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1)

"十载辛勤变化鱼龙地,一生期许飞翔鸾凤天","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 到了江南贡院,我看到吴敬梓的铜像,不由好奇,吴敬梓怎么到这儿了?他不是托病不参加博学鸿词考试吗?讲解员解释,"吴敬梓的故居离这儿不远,他也许参加过贡院考试!"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2)

《儒林外史》我看过,手头也有,上中学的时候也读过《范进中举》,《王冕画荷》更不用说了,小时候就看过小人书,对于作者吴敬梓也有所了解。吴敬梓出身于家门鼎盛的官宦之家,少年聪慧,才识过人,曾随父宦游大江南北,后来家父去世,兄弟不和,勾心斗角,争夺家产。吴敬梓淡泊名利,视财产为粪土,终不是对手,败下阵来,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可见那时就兄弟阋墙,道德沦丧,为了钱,为了家产,各个争得跟乌眼鸡似的。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3)

从此,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富到贫,由贵到贱,被"传为子弟戒"的"败家子",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的地步。吴敬梓穷困潦倒,心灰意冷,看破了这个世态炎凉的世界,看透了这些官僚、绅士、名流、清客的灵魂真相,他说:"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要不然怎么会写出这么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全书一开篇就指出:"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了性命去求他------"

"穷而后工"。这都是他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实际上,就是一种牢骚,一种讽刺,一种鞭挞,一种暴露,一种社会的启迪,一种心灵的呼唤。胡适在《吴敬梓评传》中说:"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就是在追求、宣扬、醒世、图存更美好的东西,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不见得最坏,生活在最高层的人也不见得最好。还是那句话"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听说吴敬梓的故居离此不远,我们慢慢寻去。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4)

吴敬梓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名为"秦淮水亭",又为陈朝江总宅第遗址,在淮清桥附近,极占风光之胜。唐刘禹锡诗云:"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宋时为段缝所得,苏轼异常钦羡,有诗云:"若得为君连北巷,故应终老忘西川"。

时移世改,苍黄翻复,江总宅第,几度兴衰。唐许浑诗云:"身设南朝事已荒,邑人又赏旧风光"。宋马光祖诗云:"江家宅畔成花圃,东府门前做菜园"。到了清雍正11年2月,吴敬梓举家自全椒迁居这里,极感适意,再三称美,"偶然买宅秦淮岸,殊觉胜于乡里"、"爰买数椽而居,遂有终焉之志。"积十年之余,在此创作出堪称为讽刺小说的绝唱——《儒林外史》。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5)

更没想到故居的南面竟是"古桃叶渡",一座石牌坊矗立在那里,一面是"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一面是"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 讲述着王献之与桃叶的爱情故事。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娶了桃根桃叶姐俩为妾,每当桃叶渡河时,王献之都来接她,并作诗鼓励她:"桃叶复桃叶,渡船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也回敬他一首:"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阿限,感郎独采我。"表达感激之情与爱意。从此,这个渡口就成了象征着爱情的渡口,好多青年都到此相约相会,真是可遇不可求。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6)

到了大门口,两侧是著名女书法家肖娴书写的对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高度概括了这"万斛愁肠,一身侠骨"的风流雅士的生平与成就。

进院,像是一个大花园,假山奇石,花草竹木,与南面"古桃叶渡"是相通的。不远处有一洗砚池,后面便是"文木亭",楹柱上书写着吴敬梓的诗句:"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吴敬梓因老家有"文木公房",加之自己一字称"文木",便建了这个亭子,留写作之余休闲消遣,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出诗集也称《文木山房集》。移居这里后,又称"秦淮寓客"。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7)

碑廊前,竖有一尊吴敬梓立身像,一手背后,一手按书,凝视着桃花古渡,思考着大千世界。再往前走,便是"秦淮水亭",也就是当年吴敬梓一家人居住、著书立说的地方。现在,楼下介绍着吴敬梓的生平与家世,楼上展示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以及《文木山房集》诗集,还有研究吴学的作品。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8)

暂短截说,就是因为参观这里,我们知道了全椒县城建起了吴敬梓纪念馆,临时动议,反正也得往回赶,便乘火车奔往滁州,打的去了全椒县城。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9)

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城北走马岗,隔襄河与吴敬梓故居"探花第"相对。一进门,老远就看见吴敬梓的立身塑像。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10)

大门前四座旗杆石象征着吴家鼎盛时期。过厅竖立一石碑,上刻鲁迅对吴敬梓的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是称讽刺之书"。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11)

过厅上方有黄绮的题匾"讽谐寓真",两边对联是由刘子善所题:"儒林轶事施罗笔,史册外篇迁固文"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12)

进入大厅,吴敬梓坐像上方是王蘧常题写的横匾"名重儒林",左右是柳倩题联:"援笔重千钧绘尽儒林千姿百态,解囊轻万镒众抄说部大块文章。"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13)

西侧屋系沈鹏题联:"名重儒林理在史外,文轻道就情得其才";在西侧是关山月题联:"公心讽世重天下,辣手裁文醒士林"。东侧屋系启功题联:"文木高标垂雅范,阳秋健笔仰传奇";在东侧是林岫题联:"画像官场一针能见血,忧时稗说千古更燃犀"。正厅系汪岳尊题联:"天地著奇文,犀利笔尖,最难得渐破唯心,偏工画像;江山开胜迹,鹤归云外,应不恋桥边红药,巷口乌衣。"众多的联语,都是全国闻名的书画诗词大家撰书,歌颂、赞扬吴敬梓的,看来《儒林外史》真是影响不小。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14)

《儒林外史》笔触真实,塑形高超,讽刺犀利,语话精良,同情弱者,鞭挞权贵,确实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用小说抨击现实生活的先河,具有无穷的魅力。正如胡适所说,《儒林外史》同《水浒》、《西游记》、《红楼梦》都是"活文学",是"模范的白话小说";赞扬作者"写人物的画工的本领",认为《儒林外史》"开一种新体", 后来南方许多讽刺小说都学《儒林外史》,是《儒林外史》式的;吴敬梓"见识高超,技术高超",是"我们安微的第一大文豪"。

大文豪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15)

岂止安徽,在全国,乃至世界,吴敬梓也是赫赫有名。现在,《儒林外史》已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他描写的吝惜人物敢与巴尔扎克描写的吝惜人物媲美。

九口2018-10-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