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要不断思考和学习(改变你人生的思考习惯)

#创作挑战赛#

大家好,我是四季。

本文为《学会提问》观后感,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作。

这个世界是嘈杂的,如今社会的信息是爆炸的,你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学会提问,学会质疑任何人的结论和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被其他人一些错误的观点误导。

一个严谨且经得起推敲的观点结论,必须具有:充分的理由 支撑理由的证据 实际意义的数据或专业研究。

通过一个又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去反推结论,结论并不是唯一且永远正确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大量的理由及证据来推出一个最具说服力的结论。

不要为了验证一个结论而去寻找相关的理由,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理由去反推结论,这样才是最客观最有说服力的。

人生路要不断思考和学习(改变你人生的思考习惯)(1)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专家或媒体作者们说得再动听,也比不上自己的大脑和客观事实。

我们必须拥有强势批判思维和淘金式思维,不局限于一开始的观点,没有谁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所谓正确的结论,背后都是靠一个个理由及证据支撑起来。

要做到正确提问,我们首先要让对话进行下去,当你想要去批判对方的结论时,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都是抗拒与不服的,我们必须带着谦虚及探讨的语气,避免说教式及压迫感,同时留给对方一些反映及寻找理由的时间。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1、思考过快。

舍弃快思考,学会慢思考。思考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慢,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像现在这样想。当你回应对方的时候,可以先思考一下再说,这样能有效避免脱口而出而后悔。

2、刻板印象,第一印象,给人打标签,先入为主

不要轻易给人贴标签,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你便会对其产生错误的判断,想当然的认为其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称为“标签效应”。

舍弃我们潜意识中给一些人或事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仔细考虑别人所说的话,抛开成见与标签去思考与探讨。

当然刻板印象也是基于过往经验或大众所认知的同一观点,能够让我们节省一部分时间,但是不代表这都是对的,同样需要我们节合实际情况和刻板印象来思考。

3、晕轮效应

是指我们通常会对认识到一个人身上具有积极或消极得特别,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说明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人格是立体多维的,不可因某个人某个单独的品质就对整体妄下定论,跟刻板印象一样,需要我们客观的对待事情

4、信念固执

指的是坚定自己的结论不肯放手,纵使这是错的,纵使我的理论根据有多薄弱。这同样是需要我们去避免的,理性且客观地去对待一件事

5、可得性启发

当你问别人坐火车和乘飞机哪个更安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坐火车更安全,飞机出事故概率大。其实,飞机事故的发生率远远小于火车事故的发生率,然而一旦飞机出事,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纷纷发布重头消息,人们看见、听见了许多有关信息。而当人们比较两种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时,他们很容易立即想起关于飞机出事故的报道,因而回答说坐火车更安全。

像这样人们根据能够想起某些信息的容易程度来判断事物发生的频率,就是获得性启发。

可得性启发对于人们判定事物的发生频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种启发很容易产生误差

6、答非所问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我们思维处理过的事物。

我们听到的回答和问题,也同样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

多问一下自己,我现在或对方作出的回答跟问题有没有直接的联系,试着去理解对方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7、以自我中心

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也就提醒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可能再你认为一件很容易懂的事,但是由于对方的认知水平,职业背景等不同,可能很难理解你说的东西。

你要教个一个幼童一加一等于多少时,你必须想办法站在他的角度,使他在现有的认知里理解这个东西。

8、一厢情愿

如果一个人宁愿相信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却不相信已证明为真的事实时,那他就在钟爱似是而非了。

打破固有观念的时刻就是你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和你所想和所期待的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只是自己的主观期待,这种期待是盲目且危险的。

搞清楚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1、论题的种类

分为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

描述性论题是指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准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是指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2、寻找论题

有时候作者并不会直接告诉你论题,需要你自己结合作者演讲的背景,及以言语中的提示去找出结论,只有找到结论,我们才能客观的评价

3、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定要让读者或听众清楚地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想表达的是什么。

他们不知道我们的价值观,不了解我们的背景,对我们的研究过程和构思也一无所知。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既清楚又明白。对重要的信息建议可以再三重复,增加听众的印象。

理由是什么

1、开始质疑的过程

找出理由的第一步,就是接触每个论证时都采取怀疑态度,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

2、理由的类型

立讼者往往会利用很多不同类型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包括事实,研究成果,生活实例,统计数据,专家或权威意见,当事人证言以及类比等,不同类型的证据在一些场合会比在另一些场合理加适用。

3、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4、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论证,先有理由,后有论证,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饰。

要得出结论前,要探究各种存在的可能性和理由。

检查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1、词语具有多义性和易混性。比如说控制旅游,指的是控制旅游的人数数量还是约束旅游的行为?

2、检查有没有岐义。比如所说的很多,极大,应有尽有,坚决反对等模棱两可的词究竟说的是什么

3、警惕附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不可以词有不同的反应。

比如遗产税和死亡税是同个东西,但是遗产税让人觉得合理,死亡税则会使人有误解。

又比如有钱人的定义,贫困山区的孩子认为能吃住无忧就算有钱人,中产阶级认为能拥有更丰富的物质享受才算有钱人。每个使用这个词的人都附加了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个人经历的含义。

搞清楚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1、所谓假设,就是一个信念,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外在的论证

2、价值观假设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3、价值观冲突。如竞争vs合作、自由vs国家安全、理性vs冲动等

4、要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假设,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注意他用来证实结论的各种理由,然后判断哪些价值倾向会导致作者认为这些理由比其他更可取,而那些被抛弃的理由本可以从论题的反面进行论证。

5、价值取向要有正当的理由,这样会思考和判断的人才能加以考虑。

6、描述性假设就是一种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没有明说的信念。

7、避免无意义的假设,指那些不言自明的描述性假设

作者可能相信他的理由和论证之间存在逻辑上的联系,没错,但是这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怎么产生的。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1、人身攻击谬误。我们需要对事不事人。

2、循环性谬误。这是整场比赛最精彩的部分,因为这一段是最棒的。

3、滑坡谬误。设想采取提议的步骤会引发一系列不利事件,而实际上却有现成的程序可用来防止此类连锁事件发生。

4、追加完美谬误。错误地以为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该被采用。

5、通过乱扣帽子来解释。典型的例子就是,批评学校做错的某一件事,就被人称之为不爱母校,是坏学生。

6、诉诸公众谬误。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试图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错误地以为大部分人喜欢的事就是可取的,也是典型的羊群效应。

7、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

8、光环效应。正如前面说的,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优秀,不代表其他的所有地方都优秀。

9、以偏概全谬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是错误的。

10、错误类比谬误。这种情况发生于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特别相关的不同点。明明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却拿来类比。

证据的效力如何

1、事无绝对,并不是什么都是非黑即白两种答案

2、直觉和个人经历容易以偏概全

3、当事人证言专家意见,发表的意见是否是他当前所属领域的意见,信息和数据是否是一手的,是否有利益关系。

4、个人观察作为证据,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所见所说都是经过一系列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待过滤后剩下的东西,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我们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我们挑选和记住的经历的侧面,都是和此前的经历和背景最一致的侧面。此外还有很多严重阻碍我们看清楚发生的一切,比较注意力无法集中观察事件的快速进行以及压力重重的环境等。

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的说服力,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忽略了。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1、不明来历和有偏见的数据

2、平均值,中位数,百分比,具体数额,样本大小,统计样本相关性

3、请用有说服力的数据

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1、重大的问题,很少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

很多东西都不是二分的,存在中间无数种可能和结论

2、寻找多个结论,尝试从理由中推断出尽可能多的结论。你大可一直使用前面提到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和为什么等来得出备选的结论。

假设作者的结论和理由成立,那我们通过这些理由来反推事实或结论。

最后总结

想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能,我们必须学会提问,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问题

抛弃掉所有可能干扰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障碍,抛弃成见,抛弃固执

找出论题和结论,以及支撑其结论的理由,并对其理由进行一系列提问。

避免落入词不达意,主观评价的陷阱,判断其理由的前提是描述性假设还是价值观假设。

找到论证中的谬误,思考证据和理由的效力如何,提供的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后,可以试着找出多个其他的结论

人生路要不断思考和学习(改变你人生的思考习惯)(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