定牂牁郡,代为牂牁太守,有一定治理南中地区的经验。刘胄叛乱时,马忠被任命为庲降都督,在任期间马忠转移治所,加强了对南中地区尤其是越巂郡的控制。马忠去世后,南中地区百姓违背礼法为其立庙私祭,可见马忠在南中地区的名望。
《三国志·蜀书·马忠传》:“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
张表、阎宇、杨戏、霍弋
为什么把这四个人放在一起呢?因为张表、阎宇没有个人传记,缺乏足够的史料;而杨戏和霍弋是副贰庲降都督,顾名思义应当是庲降都督的副手。其中张表和杨戏一个班子,阎宇和霍弋一个班子。张表和阎宇被评价为“其威风称绩,皆不及忠”,比马忠要差一筹。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失职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蜀汉末期阎宇实际上在巴东郡,可能遥领庲降都督,霍弋虽然是副贰庲降都督,可能在南中地区的实际上的权重要高于阎宇。
《襄阳记·罗宪》:“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
《华阳国志·南中志》:“以蜀郡张表为代,加安南将军;又以犍为杨羲为参军,副贰之。表后,以南郡阎宇为都督,南郡霍弋为参军。”
小结
以上就是蜀汉的可考的六任庲降都督,还有两个可考的副手。由于南中地区并非是对曹魏的前线,虽然有豪帅叛乱这样的战事,但还是关注度不高,这些人物也不如魏延、王平那样亮眼。不过小编认为这些庲降都督的历史贡献还是很大的,不应该被后人遗忘。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襄阳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