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在明朝的地位(罗贯中是明初人)

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开篇就可以看到著名的词《临江仙》,记得老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每次都会唱已经谱成曲的《临江仙》这首歌,听起来总会别有格调。初读者可能会以为这首词就是小说作者罗贯中所作,其实真正的作者是明朝中期的杨慎。

罗贯中在明朝的地位(罗贯中是明初人)(1)

一、杨慎及其词《临江仙》:

杨慎(1488—1559),是明朝的著名文学家,和徐渭、解缙一起被称为“明代三大才子”。曾在明正德六年(1511)中状元,官至翰林编修,参与过《武宗实录》的修订工作。在嘉靖三年,杨慎因为“大礼议”而被廷杖,接着被遣戍云南永昌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杨慎依旧潜心学习。

罗贯中在明朝的地位(罗贯中是明初人)(2)

​杨慎感于历史的兴衰演变,以历史为创作背景,创作出了《廿一史弹词》,原名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正如原题目所说,弹词一共有十段,分别为:总说、说三代、说秦汉、说三分两晋、说南北史、说五胡、说隋唐二代、说五代史、说宋辽金夏、说元史。

罗贯中在明朝的地位(罗贯中是明初人)(3)

其中《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即是出自《廿一史弹词》中的第三段“说秦汉”,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是化用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句词,全词读起来感受到历史的无尽沧桑,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杨慎的《廿一史弹词》中还有很多优秀的词作,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冯梦龙所作的《东周列国志》中,开篇词《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就是出自杨慎的《廿一史弹词》,《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词云: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现在,对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没有疑问了。可是问题又来了,小说的作者罗贯中不是元末明初的人吗?杨慎不是明朝中期的人吗?那么二人都没有生活时间上的交集,罗贯中怎么可能在自己的小说中引用还没出生的人的词呢?

二、《三国演义》与《临江仙》之关系:

笔者特意查了一下,目前罗贯中的生卒年上没有明确的材料记载,现在只能得出他大概的生活时间和年代,大约是生于公元1330年,卒于公元1400年,而杨慎则生于公元1488年,二者之间相差了80余年的时间,古代人又不搞穿越呀什么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罗贯中在明朝的地位(罗贯中是明初人)(4)

这个问题就得涉及到一门学问——版本学,这门学问多在文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等传统的学术领域用到。

探讨上述的这个问题也同样不得不涉及《三国演义》的版本。小说《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朝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此书一共有24卷,240则,每一则的题目是七言单句的形式,不同于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还有一版本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叶逢春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十卷,分240段,现在只存有八段。

而现在市面的上通行本《三国演义》则是采用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订本。这一版本对以前的版本的回目和内容等都做了较大的修改,而开篇词《临江仙》也是毛宗岗父子在这时候加上去的。也就是说,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根本没有引用杨慎的《临江仙》这首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