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有没有考中秀才(别人考中状元纷纷祝贺)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小说观念相差甚远,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蒲松龄有没有考中秀才?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蒲松龄有没有考中秀才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小说观念相差甚远。
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才稍与小说的意义相近。
对于中国的短篇小说来说,我们一定要向前追溯的话,笔者认为可以从上古神话开始进行溯源。我们看到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黄帝与蚩尤等故事虽然早先没有具体的文字来进行演绎但是,笔者认为这时候的的作品其实已经具备了小说的很多的要素了,如:人物、情节、场景这些小说的必备要素已经有了充分的展示。
等时间推移到先秦时期的时候,大量的先秦哲学家开始使用故事来说明自己的学说与主张。这时候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故事。这些在《韩非子》中出现的"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庄子》中的一些如"北海若"、"胼姆"等故事都是在用着短篇小说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主张,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影响了中国小说的基本形式。这些类似的寓言故事笔者也认为他们是短篇小说的前身,因为他们符合小说的三要素。之后在秦汉时期《淮南子》、刘向的《列女传》似乎都用了很多今天小说的手法来写作。所以小说的形成并不是突然而成型的。到了魏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主角有鬼,
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开始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文言小说起源于先秦的街谈巷语,是一种小知小道的纪录。在历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唐长期的发展,无论是题材或人物的描写,文言小说都有明显的进步,形成笔记与传奇两种小说类型。而白话小说则起源于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故事的取材来自民间,主要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识。但不管文言小说或白话小说都源远流长,呈现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明清时期随着《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长篇白话小说的诞生,而短篇小说似乎并没有什么长足的发展。直到清代小说这种形式似乎真正开始走向了比较高级的地位,大部分的文人也开始倾向于这种文学体裁。其中蒲松龄《聊斋志异》与纪晓岚的《如是我闻》、《姑妄听之》、《阅微草堂笔记》算是短篇文言小说的精髓之作。他们捍卫了文言文的地位又将其与通俗的形式结合,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蒲松龄与《聊斋》1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山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出来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慧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耕,近24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
蒲松龄写《聊斋》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一方面由于自己的生平认为世道不公,另一方面对于社会黑暗的揭露和讽刺。这些所有都是建立在他科举屡次不中的情况之下,生活困苦的情况之下的。因为蒲松龄这一生痛苦的经历与生活的不顺利使得他厌恶整个社会从而使得他变成了时代的伟人、成为了敢于和世俗作斗争的典范。
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假如蒲松龄考中了科举会怎样?笔者,想通过他在《聊斋志异》之外的其他作品来剖析一个全新的蒲松龄,或者说一个不同于教科书,一个完完整整的蒲松龄。
假如蒲松龄考中了科举1、蒲松龄的谄媚
在很多的眼中,蒲松龄一定一个孤高而具有顽强气节的时代英雄。他也一定是个对现实社会非常不满而伟大的精神伟人。这是我们很小的时候从知道蒲松龄这个人开始就知道的现实。中国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思想,而我们的中国文论学家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学批评,对于"知人论世"有了新的理解。我们认为,了解一个人的作品一定要从他的生平入手。我们看到的现在的蒲松龄一定是一个没有考中科举而造成他悲剧一生的人。但是,他是否真的那样孤傲,那样的不群,对于官场又是否那样的不屑一顾呢。笔者给出的答案是:绝不是!
人在官场就会巴结上司,就会产生送礼的情况。对于讨好上级这种情况蒲松龄当然也存在。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是蒲松龄要考虑的问题。蒲松龄在给做孙蕙幕宾的时候,免不了学着那官场的一套。《上藩司徐》中希望宝应县前任知县抓紧时间交接政务,这样一封信呈递上去之后,免不了送礼。
后来蒲松龄又给孙蕙代笔给巡抚写信,请求解决宝应驿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为他人代笔的文章但是其中谄媚与那套官场的圆润气息都是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的。
要是说这些都是替别人代笔的可以说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当涉及到自己问题的时候,蒲松龄的谄媚与奉承别人的手段也丝毫不含糊:
汪如龙,字健川,安徽省宣城县人,以举人身份考选知县。汪如龙喜爱文学,曾辑录《寿世汇编》,编著《阳坡诗集》。他听说蒲松龄的文章写得好,现在毕府作塾师,写作了一部有趣的《聊斋志异》,高珩等人为之作序,便有意结识他,想借阅此书。遇到这样天大的礼遇他当然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心里的感受也不忘里告诉这位汪如龙希望他提携一下自己:
《上健川汪邑侯书》。原文是:"松,载笔以耕,卖文为活。遍游沧海,知己还无;屡问青天,回书未有。惟是安贫守拙,遂成林壑之痴;偶因纳税来城,竟忘公门之路......庶王事鞅掌之余,一开笑口;而仁人仰屋之夜,小破愁颜。不揣侏□,数首妄求冰鉴;弗嫌谫陋,八股尚俟陶钧。如或青眼窥人,谬荷栽培之眷;万一蓝衫利市,宁忘高厚之恩。"
蒲松龄除了赞颂汪县令的德政外,极言自己的不得志,企盼得到赏识、提携。蒲松龄写的五首七律《答汪令公见招》。
仙令仙才总不群,衢歌巷舞自纷纷。花村乱湿黄梅雨,凫舄长飞绮盖云。小语未能分上座,短髯聊足备参军。会当侍从篮舆后,把酒青山细论文。
疲驴日日孝河滨,行李萧条扑面尘。持戒应非求后福,拈珠元只忏前身。岂同弹铗三千士?? 聊附处囊十九人。偃蹇自拚人不伍,忽逢青眼涕沾巾。
桃李满城花乱开,河阳仙令手亲栽。冀群一顾遂无马,燕市千金更筑台。倘逐紫鳞藏壑去,拟随黄雀报珠来。更愁泽雁流离尽,濡煦犹烦济世才。
年年落魄抱烟霞,回首平时意转差。倘有一人能相骨,何妨四海更无家。儒冠未达狂生刺,呵叱恐遭醉尉加。踪迹迂疏应勿怪,生平曾不到公衙。
青衫白帢久飘零,羞把文章占盛名。敢请筑台先郭隗,漫劳悬榻待徐生。春窗萤火分官烛,文社鸡坛续旧盟。残卷犹堪消岁月,穷愁何足累虞卿!
这些几乎都是在吹捧汪知县的非凡的才能受到了百姓感恩戴德。自己虽然能力有限,愿意追随汪知县做出一番事业。自己日日奔波,被人轻视,但汪知县却敬重自己,汪知县善于识别人才,尊重人才。自己如果能一展其才,一定会报答汪知县的知遇之恩。
时隔不久,恰逢汪如龙生日,蒲松龄写了一首五言排律《寿汪令公二十四韵》,为汪知县祝寿。诗文既歌颂了汪知县的政绩,又描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不仅称赞了汪知县的人品,而且表达了所谓民众的心声。
淄民憔悴久,引领望神京。乍见凫双至,时闻鹤一鸣。八乡欢欲舞,多士喜如惊。父老龙钟至,儿童竹马迎。阳春回绿野,霖雨遍苍生。数月疮痍起,期年政绩成。投怀真似母,饮乳顿知兄。已慰禽鱼志,全消鼠雀争。弦歌浮里社,桃李满山城。绚索春前业,犊蓑雨后耕。村花无犬吠,堤柳见啼莺。惟抱拳拳意,绝无赫赫名。折腰今更苦,强项古难行。貌是因民瘦,心犹似水清。至诚愚贱谅,大雅斗山倾。户口多名贾,文章重识荆。丹霞摽秀宇,白雪净聪明。冬日人为爱,霜怀物不撄。家忧逢岁俭,赋幸遇官轻。昔困石壕吏,今无泽雁声。因贤责益力,被德望殊盈。堂下虎狼息,田间妇子宁。感深无以报,尸祝愿簪缨。
诗中写了汪知县来到这里年迈老人进前拜见,天真儿童骑着竹马迎接。淄川百姓安居乐业,田野一片欢歌、一片祥和。汪知县为民操劳,身体都消瘦了,清廉之声到处传扬。汪知县受到了很多百姓的爱戴。最后蒲松龄代表全县百姓衷心祝愿汪如龙功业卓著,早日晋升!
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在《聊斋》中大义凌然的批判黑暗官场的蒲松龄在现实中拍马屁走后门的功力一定是非同凡响的。
2、对上司的妾室明里暗里的觊觎
顾青霞是上文提到的孙蕙的小妾,当时候蒲松龄在孙蕙府中做幕僚的时候因为孙蕙本人工作较忙而且对于顾青霞也不是特别上心就导致了顾青霞和蒲松龄有着诸多的的接触。多年的在外漂泊生活让蒲松龄陷入了很多女性幻想之中,这样可以解释《聊斋志异》之中有很多书生与女鬼、女妖的风流故事。其实笔者有个大胆的想法就是那些美丽的女鬼、女妖形象可能就是以顾青霞的各个侧面为原型写成的。
蒲松龄觊觎上司的妾室这个东西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顾青霞善吟唐诗绝句,蒲松龄便为她编选了《唐诗绝句百首》。《唐诗绝句百首》,是顾氏通过孙蕙要求蒲松龄为她编选的,还是她自己直接请求蒲松龄编选的,还是蒲松龄投其所好为她编选的当然不知道或者不清楚但是怎么说这部《唐诗绝句百首》一定是给顾青霞编的。顾青霞与蒲松龄这样老妻相比能歌善舞,喜欢吟诗作画,估计长得肯定是不错的,要不然是不会做了县令的小老婆的。蒲松龄似乎对顾氏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绝对超越了正常的朋友之间的关系:
《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
为选香奁诗百首,篇篇音调麝兰馨。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
蒲松龄在诗中还称顾氏为"可儿"。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中说:"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可儿",意即称心如意的人儿。蒲松龄在诗中称顾青霞为"可儿"我相信这个不是一般朋友可以说的称谓了吧。
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
当日垂髫初见君,眉如新月鬓如云。数年围带知何似,闺阁才名日日闻。
佳人韵癖爱文章,日日诗成唤玉郎。莲瓣重台轻可听,行云也似爱宫商。
笔者写这篇文章并不想来抹黑什么,想表达的是一个立体完整的蒲松龄。假如蒲松龄考中了科举可能就没有《聊斋志异》这本书。笔者也认为蒲松龄做了官也不会是一个所谓清廉的好官因为从他阿谀奉承和对于情色的向往就知道,这样一个人做了官可能并不是那样的完美。人当然可以爱美女,但是蒲松龄身处这样的一个环境对于女色都这样的觊觎与向往何况换了一个更高的环境。身处官场的蒲松龄也极可能是阿谀奉承之辈因为在他不得志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出他那副官场上的嘴脸。什么"官场黑暗"、"什么贪污腐败"他年轻或者中年的时候一次考试也没敢落下,还不是积极地写信想投入进去?书里写的一个样,做起来又是一个样,这就是所谓一个"完美的蒲松龄"与"真实的蒲松龄"之间的对比。假如他中了科举,一切都改变了!《聊斋》没了,还有那个被我永远记住的"英雄"也没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