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术语解释(成语空穴来风释义定解)
成语“空穴来风”释义定解作者:陈益林
“空穴来风”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成语,打开电脑网络稍加搜索,含有“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句子便会铺天盖地涌来,兹举几例:
⒈“风起于青苹之末”,文化界骂的流行又岂会是空穴来风?窃以为,若要追根溯源,近几年文化界“伪”的流行才是“消费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绝对统治”的最好说明,也正是骂的诞生乃至“流毒”天下的原因所在。
⒉目前公司发展中最为欠缺的就是没有一个具有鲜明特色而又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主营业务,因此这种市场传闻可以说决非空穴来风,而是体现了相当一部分市场投资者的良好愿望。
⒊国际(米兰队)目前急需一名中场发动机型球员,看来关于希多夫与基恩转会的流言,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空穴来风”的词义,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新华成语词典》第402页的解释是: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没有根据。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版)《新华词典》(商务印务馆2001年版)和《中华成语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则基本上都解释为: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空穴来风”的以上释义可以归结为两类:⒈比喻有一定根据的消息和传闻,与“无风不起浪”近义。⒉一词多义,兼有“比喻有一定根据的消息或传言”和“比喻消息或传言没有根据”两种意思。如果根据第一类释义来判断,则以下两例对“空穴来风”的理解和使用,必有一例是错误的(例2中的“空穴来风”显然是由“比喻消息或传言没有根据”这一词义引申而出的意义)。根据第二类释义,则例1、例2的成语理解和使用皆属正确。
例1: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茅盾《蚀·追求》四)
例2: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以目,并非空穴来风。( 邹韬奋茅盾等所著的《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
都是权威部门出版的辞书,我们到底应该依从哪一家呢?
权威辞书间互相“打架的”的结果便是造成成语使用的混乱和学生做题的困惑。比如上引来自网络文章的3例,有人就认为是误用了“空穴来风”一词。《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增刊上还有人专门指出:“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而又容易用错的成语。这些成语虽然常见,但人们往往误解了它们的意思或忽略了它们使用的特殊环境或对象。例如‘空穴来风’容易误解为凭空捏造,实际上它是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有人甚至据此对当代文坛大腕王朔大加奚落——“文章的最后我还要告诉你,《我看金庸》里有两个低级错误。《天龙八部》是5 本而不是7 本;成语‘空穴来风’用错了。如果你连小学生会做的算术题都会算错,连中学生会用的成语都会用错,那您还是省点劲,回家歇着去吧。”(林桢《王朔,听我对你说》)
不少考生对下面这两道成语辨析题的答案就大为困惑: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外面风传厂长要辞职,有人说是谣言,但我想,空穴来风,恐怕总有点实事的影子。
B.王先生小时候,在嬉耍的间隙,经常蹲在教室的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他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私塾里最年幼的学生。(“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用在小孩子身上显然欠妥。)
C.读书的关键在于透彻理解,如果生搬硬套,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没有用处。(“生搬硬套”是指机械搬用的做法,而句中要表达的却是对书本内容的理解问题,宜改做“生吞活剥”为是。)
D.待你刚扔下,冷不防从柱子后面、从电话亭旁、从小卖部里会窜出一个值勤的大叔或大妈,他(她)守株待兔地要罚你的款。(“守株待兔”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用到忠于职守的值勤人员身上不妥。)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素质教育休戚相关的。(“休戚相关”适用于人而不适用于物。)
B.旧社会老百姓受剥削、受压迫,过着筚路蓝缕的生活。(“筚路蓝缕”指的是创业的艰辛。)
C.日前,制造“8。21”特大抢劫案的又一名案犯被抓获,其余的案犯也将在劫难逃。(“在劫难逃”,感情色彩不对,有同情抢劫案犯的意思。)
D.那么,为什么多数人都将陈寅恪的“恪”念做“确”呢?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
惑而从师求教,对“空穴来风”作过一些考辨的老师,常常也只能对学生说“空穴来风”是一个集截然相反的两个词义于一身的“另类”成语。没有对“空穴来风”作过考辨的有些老师甚至只能用“说不清”来不了之了。
“空穴来风”最早出自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枳:木名。句:弯曲)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孔穴,风善从之。”穴:洞。来:招来。后人由空的洞穴容易招进风来联想比喻到某种说法有一定的原因和根据,或比喻流言乘虚而入。一些学者专家指责现在不少人误用“空穴来风”正是基于对“空穴来风”一词的语源考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版)《新华词典》(商务印务馆2001年版)和《中华成语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基本上都解释为“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显然也是所来有自。
但词语的流行和运用过程中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从众定律”,如“打扫卫生”、“恢复疲劳”“太阳落山了”(事实上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而非太阳围绕地球转)“用心思考”(从科学上讲,该用脑思考)等,从语法或从科学、情理上推敲似乎讲不通,但由于长期流传,在语言交流中又不会产生什么交际障碍,因此也就任其通行,谁也不把它们当病词、病句来处理。也许是基于这种原因,《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在指出“空穴来风”“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这一义项的同时,也肯定其“比喻传言没有根据”这一义项的正确性。
但人们发现集截然相反的两个义项于一体的“空穴来风”在理解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引起一些误解,存在诸多不便,迫切希望语言学家们给这一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以一种统一明晰的界定。正是顺应这一要求,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的一档语言文字栏目专门对“空穴来风”的用法作了最新说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都已根据词语运用的约定俗成“从众定律”,对“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语义作了新的界定:“原比喻有一定原因和根据的消息或传言,现常指缺乏一定原因和根据的消息或传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