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1)

“在那一年半里,我以为我是个孤儿。”

这是演员郝蕾在上《十三邀》节目时,跟主持人许知远说出的一句话,令人疑惑又惊讶。

咋一听,这似乎是一个中年人在云淡风轻地“自嘲”。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2)

细细一品,这句话,是来自多年以前,一个小姑娘极度惶恐、无助乃至绝望的内心独白。

那种无法掩饰的、巨大的失落感和哀怨感,甚至能穿越时空,一直贯穿到中年,让人感到很扎心。

在节目里,性情耿直的郝蕾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童年往事、原生家庭,以及和父母的关系。

打小,家里对她的养育方式,一直都是“高期待” “打击式教育”,还经常忽视她的情感需求。

郝蕾提到,上小学前,她和妈妈曾出了车祸。随后,父母竟在她的世界里就突然“消失了一年半”。在那段时间,六七岁的她,曾以为自己是个孤儿。

她还记得,在人生低谷之时,她曾跟父亲说:“我需要一个拥抱。”可得到的,却是冷硬的回应:“拥抱有什么用!”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3)

谈说着、回忆着,郝蕾最终“破防”,忍不住潸然泪下。

一向标榜敢爱敢恨、形象强悍刚烈的郝蕾,心里竟有着如斯的伤疤、裂痕,如此的敏感、脆弱,让人不禁唏嘘、心疼。

透过她的眼泪,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小缺少爱与陪伴,被迫变得非常“懂事”的、隐忍而早熟的孩子,在青春里跌跌撞撞地成长,在感情中踉踉跄跄地行走的艰难过程。

一路上,她一直渴望拥有温暖的晴日,却总遇见荒凉的风景。而她的人生之路,本不该走得如此辛苦、疲累而坎坷。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4)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说: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关系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

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会成功,但他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深以为然。每一个缺乏爱与认同的孩子,心房里都有一个难以填补的空洞,一生都在找寻爱的慰藉,却又一生都在质疑是否被爱、被接纳。

01

每一个被“忽略”的童年,都将进入一个孤寂的成年

在节目里,郝蕾曾提到一个词,让人印象深刻——“间离感”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5)

她说,小时候,父母“消失”一年半回家后,她和妈妈之间的相处变得很陌生。自那时起,她跟任何人相处时,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间离感”,总有着隔膜、距离。

她平静讲述的细节,听起来却都很令人难过:

她3岁之前,都没有见过爸爸一面。

年少时,她孤身一人外出拍戏,吃了苦受了气,还患了胃病,却不跟父母倾诉、求助,只会跑到海边哭一场,把眼泪掩埋在沙土里。

她说,很羡慕张子枫,因为子枫有妈妈陪着拍戏,而她却是“谁都没有”。

成年后,她明明很在乎、关心父母,却没法很亲昵,总是很疏离,直到最近爸爸生病时,才稍微有了改变。她说,和父母在一起时,总想打破某种“紧张感”,但是“太难了”。

……

童年时的她,多么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跟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又是多么的疏离、压抑。

她的感受,无人倾听。

她的情绪,经常被否定。

她变得越来越独立、“懂事”,也越来越沉默、孤独。

临床心理学博士韦布,曾提出“童年时期情感忽视”的理论,指的是由于父母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创伤。

而带着这些创伤长大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幸福感,跟父母之间的情感会很疏离,情绪管理能力不佳,对人常充满戒备心,却又无比渴望被爱,难以建立起健康、正向的感情观、家庭观,不懂得如何正确去爱人或被爱、构建良好的亲密关系。

而郝蕾,就正是这样一个孩子。

成年后,她在感情路上一直磕磕碰碰、颇为不顺,还曾两度离婚,跟父母之间相处有隔膜——而这些,跟小时候缺爱、缺少关注的经历,有着莫大关联。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6)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很多回答都很让人心酸,很多人都说自己不会爱了,对爱不抱念想了。

有个高赞回答,让人难以忘怀:

答主是位男生,小时候家里只管他吃饱穿暖,在情感上却很少关注他,他很孤单、迷茫,想找妈妈聊天,却总被无视。而父亲对他的教育简单又粗暴,动辄打骂。

他曾离家出走,想获取关注——父母找到他后,却是一顿拳打脚踢。

后来,他又尝试“自杀”,想着要父母关怀他,拧下灯泡把手指放进去,差点被电死!他惊恐地急切地告诉妈妈,他刚刚自杀、触电了,需要关心。

可是,妈妈只是安静坐着,抬眼看了看他……

成年之后,他跟父母的感情很淡漠,想着要修复,却显得无比尴尬、生硬。

他说:“明明和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感觉像是独居。他们就像一起合租的租客。你不会想要隔壁的租客对自己温柔,悲伤时也不会轻易向他们吐露。”

这句话,让很多网友感同身受,瞬间泪奔。

可惜,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也有很多那样的孩子。

02

每一个孩子,都渴求被父母的眼神“点亮”

纵观郝蕾的心路历程,我们会感受到,除了缺少爱与关注,她最为渴求、却也最为稀缺的,是“认可”二字:“我特别渴望得到一个认可。”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7)

父母对她,“永远是打击”,总是惯于打压和否定,要求她必须像个男孩,也极少夸赞她,表现不好时,还会“啪”一个巴掌就打过去。

她长大当了演员,为了那一声“认可”,拼尽了全力打磨演技、拿了奖、还荣膺影后,父母对她“最好的”评价,也只是淡淡一句:“演得还行。”

她是笑着回忆起这些往事的,但水亮亮的眼眸一下就黯淡了,笑容里泛起一丝苦涩。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8)

我们对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评价,都在无形中塑造着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我们懂得认同和支持孩子,给予他正向的评价和引导,他才会自信满格、能量充沛。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但很多父母的双目,都聚焦在分数和名次上,按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对于努力的过程、难得的进步和改变却“视而不见”、吝于表扬,还认为孩子需要多“敲打”,才能有长进。

殊不知,孩子的努力和坚持得不到认同时,却屡屡被打击时,只会陷入自卑、自我怀疑和否定,做什么都会患得患失、自卑畏缩。而这样的状态,还会有可能持续一生!

在某个节目里,歌手范晓萱说起妈妈的一个电话,顿时泪如雨下。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9)

妈妈说:

“我最近在网络上都有看到你有上节目,然后又把你之前的一些表演、MV之类的视频又看了一遍,妈妈特意跟你说‘你真的很棒,那个时候妈妈没有支持你,妈妈跟你说对不起,不知道这个鼓励会不会来得晚了一点’。”

不知道,为了这几句话,范晓萱努力了多久,又等了多久,内心曾有过多少的煎熬和苦涩!

她激动地说,母亲对自己的肯定非常重要,再晚也不算晚!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父母赞许的眼神所“点亮”,释放出无限的潜力、多元的精彩。

但是,有很多孩子做得再好、再努力,有再多的优点和潜能,都等不来父母的一声“点赞”。更多的,是漠视、苛责,或者是打压。

这会让孩子心里充满了匮乏感和不安感,一生都在苦苦索求被认同被肯定,人生之路会走得异常疲累。

03

小时候被厚爱过,就有了一生的铠甲

演员陆毅曾转发过一张图,说自己看得热泪盈眶的。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10)

看了图上的文字,无数网友也热泪盈眶:

“我们要尽量对孩子好一些,让他们在小时候尽量快乐。因为长大以后他们会遇到很多痛苦,那时候,小时候的快乐,就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和安慰。”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特别戳心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就是童年的不断重复。”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愿我们都能懂得反思、改变,给孩子多一点的爱护、关注与理解。

  •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给孩子“有效”的陪伴

我们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足够的、有效的关注和陪伴,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和情感需求,多点安抚、开解孩子。

朋友雯子很早就懂得这一点,她每天再忙、再累,都会抽点时间跟女儿聊聊天,耐心聆听孩子说话,并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事情。

这样一来,女儿就感觉妈妈很在乎、很理解自己,所以她也很信任、尊敬妈妈,遇事会毫无顾虑跟父母诉说、求助,随着不断成长,她的性情也显得越来越乐观积极、自信大方。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11)

  • 学会“看见”孩子的“闪光点”

著名主持人孟非,前几天发了一条微博,获得点赞无数,其中有句话说:“其实不仅是对孩子,及时而恰如其分的赞美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特别重要。”

22岁的女人拍了三部电影(出演全裸禁片成名后2次离婚)(12)

每个孩子,都无比渴求被认可、被表扬,犹如植物需要温润的水分。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说:只有适度表扬才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我们要学会多多看见、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孩子的努力和优点,要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让他的内心始终跃动着积极、自信的小火苗。而对于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要多花些耐心去接纳、引导。

想起一首诗,英国诗人黛安·仑曼斯写的《如果我能再次养育我的孩子》:

“如果我能再次养育我的孩子,

我会先蹲下,再温柔地诉说;

我会多将拇指竖起,少用食指指点;

我会拿出更多微笑给孩子。

……

如果……如果,

已经没有如果,我不再后悔过往行动,

从当下开始!”

去好好爱我们的孩子吧。

童年里被父母厚爱过、善待过的孩子,心里将储存起很多很多的爱与能量,生命底色始终是明亮、温暖的,内心也会变得坚韧强大、底气十足,一生像披上了“铠甲”,无惧风摧雨打,更懂得如何正确地去爱自己、爱他人。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