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为老不尊的人 切莫为老不尊
作者/梁言在人们的心目中,老年人阅历无数,经验丰富,善恶有辩,是非分明,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凝练自尊、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的人他们往往会以老者的姿态教子训孙讲文明、讲礼貌,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等不良行为,更会以身作则地教诲子孙:吃饭不能趴着歪着,吃东西不能出声,夹菜更不要如鸡啄米等等即使是不识字无文化的老人,亦把传统文化看得很重,懂得老人应有的人格形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最怕为老不尊的人 切莫为老不尊?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最怕为老不尊的人 切莫为老不尊
作者/梁言
在人们的心目中,老年人阅历无数,经验丰富,善恶有辩,是非分明,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凝练自尊、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的人。他们往往会以老者的姿态教子训孙讲文明、讲礼貌,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等不良行为,更会以身作则地教诲子孙:吃饭不能趴着歪着,吃东西不能出声,夹菜更不要如鸡啄米等等。即使是不识字无文化的老人,亦把传统文化看得很重,懂得老人应有的人格形象。
然而,到了现在,情形却不同了。随地吐痰、无端骂街、购物不排队、乱穿人行横道等不文明行为中,老人的数量在增多;将救人诬为撞人、将帮己诬为害己、甚至故意碰瓷讹人的,也有一把年纪之人;在小区院内高歌狂舞扰民、在公园里摘花折木、在公交车上为座位耍横的,也总能看到有银髯白发之人;在境内境外旅游的人群中,也能不时听到小孩提醒爷爷奶奶“别这样”、“莫那样”的提示声……
于是,有不少人开始找原因了,我在网上就看到不少。有的说是这些老人“变坏了”;有的说是一些坏人“变老了”;也有人埋怨现在的浮躁和赤裸裸染“坏”了老人;更有人从这些老人们的成长年代和沧桑经历中挖掘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然而,以本人看来,网友们的谈论不无道理,但也决不能成为老人们为老不尊的理由和借口。
应当承认,现在的老人们经历是坎坷的。他们经历了物乏的困苦、低薪的熬煎和动乱的折磨,在困难中为子女、家庭、社会和国家付出了心血,做出了牺牲。现在人老了,理应受到年轻人乃至社会的帮扶、关爱和尊重。然而,老人们也应当明白,经历苍然,更应当珍惜现在,现在尽管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与过去有天壤之别。还应当明白,在尊重面前不能“倚老卖老”,在言论自由面前也不能太放纵,在行动自由面前更不能扰乱社会秩序。更应当懂得,道德和礼仪是相互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在受到别人“帮、爱、尊”的时候,也应对人“以礼相待”;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维护环保等是每个人应具备的社会公德,切勿因年老而不遵从;公交让座、马路搀扶等尊老帮老行为,属于道德和文明范畴的“善举”,且勿因别人一时未“善举”而耍横;购物排队、红停绿行、不扰乱别人等公共秩序是应当遵守的,决不能以年老体衰和健身取乐为借口而谋求例外;同时,老人应具有老人的形象和品格,决不能图一时痛快而失去分寸。
还应当承认,人到老年,辛苦了一辈子,本应当幸福地颐养天年了,然而,也有不少老人却生活得不那么幸福安逸。有的因收入太低而生活困难,有的因家贫而看不起病,有的因“学供”或疾病而致贫,有的还会因子女不孝而处于窘境……这些老人的困难,是值得同情和救助的,但都应当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而决不能因一时糊涂而产生邪念,做出与老人形象和品行格格不入之事,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尊严和良心,诬陷和伤害别人,窃求不当之利。
人,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品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和周围长辈们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老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后辈们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净化。老人们一定要明事理、担责任,在接受尊重、颐养天年的同时,严以律己,自爱自重,以“为老自尊”的长者风范影响后人和社会,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再做贡献。
在《论语.宪问》中有这么个故事:“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这是说:原壤这个人叉开双腿坐着等儿子。孔子见状骂他说:“年幼时你不讲孝悌,长大后又没有什么成绩可言,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可见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要有老人的样子,不然,不仅得不到尊重,反而还被骂为“老而不死。”
我想,谁也不会愿意做原壤这样的老人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