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的假秀才(假秀才真出书说治学理教)

【刘半仙的前半生(18)】假秀才真出书说《治学理教》,新先生老相识欲旧梦重圆

上回说到,这商先生这前清秀才的名号有假,其实对于刘三宝觉得倒也是无所谓的。因为就凭他读了十几年圣贤之书,教教那些乡下小孩完全是绰绰有余了是不是真秀才也不是大事情。只要刘三宝不说出来,当地人永远也不知道。

但老先生还有两大嗜好,时间一长便全暴露了,就是刘三宝想帮他也帮不了了。

金榜题名的假秀才(假秀才真出书说治学理教)(1)

这商良智过去读书的条件还是很好的,昭阳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是清代郑板桥的故乡,昭阳东门有郑板桥故居,这里读书治学的氛围相当浓厚。

商良智的家境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其父亲商机在培养宝贝儿子身上还是舍得花钱的。不但为儿子请了最好的先生,还专门在昭阳城里买了房子,请专人伺候商良智读书。

商良智也想不辜负家庭的期望,能够通过考试取得功名,既为自己有一个好的出身,也能光宗耀祖。

金榜题名的假秀才(假秀才真出书说治学理教)(2)

但无奈一是天资可能不够聪慧,二是一些积习难改。比如好吃和好色,就是商良智前面路上的两个拦路虎。

昭阳是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自古昭阳好避兵”,因为水网密布,很少波及战火。就是后来日本人打过来,当时的江苏省长韩德勤就将省政府迁到了昭阳,日本人一点办法也没有。

故而,当地人安居乐业,安乐祥和,对饮食文化也很考究。昭阳人不但中餐晚餐成席,早餐也是成席的。到昭阳城里或者稍大一点的乡下集镇,饭店早上就会座无虚席,早餐吃上几个小时很正常。各色早点琳琅满目,让你应接不睱。

昭阳对早茶的讲究超出你的想象,其安逸舒适的程度完全可以和天府之国成都相媲美。

商良智在这种环境里读书,尽管有悬梁剌股的决心,但也禁止不住美食美色的诱惑。色食性也,连古代先贤都认可的事情,商良智怎么抵挡得住。

所以,在连考几次都名落孙山以后,又逢时代更替,也给了商良智一个台阶。当然,学业成不成也不要紧,而声色犬马之事是不能耽误的。就是在盐城周家教馆期间,商良智的雅兴一点也不受影响。

然而到了盐水湾,商良智十分的不习惯。本来周万全安排商良智在粮行就餐,但他嫌太简单,三天两头去街上下馆子。

这下馆子本也无可厚非,偏偏还就下出了事情。

金榜题名的假秀才(假秀才真出书说治学理教)(3)

原来,小学堂在街上西头,靠得最近的小饭店就是包二家。商良智一次两次没在意,次数多了,对老板娘杨春姐越看越面熟,但就是一时想不起来了。

后来忽叫包二奶,记得好像是叫什么小桃红的。

杨春姐自从和包二结婚从良以后,肯定也再没有去过迎宾楼,这一晃就是好多年了。

而且即使时间不长,迎宾楼来的都是客,客人也如走马灯,杨春姐不过是逢场作戏,并没有将那位客人放在心上。

再说,当时浠沧巷的迎宾楼名气也很大,据说国内当年顶级的名妓赛珍珠都在这里挂过牌。小桃红只不过是三流四流的角色,接待的也不是什么名人大老板,都是些一些散客,他来你去,前发后起,并没有什么长包固定的,也没有必要特别的记住谁。

商良智虽然也常去迎宾楼,但属于散客中散客,不可能有固定相好的,因为商良智毕竟只是个教书的先生,并没有大把的银子。也就是臭猪头遇到馋菩萨,碰上那个是那个,其中当然也有遇到过小桃红。

金榜题名的假秀才(假秀才真出书说治学理教)(4)

有一次,旁边没有人,商良智喊住了杨春姐:“包二奶奶到盐水湾发财了?”

“是啊,也是刚来的。谢谢先生光顾小店呢。”杨春姐客气地答道。

“你还记得我吗?曾经早就是你的客人了。”商良智冷不丁地冒出了一句。

听到商良智如此说话,杨春姐杏眼圆睁,盯住他看了一会,忽然想起来了。

春姐看看四下无人:“怎么是你呀?真是路上不遇桥上遇,原来还真是位熟人呢!”

“现在不能叫你小桃红了,应该叫你老板娘或者包二奶奶了。”商良智说。

杨春姐脸上露出一丝恐惧,因为原以为到了这东海边上没人认得她了,不曾想还是碰上了熟人。“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徐娘半老,到海边上都成了乡下大妈,做点小本生意,混口饭而已。”

商良智倒是很兴奋:“千里有缘来相会,这也是命中注定的吧。”

杨春姐听他话中有话,不想接他的茬,但也不想得罪他。只是说:“好啊,东西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好。欢迎先生常来光顾啊。”

有了杨春姐的这句话,商良智的光顾也就更频繁了。

开始,商良智正常是吃早饭,弄碗虾糠面,再来两只肉包子或者弄碗馄饨。后来除了中午在粮行吃一顿,晚饭也几乎定点在包二家。

包二还是很开心的,等于有了一位固定的财神爷,请都请不来的。

但杨春姐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知道商良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想他的心思。

每次晚饭,商良智都要弄点小酒,然后就有事没事的叫老板娘,一会儿倒点水,一会儿加点儿花生米。

金榜题名的假秀才(假秀才真出书说治学理教)(5)

盐水湾本来就很小,当地人晚上也怎么在饭店吃东西,就是等等过路的行人。而且包二正常在厨房灶上忙活,外面就是杨春姐一人在照应。

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商良智不是拍拍春姐的屁股,就是摸摸春姐的后背。有时候还趁酒兴,赤裸裸希望和春姐两次搭上关系。

而杨春姐过去做那营生完全是生活所迫,后来既然嫁给了包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早就安安心心地过日子了,而且如今两个儿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包发财和包富贵都在小学堂里念书呢,所以根本就没有了那个想法。

因而,一直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婉拒商良智。

但商良智又不死心,还是有人前没人后的緾着,杨春姐真的很无奈,生怕有一天被包二知道了,或者给旁人看出来,还怎么在盐水湾做人哪。

杨春姐确实有苦难言,既不想和商良智再勾搭,又不敢得罪商良智。

其实,杨春姐看到商良智更多的是恐惧,就像当年的地下工作者被特务发现了一样,她更害怕商良智会在什么时候把她在迎宾楼呆过的事情说出来,就完全暴露了,更没有办法在这小街上混了。因此常常暗自流泪,心里非常痛苦。

杨春姐的苦衷旁人是不在意的,但瞒不过亲妹妹杨春妹,不是说姐妹连心吗。

一次姐妹俩闲聊,看春姐心不在焉,有些反常,和以前平时不一样,春妺就问姐姐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有什么事情?

听到春妺问她,春姐的眼泪也就止不住流了下来。然后说见到了以前的一位客人,就是西边小学堂的商先生,又在盐水湾碰到了。那人就是个花心大萝卜,还是在死皮赖花的緾着,非常的苦闷。

杨春姐的过去,春妺是知道的。她想离开城里到盐水湾来,春妺也是支持的,所以才会和她一起过来。但没想到跑了几十里,还是摆脱不了那过去的阴影。

对于这种事情,春妺也只是对姐姐理解,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不仅没有办法帮她,反而还勾起了自己的烦恼。

金榜题名的假秀才(假秀才真出书说治学理教)(6)

原来,春妺和金刚其在桥东开了个小饭店,生意虽然不是做得很大,但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两个儿子金镶、金壤也已经一天天的长大,都已经上学了。

但最近却给盐水湾东头十里一个得罪不起的财主盯上了,也是不胜其烦,只是没办法对人言说。

欲知这姐妹俩后面的事情,且听下回分解。

【后记】刘三宝确有其人。笔者十岁左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时,经常看见有个人称刘三宝的老人。此人头戴马虎帽,帽前插着一块白纸骨子当帽檐;棉袄上没有钮扣,用三道草绳系着。美其名曰:“身上三道‘紫金箍’,走遍天下不忍饿”。

有人说,刘三宝是个书迂子,书读多了脑子坏了;也有人说刘三宝是有大智慧的,从前也是个能人,后来装疯卖傻了。

想想后一种可能性也有。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如果他还一直帮人算卦看风水,早晚还不给斗死。而成了个书迂子以后,就没人管他了。

后来因缘巧合,碰到了高四爷(长篇神话小说《花果山》的作者),他对刘三宝多有了解;又认识了刘三宝的关门弟子泓道(江苏易学院长)先生,听他们说了不少刘半仙以前的奇闻轶事。

现得空闲把这些整理出来,为的是追寻那些流逝了的岁月和逐渐湮没了的风土人情。

纯属抛砖引玉,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斧正。

——苏北禺叟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